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9 01:34
本文以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为例,运用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研究思路,通过开展实验测试,获取有机地化、流体包裹体、储层物性、地层温度与压力、岩石物理参数等实验数据,在成盆与沉积充填、生烃与供烃范围、能量场与成藏动力、油气运移网络等单因素的动态演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油气成藏系统的动力学要素,改进研究流程与技术方法。通过把研究对象简化为具有工业聚集规模的油气体,针对油气生—运—聚过程,建立了以生烃数量、成藏动力、运移路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量、能、径”三参数动态研究法(MEP法),通过描述、分析这三个参数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动态变化与联系,有机地将油气成藏动力学要素贯穿研究过程,刻画不同时期油气在生-运-聚过程集等环节的动力学状态,为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动态演化及划分提供定量依据,并为研究区油气勘探指明方向。油源分析表明,流二段、流三段暗色泥岩是本区主力烃源岩。自早渐新世末期(涠三段沉积后)局部烃源成熟生烃,生烃范围逐渐扩大,依据改进的蒙特卡罗法计算结果显示,现今累积生油量1206×106t,累积生气量225.64×109m3。根据势能变化趋势可将研究区细分为5个生烃单元,Ⅰ单元(深凹带)的生烃强度最...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南海盆地区划图??Fig.?1.1?Tectonic?unit?of?the?South?China?Sea?basin??,二、,口
图1.2孤北地区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魏泽典、田世澄等)??Fig.?1.2?Petroleum?accumulation?dynamic?system?of?Gubei?(Wei?Z?D,?Tian?S?C,?etc.)??
图1.3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研宄流程框架图??Fig.l?.3?Research?workflow?of?petroleum?accumulation?dynamic?system??1.5.1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部湾盆地演化及局部构造成因机制研究[J]. 李才,杨希冰,范彩伟,胡林,代龙,赵顺兰. 地质学报. 2018(10)
[2]油气运移表征参数优选及运移方式判识[J]. 刘华,景琛,刘雅利,袁飞飞,卢浩.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3)
[3]腐泥型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与全过程生烃演化模式[J]. 李剑,马卫,王义凤,王东良,谢增业,李志生,马成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3)
[4]烃源岩生烃增压研究进展[J]. 张焕旭,陈世加,张亚,刘超威,路俊刚,史哲.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2)
[5]湖相富有机质泥质白云岩生排烃模拟及其对页岩油勘探的启示[J]. 李志明,郑伦举,蒋启贵,马中良,陶国亮,徐二社,钱门辉,刘鹏,曹婷婷. 地球科学. 2018(02)
[6]鄂尔多斯盆地榆林—绥德地区山2段天然气运移动力探讨[J]. 王晓梅,赵靖舟,姚泾利,周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7]辽东湾古近系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J]. 牛成民,金强,李培培,张如才,程付启,吴奎. 海相油气地质. 2018(01)
[8]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生烃增压定量化评价——东道海子北凹陷为例[J]. 于春勇,郭小文,任战利,任文波,杨桂林. 地质科学. 2018 (01)
[9]TSM盆地模拟原理方法与应用[J]. 徐旭辉,朱建辉,江兴歌,陈拥峰,陈迎宾.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6)
[10]古近系油气初次运移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以珠江口盆地西江A和西江B构造圈闭油气勘探效果对比为例[J]. 刘道理,杜忠明,许新明,吴静,张琴,陶禹,董伟,陈胜红. 海洋地质前沿. 2017(10)
博士论文
[1]基于全岩的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留—排烃的实验模拟与应用研究[D]. 廖玲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6
[2]西加盆地烃源岩自然演化与热模拟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D]. 蒋文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本文编号:3504017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1南海盆地区划图??Fig.?1.1?Tectonic?unit?of?the?South?China?Sea?basin??,二、,口
图1.2孤北地区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魏泽典、田世澄等)??Fig.?1.2?Petroleum?accumulation?dynamic?system?of?Gubei?(Wei?Z?D,?Tian?S?C,?etc.)??
图1.3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研宄流程框架图??Fig.l?.3?Research?workflow?of?petroleum?accumulation?dynamic?system??1.5.1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部湾盆地演化及局部构造成因机制研究[J]. 李才,杨希冰,范彩伟,胡林,代龙,赵顺兰. 地质学报. 2018(10)
[2]油气运移表征参数优选及运移方式判识[J]. 刘华,景琛,刘雅利,袁飞飞,卢浩.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3)
[3]腐泥型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与全过程生烃演化模式[J]. 李剑,马卫,王义凤,王东良,谢增业,李志生,马成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3)
[4]烃源岩生烃增压研究进展[J]. 张焕旭,陈世加,张亚,刘超威,路俊刚,史哲.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2)
[5]湖相富有机质泥质白云岩生排烃模拟及其对页岩油勘探的启示[J]. 李志明,郑伦举,蒋启贵,马中良,陶国亮,徐二社,钱门辉,刘鹏,曹婷婷. 地球科学. 2018(02)
[6]鄂尔多斯盆地榆林—绥德地区山2段天然气运移动力探讨[J]. 王晓梅,赵靖舟,姚泾利,周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7]辽东湾古近系烃源岩生烃动力学研究[J]. 牛成民,金强,李培培,张如才,程付启,吴奎. 海相油气地质. 2018(01)
[8]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生烃增压定量化评价——东道海子北凹陷为例[J]. 于春勇,郭小文,任战利,任文波,杨桂林. 地质科学. 2018 (01)
[9]TSM盆地模拟原理方法与应用[J]. 徐旭辉,朱建辉,江兴歌,陈拥峰,陈迎宾. 石油实验地质. 2017(06)
[10]古近系油气初次运移有效性的主控因素——以珠江口盆地西江A和西江B构造圈闭油气勘探效果对比为例[J]. 刘道理,杜忠明,许新明,吴静,张琴,陶禹,董伟,陈胜红. 海洋地质前沿. 2017(10)
博士论文
[1]基于全岩的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留—排烃的实验模拟与应用研究[D]. 廖玲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6
[2]西加盆地烃源岩自然演化与热模拟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D]. 蒋文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本文编号:3504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04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