东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横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17:04
东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位于中国中部,是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构造结合地带。该地区是世界上超高压变质岩出露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是研究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机制等动力学问题的重要场所。该地区自西向东分别出露浅、中、深不同层次的构造特征,是研究碰撞造山带形成演化等动力学过程的天然实验室。地球科学家在东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进一步认识造山带的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与此同时,针对东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地震学研究尤其是横波速度和各向异性研究,还存在许多模糊之处。基于此,本文利用国家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布设在造山带及周边区域的352个地震台站从2009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记录的三分量连续波形数据,使用有限频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与远震面波双平面波层析成像技术,通过反演得到了研究区高精度Rayleigh面波和Love面波8秒83秒的相速度结构。通过反演Rayleigh面波和Love面波频散曲线,本文构建了造山带及周边区域岩石圈三维横波速度结构及地壳径向各向异性结构,旨在为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和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折返等动力学过程研究提供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背景噪声互相关原理图(改自Weaver等,2005)
赵凯锋:东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横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结构研究背景噪声数据处理流程,我们获取了美国西部的台站对之间的垂向分量的互函数。本文采用时频分析方法(The frequency–time analysis method:FTANziewonski 等,1969;Levshin & Ritzwoller,2001;Bensen 等,2007)测量了所相关函数 10~150 秒的频散曲线。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3留台站距为 1~5 倍波长的互相关频散曲线。Luo 等(2015)的研究结果表明,SNR>10的短路径(一倍台站距)互相关函数可以用于频散测量和层析成像,并增加路径覆盖次数和提高成像结果的横向分辨率。(3)根据反演结果,删除旅行时拟合差大于2 秒的频散曲线。通过筛选最终有 243000 条频散曲线用于面波层析成像。研究区域的网格大小为 0.25°×0.25°。通过反演,获取了美国西部 20 秒、30 秒、60 秒和 70 秒的平均相速度模型,分别为 3.462km/s、3.709km/s、3.945km/s 和3.978km/s。之后以该参考相速度重新计算了各个周期所有台站对的 Rayleigh 面波二维相位延迟灵敏度核函数,并用该参考速度作为初始速度模型,迭代反演获得了美国西部 Rayleigh 面波相速度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秦岭-大别及邻区背景噪声的瑞利波层析成像[J]. 丁文秀,付媛媛,高原,廖武林,何亚娟,蔡永建,申学林.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8)
[2]桐柏-红安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从大洋俯冲/增生到陆陆碰撞[J]. 刘晓春,李三忠,江博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08)
[3]秦岭造山带的东西向地壳速度结构特征[J]. 李英康,高锐,高建伟,米胜信,姚聿涛,李文辉,熊小松.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03)
[4]大别-苏鲁及其邻近地区基于背景噪声的勒夫波群速度成像[J]. 叶庆东,丁志峰,郑晨,吕苗苗,吴萍萍,陈浩朋. 地震学报. 2014(05)
[5]利用横波分裂分析方法研究地壳各向异性综述[J]. 孙长青,雷建设,朱德富.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4(04)
[6]秦岭造山带和邻域磁异常特征及结晶基底变异分析[J]. 胡国泽,滕吉文,阮小敏,王谦身,闫亚芬,王平,熊盛青.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2)
[7]大陆俯冲隧道过程:大陆碰撞过程中的板块界面相互作用[J]. 郑永飞,赵子福,陈伊翔. 科学通报. 2013(23)
[8]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多期构造折返:以桐柏-红安-大别造山带为例[J]. 林伟,冀文斌,石永红,褚杨,李秋立,陈泽超,刘飞,王清晨. 科学通报. 2013(23)
[9]大别—苏鲁及邻区上地幔的各向异性[J]. 吴萍萍,王椿镛,丁志峰,常利军,李振.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8)
[10]大别山北缘深部结构的高精度重磁电震解析[J]. 张交东,杨晓勇,刘成斋,张丽莉,李冰,徐亚,黄松,胡卫剑.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7)
博士论文
[1]中下扬子板块及周边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和构造的地震学研究[D]. 黄荣.中国地质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99233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背景噪声互相关原理图(改自Weaver等,2005)
赵凯锋:东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横波速度及径向各向异性结构研究背景噪声数据处理流程,我们获取了美国西部的台站对之间的垂向分量的互函数。本文采用时频分析方法(The frequency–time analysis method:FTANziewonski 等,1969;Levshin & Ritzwoller,2001;Bensen 等,2007)测量了所相关函数 10~150 秒的频散曲线。
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3留台站距为 1~5 倍波长的互相关频散曲线。Luo 等(2015)的研究结果表明,SNR>10的短路径(一倍台站距)互相关函数可以用于频散测量和层析成像,并增加路径覆盖次数和提高成像结果的横向分辨率。(3)根据反演结果,删除旅行时拟合差大于2 秒的频散曲线。通过筛选最终有 243000 条频散曲线用于面波层析成像。研究区域的网格大小为 0.25°×0.25°。通过反演,获取了美国西部 20 秒、30 秒、60 秒和 70 秒的平均相速度模型,分别为 3.462km/s、3.709km/s、3.945km/s 和3.978km/s。之后以该参考相速度重新计算了各个周期所有台站对的 Rayleigh 面波二维相位延迟灵敏度核函数,并用该参考速度作为初始速度模型,迭代反演获得了美国西部 Rayleigh 面波相速度结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秦岭-大别及邻区背景噪声的瑞利波层析成像[J]. 丁文秀,付媛媛,高原,廖武林,何亚娟,蔡永建,申学林.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8)
[2]桐柏-红安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从大洋俯冲/增生到陆陆碰撞[J]. 刘晓春,李三忠,江博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08)
[3]秦岭造山带的东西向地壳速度结构特征[J]. 李英康,高锐,高建伟,米胜信,姚聿涛,李文辉,熊小松.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03)
[4]大别-苏鲁及其邻近地区基于背景噪声的勒夫波群速度成像[J]. 叶庆东,丁志峰,郑晨,吕苗苗,吴萍萍,陈浩朋. 地震学报. 2014(05)
[5]利用横波分裂分析方法研究地壳各向异性综述[J]. 孙长青,雷建设,朱德富.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4(04)
[6]秦岭造山带和邻域磁异常特征及结晶基底变异分析[J]. 胡国泽,滕吉文,阮小敏,王谦身,闫亚芬,王平,熊盛青.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2)
[7]大陆俯冲隧道过程:大陆碰撞过程中的板块界面相互作用[J]. 郑永飞,赵子福,陈伊翔. 科学通报. 2013(23)
[8]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多期构造折返:以桐柏-红安-大别造山带为例[J]. 林伟,冀文斌,石永红,褚杨,李秋立,陈泽超,刘飞,王清晨. 科学通报. 2013(23)
[9]大别—苏鲁及邻区上地幔的各向异性[J]. 吴萍萍,王椿镛,丁志峰,常利军,李振.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8)
[10]大别山北缘深部结构的高精度重磁电震解析[J]. 张交东,杨晓勇,刘成斋,张丽莉,李冰,徐亚,黄松,胡卫剑.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7)
博士论文
[1]中下扬子板块及周边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和构造的地震学研究[D]. 黄荣.中国地质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99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499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