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佳县-吴堡深部煤系层序地层分析及聚煤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6 06:13
本文以佳县-吴堡地区多口钻孔录井资料、岩心资料以及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等学科的理论指导,建立了佳县-吴堡地区深部石炭-二叠含煤岩系的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的聚煤规律,总结了不同时期影响煤层聚集的因素。根据沉积岩的颜色、沉积构造和测井相标志在佳县-吴堡地区石炭-二叠系地层中识别出了河流、三角洲、湖泊、滨海和浅海等5种沉积相,7种亚相和14种微相,并分别对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论述并绘制了沉积相连井对比图。根据钻孔岩心、测井曲线等资料把佳县-吴堡地区石炭-二叠系划分成21个层序组和6个复合层序,建立起了该区的层序地层格架,其中:层序1相当于研究区的本溪组;层序2和层序3相当于研究区的太原组;层序4、层序5和层序6相当于山西组;层序7~层序15相当于研究区的石盒子组;层序16~层序21相当于研究区的石千峰组。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根据包括古构造、古环境、古植物和古气候在内的聚煤作用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层序组中的聚煤规律,认为:佳县-吴堡地区的厚煤层主要分布在海侵(水进)层序组的中下部,海退...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2地质概况7兰山、六盘山附近,北部边界则是阴山南部。鄂尔多斯盆地边缘的深部构造活动频繁,但是盆地内部的深部构造趋于稳定,盖层构造发育不良。根据现代构造及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盆地区域构造可以划分成中部的陕北(伊陕)斜坡、东部的晋西挠褶带、西部的天环坳陷、西缘冲断构造带、北部的伊盟隆起和南部的渭北隆起六个一级构造单元。而研究区如图2.1所示位于盆地内部陕北斜坡的东缘北部,与晋西挠褶带相邻。图2.1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分区图伊陕斜坡:北邻伊盟隆起,南抵渭北隆起,西接天环坳陷,东连晋西挠褶带,为这四个构造单元所围绕的西倾大单斜,平均坡度<1°。区域构造线总体呈南北走向,在南部的渭北隆起带转变为北东走向,北部伊盟隆起附近转变为北西走向,构造面貌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部南高北低,北部北高南低。在西倾大单斜上发育一系列背向斜,背向斜主要发育在盆地北部和南部,中部几乎不发育,北部背向斜基本上呈现东西走向带北东-南西走向,南部背向斜向内收敛,向外发散。晋西挠褶带:东部以离石大断裂为界,与吕梁隆起带相邻,西部大体以黄河为界与伊陕斜坡逐渐过渡,南与汾渭地堑边界断裂为界,与汾渭地堑相邻,北与伊盟隆起呈过渡关系。该地区出露的地层有前寒武系、古生界和中生界,东部出露地层老,向西逐渐变新。地面褶皱发育,因此得名。该构造带由北向南可划分为四个二级构造单元:保德-兴县背斜区、临县-柳林背斜区、永和-石楼背斜区、蒲县-吉县背斜区。晋西挠褶带地下构造可分为三段,即北部单斜带、中部宽缓褶皱带、南部紧闭褶皱带。北部单斜带以
3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及沉积相13速堆积,地形坡度关系密切,经常出现于半深海环境、三角洲前缘等沉积环境。SY07孔本溪组吴家峪灰岩钻孔岩芯中发育着同沉积变形构造(图3.1,B),是灰岩在沉积后而未固结时由于压实压溶等原因形成的构造。该段灰岩颜色呈深灰色,也常见到波状层理。灰岩厚度可达8~10m。与灰岩的上部和下部相邻的岩层是深灰黑色发育着水平层理泥岩。这种形成水动力条件弱,还原性强的沉积环境通常是浅海陆棚。图3.1本溪组和太原组地层中的沉积构造(SY07孔)(A:水平层理;B:同沉积变形构造;C、D:波状层理;E、F:脉状层理)波状层理主要是在潮汐环境中,在泥、砂等沉积物供应充足时,水动力条件强弱交替的情况下形成的,但是有时还会在湖滨、三角洲前缘、河流等环境中有所发育。波状层理、脉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是三种经常共生的层理,主要在潮汐环境或者湖滨环境中发育。SY07孔太原组、本溪组钻孔砂泥岩互层岩芯中见到脉状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图3.1,C、D、E、F),这类层理常常发育在砂泥混合坪沉积环境中。SY07孔的上石盒子组的岩芯中可以见到浅灰白色砂岩与深灰黑色泥岩互层,这种地层结构与潮上带混合坪的特征相似,但由于湖泊的潮汐动力较弱,脉状、透镜状层理不显著,多为波状层理。结合其中发育的垂直虫孔构造,可以推断出其形成环境为动力弱,水深浅的滨浅湖环境。虫孔构造,又称为虫迹、虫穴、潜穴,是蠕虫类软体动物或其它无脊椎动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留下的钻孔,一般呈宽窄不一直或弯曲的圆筒状发辫状,主要分布在岩石层面或贯穿其中,是陆相沉积或浅水沉积的标志(图3.2,A、B)。平行层理、沙纹层理、交错层理、包卷层理等沉积构造通常发育在三角洲沉积体向湖泊或海洋推进过程中的快速堆积形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晚古生代盆缘古地貌控砂及油气勘探意义[J]. 胡华蕊,邢凤存,齐荣,王超,刘晓晨,陈林,陈孝全. 石油实验地质. 2019(04)
