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中游永胜昔格达层软沉积变形构造
发布时间:2021-11-21 20:54
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地震可引起大范围的砂土液化和软沉积变形,所造成的破坏可能远大于地震震动直接造成的破坏。金沙江中游的永胜县涛源镇沿江分布有大面积的昔格达组湖相沉积物。同时,活动性强、地震频发的程海断裂带正好从永胜县涛源镇一带通过。在昔格达组未固结时,可能发生过1次强烈的地震触发了昔格达组的变形。基于研究剖面的变形特征分析认为:地震触发的大规模软沉积变形构造剖面中需存在砂层,下伏砂层、上覆黏土层的"二元结构"是地震触发软沉积变形构造的理想地层结构,且下伏砂层的厚度和变形强度决定了上覆黏土层变形强度;砂层中含有上覆黏土挤落的团块等非原层物质,砂层的上、下层面高低起伏不平;黏土层中的主要变形构造有地层错位、无根断层、砂层挤入、砂层管道、黏土层复杂褶曲、负载构造、火焰构造和肿缩构造等;变形构造样式复杂,无明显规律,且可形成大规模的强烈地层变形。
【文章来源】:地震地质. 2020,42(05)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9 页
【部分图文】:
程海断裂带的构造简图(修改自徐锡伟等,2003;黄小巾等,2018)
图1 程海断裂带的构造简图(修改自徐锡伟等,2003;黄小巾等,2018)剖面Ⅱ(26.233i815°N,100.499i581°E;海拔1i375m)位于剖面Ⅰ沿山脊线方向的下方,2条剖面的直线距离约为300m(图2)。剖面Ⅱ的走向与剖面Ⅰ近平行,上部有1.5~3m厚的残、坡积物覆盖,湖相沉积层出露呈弧型,右侧有厚约2m的卵砾石层(图4a)。该剖面的湖相沉积地层整体倾向约为220°,倾角约为6°,下部为青灰色细砂层,厚约1m,上部黏土层间夹有2层黄灰色细砂层。剖面中发育一系列平行无根断层,其中断距>10cm的断层有10条,断层面平直清晰,断层两侧的地层发育有小牵引弯(图4b),断层切穿剖面中的湖相沉积层,未切割上覆的坡积物与砂砾石层。黏土层下部发育有大量断距<1cm的层间微断层(图4c)。黏土层的破碎程度向上逐渐增加,湖积物顶部与上部坡积物接触带形成黏土碎屑与砂砾石的混合层。
剖面Ⅳ(26.237i231°N,100.504i302°E;海拔1i400m)位于下力农村东侧脊部,其海拔与剖面Ⅰ相近,长约120m,剖面最高处约10.5m(图6a)。该剖面湖相地层的主体为灰黄色中细砂(3),无层理发育,中间混有少量黏土碎屑(4),黏土层(2)和(5)分布在砂体(3)的两端,砂体(3)的左侧边界与黏土层(2)及上部砂砾石层接触,接触面为一层厚约10cm的钙结砂岩,左侧上部与砂砾石层(1)接触。黏土层(2)中含有多个砂透镜体,该层分裂成多组产状不同的黏土层块,各黏土层块的接触处形成了黏土层碎屑带(图6d)。黏土层(5)中发育有大量褶曲、砂透镜体构造(图6b),上侧与右侧主要发育砂透镜体与黏土团块构造(图6c),黏土层脆性变形强烈,左下侧以大量的塑性褶曲变形构造为主,褶曲构造密集分布(图6e)。2.2 软沉积变形构造类型描述
本文编号:3510224
【文章来源】:地震地质. 2020,42(05)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9 页
【部分图文】:
程海断裂带的构造简图(修改自徐锡伟等,2003;黄小巾等,2018)
图1 程海断裂带的构造简图(修改自徐锡伟等,2003;黄小巾等,2018)剖面Ⅱ(26.233i815°N,100.499i581°E;海拔1i375m)位于剖面Ⅰ沿山脊线方向的下方,2条剖面的直线距离约为300m(图2)。剖面Ⅱ的走向与剖面Ⅰ近平行,上部有1.5~3m厚的残、坡积物覆盖,湖相沉积层出露呈弧型,右侧有厚约2m的卵砾石层(图4a)。该剖面的湖相沉积地层整体倾向约为220°,倾角约为6°,下部为青灰色细砂层,厚约1m,上部黏土层间夹有2层黄灰色细砂层。剖面中发育一系列平行无根断层,其中断距>10cm的断层有10条,断层面平直清晰,断层两侧的地层发育有小牵引弯(图4b),断层切穿剖面中的湖相沉积层,未切割上覆的坡积物与砂砾石层。黏土层下部发育有大量断距<1cm的层间微断层(图4c)。黏土层的破碎程度向上逐渐增加,湖积物顶部与上部坡积物接触带形成黏土碎屑与砂砾石的混合层。
剖面Ⅳ(26.237i231°N,100.504i302°E;海拔1i400m)位于下力农村东侧脊部,其海拔与剖面Ⅰ相近,长约120m,剖面最高处约10.5m(图6a)。该剖面湖相地层的主体为灰黄色中细砂(3),无层理发育,中间混有少量黏土碎屑(4),黏土层(2)和(5)分布在砂体(3)的两端,砂体(3)的左侧边界与黏土层(2)及上部砂砾石层接触,接触面为一层厚约10cm的钙结砂岩,左侧上部与砂砾石层(1)接触。黏土层(2)中含有多个砂透镜体,该层分裂成多组产状不同的黏土层块,各黏土层块的接触处形成了黏土层碎屑带(图6d)。黏土层(5)中发育有大量褶曲、砂透镜体构造(图6b),上侧与右侧主要发育砂透镜体与黏土团块构造(图6c),黏土层脆性变形强烈,左下侧以大量的塑性褶曲变形构造为主,褶曲构造密集分布(图6e)。2.2 软沉积变形构造类型描述
本文编号:3510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10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