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保障项目地电阻率台站防雷技术系统设计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21-11-21 20:42
雷电危害是影响地震台站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台站进行雷电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介绍冬奥会保障项目地电阻率台站改造中避雷系统的设计,并重点分析研究地电阻率台站架空线路防雷、地埋线路防雷等关键技术点出现的问题,探讨地电阻率台站综合防雷系统在接地网、供电、综合布线等方面的整体设计,最后设计完成宝昌台防雷技术系统。在此基础上,完成项目全部8个台站的避雷系统方案设计,全面提升冬奥会项目台站的防雷实效。通过计算,在项目深化研究中得到一些新的技术成果:(1)地电阻率台站应尽量将供电及测量线路进行埋地;(2)埋地供电及测量线路应避开接地体10 m以上;(3)仍采用架空线路的台站可以安装相应电流值的信号防雷器。研究成果可供今后全国台站防雷系统建设时参考。
【文章来源】:地震工程学报. 2020,42(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架空线路直击雷引起过电压
由式(3)可以估算,当直击雷电流为100 kA时,距离接地体0.5 m电缆的感应电压为4 kV,这也大于设备测量端口能承受的脉冲电压。加大接地体和测量线之间的距离(>10 m)能有效降低感应电压。3 宝昌台防雷系统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为避免直击雷造成仪器损坏,宝昌台外场地布线采取地埋敷设方式。在井下观测场地,供电线路和测量线路采用埋地方式布线,沟槽埋地深大于1.5 m,测量线和供电线沟槽间隔大于0.5 m,沟槽引至观测室外,在观测室外3~5 m处竖杆,将线路引入观测室内。根据已确定的电极埋设点,通过式(3)计算可知,供电线路及测量线周围大于10 m范围内无相应泄流接地网(图4)。根据测量线上的感应过电压,结合测量线阻抗、电极电阻和观测设备的电阻值计算观测场地进来的雷电流,并安装放电电流不小于10 kA的智能信号防雷器监控雷击次数和防雷器状态。图4 宝昌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外场地线路布局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晋冀蒙交界及附近地区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装置设计[J]. 肖武军,解滔,张尧. 中国地震. 2019(01)
[2]地震台站综合防雷技术[J]. 全建军,郑志泓,郑永通,方传极,陈美梅,刘水莲,赖见深,刘礼诚,陈珊桦,龚薇. 地震工程学报. 2017(S1)
[3]测震台站智能隔离防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孙宏志,李秀丽,雷晨,卢山,赵龙梅,孙恺微,高业欣. 地震工程学报. 2015(03)
[4]测震台站综合防雷系统建设及效能评价[J]. 瞿旻,霍祝青,戴波,单菡,王大伟. 地震工程学报. 2015(02)
[5]遥测地震台站的防雷思考[J]. 韩进,宋澄.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1 (01)
[6]金沙江水网井台防雷地网施工与试验研究[J]. 车用太,刘成龙,鱼金子,李万明. 地震. 2010(03)
[7]地震台站应用防雷技术探讨[J]. 黄锡定,梁焕贞.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7(05)
[8]地震前兆台站的防雷[J]. 王凤. 灾害学. 2005(02)
[9]一种有效的防雷保护系统——综合防雷工程网络[J]. 王勇,王雪森,洪新华,戴建华. 西北地震学报. 2000(02)
[10]形变台站防雷保护及接地改进[J]. 陈德福,文习山,张建民,林德平,张锺瑶. 中国地震. 1998(01)
本文编号:3510206
【文章来源】:地震工程学报. 2020,42(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架空线路直击雷引起过电压
由式(3)可以估算,当直击雷电流为100 kA时,距离接地体0.5 m电缆的感应电压为4 kV,这也大于设备测量端口能承受的脉冲电压。加大接地体和测量线之间的距离(>10 m)能有效降低感应电压。3 宝昌台防雷系统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为避免直击雷造成仪器损坏,宝昌台外场地布线采取地埋敷设方式。在井下观测场地,供电线路和测量线路采用埋地方式布线,沟槽埋地深大于1.5 m,测量线和供电线沟槽间隔大于0.5 m,沟槽引至观测室外,在观测室外3~5 m处竖杆,将线路引入观测室内。根据已确定的电极埋设点,通过式(3)计算可知,供电线路及测量线周围大于10 m范围内无相应泄流接地网(图4)。根据测量线上的感应过电压,结合测量线阻抗、电极电阻和观测设备的电阻值计算观测场地进来的雷电流,并安装放电电流不小于10 kA的智能信号防雷器监控雷击次数和防雷器状态。图4 宝昌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外场地线路布局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晋冀蒙交界及附近地区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装置设计[J]. 肖武军,解滔,张尧. 中国地震. 2019(01)
[2]地震台站综合防雷技术[J]. 全建军,郑志泓,郑永通,方传极,陈美梅,刘水莲,赖见深,刘礼诚,陈珊桦,龚薇. 地震工程学报. 2017(S1)
[3]测震台站智能隔离防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孙宏志,李秀丽,雷晨,卢山,赵龙梅,孙恺微,高业欣. 地震工程学报. 2015(03)
[4]测震台站综合防雷系统建设及效能评价[J]. 瞿旻,霍祝青,戴波,单菡,王大伟. 地震工程学报. 2015(02)
[5]遥测地震台站的防雷思考[J]. 韩进,宋澄.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1 (01)
[6]金沙江水网井台防雷地网施工与试验研究[J]. 车用太,刘成龙,鱼金子,李万明. 地震. 2010(03)
[7]地震台站应用防雷技术探讨[J]. 黄锡定,梁焕贞.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7(05)
[8]地震前兆台站的防雷[J]. 王凤. 灾害学. 2005(02)
[9]一种有效的防雷保护系统——综合防雷工程网络[J]. 王勇,王雪森,洪新华,戴建华. 西北地震学报. 2000(02)
[10]形变台站防雷保护及接地改进[J]. 陈德福,文习山,张建民,林德平,张锺瑶. 中国地震. 1998(01)
本文编号:3510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10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