[2]鄂尔多斯盆地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演化[J]. 郭艳琴,李文厚,郭彬程,张倩,陈强,王若谷,刘溪,马瑶,李智超,张梦婷,李百强. 古地理学报. 2019(02)
[3]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模式[J]. 刘畅. 非常规油气. 2019(01)
[4]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石盒子组沉积特征分析[J]. 王安迪,密文天,陈安清,辛杰,迟瀚韬.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3)
[5]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保德地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J]. 侯中帅,陈世悦,王越,李天宝,赫庆庆,崔绮梦. 古地理学报. 2018(02)
[6]陕北佳县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研究[J]. 张文轩,权新昌,王永军,崔辽辽,钟红利,王晓静,何文龙,张志沛. 中国煤炭地质. 2018(02)
[7]陕北佳县地区深部石炭-二叠纪古生物地层特征研究[J]. 张文轩,权新昌,王永军,崔辽辽,王晓静,何文龙,钟红利,张志沛. 中国煤炭地质. 2018(01)
[8]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本溪组—石盒子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研究[J]. 魏钦廉,米慧慧,彭丽娜,赖生华,肖玲. 天然气工业. 2015(12)
[9]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南部二叠系山西组沉积特征及煤炭资源勘查潜力[J]. 马永辉.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5(02)
[10]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J]. 黄晶晶,孙粉锦,王勃,赵洋. 中国煤层气. 2015(02)
博士论文
[1]盐源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地层沉积、层序及聚煤规律研究[D]. 阳伟.成都理工大学 2019
[2]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D]. 田雯.西北大学 2016
[3]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盐池地区山1-盒8段储层特征研究[D]. 周世超.西南石油大学 2015
[4]新密煤田二叠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聚煤规律研究[D]. 刘钟森.成都理工大学 2015
[5]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 王若谷.西北大学 2013
[6]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本溪组沉积体系研究[D]. 刘春雷.西北大学 2012
[7]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物源及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 王国茹.成都理工大学 2011
[8]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 陈全红.西北大学 2007
[9]鄂尔多斯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D]. 魏红红.西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山1—盒8段物源及其对盆地南部沉积充填格局的影响[D]. 崔凯.西北大学 2019
[2]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炭系本溪组沉积环境研究[D]. 刘新昕.成都理工大学 2019
[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炭—二叠纪煤系黑色页岩沉积及地化特征[D]. 孙振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4]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体系研究[D]. 何彬.长江大学 2014
[5]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山西组沉积相研究[D]. 付娟.西北大学 2013
