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路径下饱和软粘土的动力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应力路径下饱和软粘土的动力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实际工程中,土体常常承受的是一种循环荷载,且存在着复杂的应力路径。土体不仅受到来自竖向的荷载,还有水平荷载以及周围土体的作用,将引起土体产生复杂的应力变化,从而影响土体的力学性质。通过土的应力路径可以模拟土体实际的应力历史,对全面研究应力变化过程对土的力学性质的影响,进而解决由于长期交通循环荷载下引起的地基沉降和城市地震型作用下的土体失稳等一些列工程灾害。故本文以温州地区的饱和软粘土为对象,进行不同应力路径下土体的静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温州地区的原状软粘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英国GDS循环围压动三轴试验系统进行了不同应力路径下的等向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探讨单一应力路径加载和复杂应力路径加载下,饱和软粘土的应力-应变变化特征、强度与变形特性的影响。(2)利用英国GDS生产的循环变围压动三轴仪,通过双向耦合加荷的动力试验,选用正弦波模拟地震波,探究温州饱和软粘土的循环时程围压和偏应力变化曲线、时间应变发展曲线、滞回圈以及骨干线曲线图所呈现出来的规律。研究表明,应力路径是影响温州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中一项重要因素。(3)通过不同应力路径下土体的动力特性研究,得出动模量发展关系曲线图,探讨应力路径对土体动模量发展规律的影响。同时,通过定量的描述,分别采用Haridin-Drnevich模型和stokoe公式对动模量衰减规律进行拟合,得出stokoe公式更加准确地呈现动模量实际测量数据的变化发展规律。(4)通过英国GDS动静态真三轴对温州饱和软粘土进行强度与变形规律的静力试验研究,探讨中主应力系数对土体应力-应变、孔压-应变、有效应力路径和中主应变-大主应变等土体静力特性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饱和软粘土 三轴试验 应力路径 强度 动模量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3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研究9-15
- 1.2.1 应力路径的试验研究9-11
- 1.2.2 循环动三轴静力特性试验研究11-12
- 1.2.3 循环动三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12-14
- 1.2.4 真三轴试验研究14-15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15-16
- 第二章 试验仪器及土样16-29
- 2.1 前言16
- 2.2 试验仪器16-22
- 2.2.1 循环围压动三轴试验系统(DYNTTS)16-20
- 2.2.2 动静态真三轴试验系统(TTTS)20-22
- 2.3 试验土样22-29
- 2.3.1 原状饱和软粘土的获取22
- 2.3.2 饱和软粘土的基本物理特性22-29
- 第三章 不同应力路径对饱和软粘土的静力特性影响29-39
- 3.1 前言29
- 3.2 试验原理29-30
- 3.3 试验方案30-31
- 3.4 试验过程31-33
- 3.4.1 试样的制备31-33
- 3.4.2 试验步骤33
- 3.5 试验成果分析33-38
- 3.5.1 W1组试验结果与分析33-36
- 3.5.2 W2组试验结果与分析36-38
- 3.6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不同应力路径下饱和软粘土动力特性研究39-49
- 4.1 前言39
- 4.2 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分析39-44
- 4.3 应力路径对动模量发展规律的影响44-46
- 4.4 关于循环动三轴应力路径下动模量衰减规律的定量拟合46-48
- 4.5 本章小结48-49
- 第五章 不同固结围压和不同中主应力系数对饱和软粘土静力特性影响49-63
- 5.1 前言49
- 5.2 试验原理49-51
- 5.3 试验方案51
- 5.4 试验过程51-54
- 5.4.1 试样制备及试验步骤51-54
- 5.5 试验成果分析54-62
- 5.5.1 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图54-56
- 5.5.2 孔压-应变关系曲线56-57
- 5.5.3 总应力路径57-58
- 5.5.4 有效应力路径58-59
- 5.5.5 大主应力 σ_1与中主应力 σ_2关系曲线59
- 5.5.6 中主应变与大主应变关系59-60
- 5.5.7 中主应力系数对割线模量的影响60-62
- 5.6 本章小结62-63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63-65
- 6.1 结论与展望63-65
- 6.1.1 结论63-64
- 6.1.2 建议及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70
- 致谢70-71
- 个人简介及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德春;;基于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的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2 曾玲玲;陈晓平;;软土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力学特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9年05期
3 高正中,胡德金,张青云;复杂应力路径下土的本构模型研究[J];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7年05期
4 欧方军,程玉梅;应力路径及初始固结条件对强度的影响[J];上海地质;2002年01期
5 路德春;姚仰平;;黏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J];岩土力学;2007年04期
6 徐艳虎;郑玉;李爱明;;应力路径在岩土工程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8年04期
7 曹权;施建勇;柴寿喜;王沛;;自钻式旁压试验中邻近腔壁土的应力路径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8 李林国;;基坑开挖中土体受力状态与应力路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9 侯世伟;路德春;程星磊;杜修力;;基于数字图像测量技术的砂土应力路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10 曾玲玲;洪振舜;刘松玉;陈福全;;应力路径对天然沉积土压缩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廷浩;钱玉林;殷宗泽;;宽级配土应力路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2 谢永涛;张鸿儒;姜海鹏;;不同应力路径下饱和破土的动力学特性[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3 田斌;卢应发;邵建富;;复杂应力路径下流体饱和砂岩本构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曾玲玲;陈晓平;刘松玉;;软土结构性及不同应力路径对本构模型的影响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向天兵;冯夏庭;陈炳瑞;江权;;开挖与支护应力路径下硬岩破坏过程的真三轴与声发射试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6 杨光;张丙印;于玉贞;孙逊;;不同应力路径下粗粒料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杜文山;刘祖德;李柏乔;;颗粒材料应力路径计算模型及在变形计算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贺若兰;张平;刘宝琛;;土钉支护工作性能的应力路径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张文慧;王保田;张福海;;应力路径和固结应力比对土体变形特性的影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徐辉;张光永;王靖涛;;黏土不排水条件下的应力路径损伤本构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丽;考虑开挖应力路径的基坑土体变形性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相彪;筑坝堆石料应力路径本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路德春;基于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的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孙奇;复杂应力路径下饱和砂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程涛;粘土的数值建模与固结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周葆春;黏土本构建模理论与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建红;基于细观破损机理的胶结结构性土本构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立;流滑应力路径下剪胀性砂土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张建;深部硬岩卸荷损伤流变力学性质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3 韩杰;成样方法及应力路径对饱和中密细砂剪切特性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沈娟;应力路径下饱和软粘土的动力特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5 曹杰;排水固结法在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引起软土地基沉降的初步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曹培;应力路径对砂土变形特性的影响[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6年
7 曾玲玲;软土的结构性及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王雅敬;高围压不同应力路径下砂土变形和孔压特征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9 江美英;应力路径对饱和黄土强度变形及孔压特性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赖勇;砂土在小应变下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本构模型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应力路径下饱和软粘土的动力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