[6]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煤系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D]. 吴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7]宁东煤田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及聚煤规律研究[D]. 王婷茹.西安科技大学 2012
[8]晋豫地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研究[D]. 施竹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9]陕北吴堡矿区石炭—二叠系煤层气赋存规律及资源潜力预测研究[D]. 杨光华.长安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19560
【文章来源】: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图
2地质概况7兰山、六盘山附近,北部边界则是阴山南部。鄂尔多斯盆地边缘的深部构造活动频繁,但是盆地内部的深部构造趋于稳定,盖层构造发育不良。根据现代构造及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盆地区域构造可以划分成中部的陕北(伊陕)斜坡、东部的晋西挠褶带、西部的天环坳陷、西缘冲断构造带、北部的伊盟隆起和南部的渭北隆起六个一级构造单元。而研究区如图2.1所示位于盆地内部陕北斜坡的东缘北部,与晋西挠褶带相邻。图2.1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分区图伊陕斜坡:北邻伊盟隆起,南抵渭北隆起,西接天环坳陷,东连晋西挠褶带,为这四个构造单元所围绕的西倾大单斜,平均坡度<1°。区域构造线总体呈南北走向,在南部的渭北隆起带转变为北东走向,北部伊盟隆起附近转变为北西走向,构造面貌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部南高北低,北部北高南低。在西倾大单斜上发育一系列背向斜,背向斜主要发育在盆地北部和南部,中部几乎不发育,北部背向斜基本上呈现东西走向带北东-南西走向,南部背向斜向内收敛,向外发散。晋西挠褶带:东部以离石大断裂为界,与吕梁隆起带相邻,西部大体以黄河为界与伊陕斜坡逐渐过渡,南与汾渭地堑边界断裂为界,与汾渭地堑相邻,北与伊盟隆起呈过渡关系。该地区出露的地层有前寒武系、古生界和中生界,东部出露地层老,向西逐渐变新。地面褶皱发育,因此得名。该构造带由北向南可划分为四个二级构造单元:保德-兴县背斜区、临县-柳林背斜区、永和-石楼背斜区、蒲县-吉县背斜区。晋西挠褶带地下构造可分为三段,即北部单斜带、中部宽缓褶皱带、南部紧闭褶皱带。北部单斜带以
3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及沉积相13速堆积,地形坡度关系密切,经常出现于半深海环境、三角洲前缘等沉积环境。SY07孔本溪组吴家峪灰岩钻孔岩芯中发育着同沉积变形构造(图3.1,B),是灰岩在沉积后而未固结时由于压实压溶等原因形成的构造。该段灰岩颜色呈深灰色,也常见到波状层理。灰岩厚度可达8~10m。与灰岩的上部和下部相邻的岩层是深灰黑色发育着水平层理泥岩。这种形成水动力条件弱,还原性强的沉积环境通常是浅海陆棚。图3.1本溪组和太原组地层中的沉积构造(SY07孔)(A:水平层理;B:同沉积变形构造;C、D:波状层理;E、F:脉状层理)波状层理主要是在潮汐环境中,在泥、砂等沉积物供应充足时,水动力条件强弱交替的情况下形成的,但是有时还会在湖滨、三角洲前缘、河流等环境中有所发育。波状层理、脉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是三种经常共生的层理,主要在潮汐环境或者湖滨环境中发育。SY07孔太原组、本溪组钻孔砂泥岩互层岩芯中见到脉状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图3.1,C、D、E、F),这类层理常常发育在砂泥混合坪沉积环境中。SY07孔的上石盒子组的岩芯中可以见到浅灰白色砂岩与深灰黑色泥岩互层,这种地层结构与潮上带混合坪的特征相似,但由于湖泊的潮汐动力较弱,脉状、透镜状层理不显著,多为波状层理。结合其中发育的垂直虫孔构造,可以推断出其形成环境为动力弱,水深浅的滨浅湖环境。虫孔构造,又称为虫迹、虫穴、潜穴,是蠕虫类软体动物或其它无脊椎动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留下的钻孔,一般呈宽窄不一直或弯曲的圆筒状发辫状,主要分布在岩石层面或贯穿其中,是陆相沉积或浅水沉积的标志(图3.2,A、B)。平行层理、沙纹层理、交错层理、包卷层理等沉积构造通常发育在三角洲沉积体向湖泊或海洋推进过程中的快速堆积形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晚古生代盆缘古地貌控砂及油气勘探意义[J]. 胡华蕊,邢凤存,齐荣,王超,刘晓晨,陈林,陈孝全. 石油实验地质. 2019(04)
[2]鄂尔多斯盆地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演化[J]. 郭艳琴,李文厚,郭彬程,张倩,陈强,王若谷,刘溪,马瑶,李智超,张梦婷,李百强. 古地理学报. 2019(02)
[3]鄂尔多斯盆地临兴地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模式[J]. 刘畅. 非常规油气. 2019(01)
[4]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石盒子组沉积特征分析[J]. 王安迪,密文天,陈安清,辛杰,迟瀚韬.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3)
[5]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保德地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J]. 侯中帅,陈世悦,王越,李天宝,赫庆庆,崔绮梦. 古地理学报. 2018(02)
[6]陕北佳县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研究[J]. 张文轩,权新昌,王永军,崔辽辽,钟红利,王晓静,何文龙,张志沛. 中国煤炭地质. 2018(02)
[7]陕北佳县地区深部石炭-二叠纪古生物地层特征研究[J]. 张文轩,权新昌,王永军,崔辽辽,王晓静,何文龙,钟红利,张志沛. 中国煤炭地质. 2018(01)
[8]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本溪组—石盒子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研究[J]. 魏钦廉,米慧慧,彭丽娜,赖生华,肖玲. 天然气工业. 2015(12)
[9]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南部二叠系山西组沉积特征及煤炭资源勘查潜力[J]. 马永辉.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5(02)
[10]沁水盆地南部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划分与聚煤作用[J]. 黄晶晶,孙粉锦,王勃,赵洋. 中国煤层气. 2015(02)
博士论文
[1]盐源地区晚三叠世含煤地层沉积、层序及聚煤规律研究[D]. 阳伟.成都理工大学 2019
[2]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D]. 田雯.西北大学 2016
[3]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盐池地区山1-盒8段储层特征研究[D]. 周世超.西南石油大学 2015
[4]新密煤田二叠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聚煤规律研究[D]. 刘钟森.成都理工大学 2015
[5]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 王若谷.西北大学 2013
[6]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本溪组沉积体系研究[D]. 刘春雷.西北大学 2012
[7]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物源及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 王国茹.成都理工大学 2011
[8]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 陈全红.西北大学 2007
[9]鄂尔多斯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研究[D]. 魏红红.西北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山1—盒8段物源及其对盆地南部沉积充填格局的影响[D]. 崔凯.西北大学 2019
[2]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炭系本溪组沉积环境研究[D]. 刘新昕.成都理工大学 2019
[3]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炭—二叠纪煤系黑色页岩沉积及地化特征[D]. 孙振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4]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体系研究[D]. 何彬.长江大学 2014
[5]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山西组沉积相研究[D]. 付娟.西北大学 2013
[6]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煤系地层层序地层学研究[D]. 吴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7]宁东煤田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及聚煤规律研究[D]. 王婷茹.西安科技大学 2012
[8]晋豫地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研究[D]. 施竹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9]陕北吴堡矿区石炭—二叠系煤层气赋存规律及资源潜力预测研究[D]. 杨光华.长安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19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19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