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白云深水区自生伊利石 40 Ar/ 39 Ar油气成藏年代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2 05:25
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以石油地质条件优越且油气资源潜力巨大而著称,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测定油气成藏的年限对于反演油气盆地成藏的演化史、分布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油气成藏年龄测定是同位素年代学和石油地质学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伊利石作为最后一个或形成烃类之前的矿物胶结物,可以限制储油地质构造的最大年龄,基于这个前提,上世纪80年代有些学者开始利用自生伊利石K-Ar法定年探讨油气成藏年龄。利用激光阶段缓慢加热逐步释气技术,我们开始探索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的可能性。自生伊利石定年需要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难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自生伊利石的提纯;(2)有机杂质气体纯化技术;(3)伊利石39Ar核反冲丢失的校正。本文以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中珠海组和珠江组,惠州凹陷中的文昌组和恩平组砂层储层的粘土矿物(以自生伊利石为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自生伊利石40Ar/39Ar年代学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1)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有机杂气纯化装置,气体纯化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该...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油气成藏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进展
1.2.1 概述
1.2.2 U-Pb定年法
1.2.3 K-Ar定年法
1.2.4 ~(40)Ar/~(39)Ar定年法
1.2.5 Rb-Sr法定年
1.2.6 Re-Os定年
1.2.7 Sm-Nd定年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2 珠江口盆地地质概况和采样位置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1 白云凹陷地质概况
2.2.2 惠州凹陷地质概况
2.3 岩芯样品特征
2.3.1 白云凹陷样品特征
2.3.2 惠州凹陷样品特征
3 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技术难点
3.1 ~(40)Ar/~(39)Ar定年发展简史
3.2 ~(40)Ar/~(39)Ar定年的基本原理
3.3 ~(40)Ar/~(39)Ar定年中子照射
3.4 Ar同位素分析和年龄计算
3.5 激光加热技术的改进
3.6 自生伊利石的分离提纯技术
3.7 自生伊利石中子照射核反冲丢失
3.8 有机杂气纯化技术和方法
3.9 有机杂气纯化装置有效性验证
3.10 小结
4 流体包裹体观察
4.1 白云凹陷流体包裹体观察
4.2 惠州凹陷流体包裹体观察
4.3 小结
5 伊利石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5.1 概述
5.2 伊利石的矿物学成因
5.3 伊利石矿物学分析方法
5.4 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
5.4.1 白云凹陷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结果
5.4.2 惠州凹陷粘土矿物粉末X射线衍射结果
5.5 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
5.5.1 白云凹陷扫描电镜观察
5.5.2 惠州凹陷扫描电镜观察
5.6 伊利石地球化学特征
5.6.1 主量元素
5.6.2 稀土与微量元素
5.7 讨论与小结
6 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结果
6.1 白云凹陷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结果
6.2 惠州凹陷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结果
6.3 讨论
6.3.1 39Ar核反冲模拟计算
6.3.2 油气成藏年龄
6.3.3 陆源碎屑物年龄
6.4 技术进步
7 展望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 novel purification technique for noble gas isotope analyses of authigenic minerals[J]. HE Li Yan,QIU Hua Ning,SHI He Sheng,ZHU Jun Zhang,BAI Xiu Juan,YUN Jian Bing.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6(01)
[2]湘东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锡石40Ar/39Ar直接定年[J]. 王敏,白秀娟,胡荣国,程顺波,蒲志平,邱华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5(06)
[3]自生矿物稀有气体同位素分析纯化新技术[J]. 何立言,邱华宁,施和生,朱俊章,白秀娟,云建兵.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10)
[4]自动化40Ar/39Ar定年设备研制[J]. 邱华宁,白秀娟,刘文贵,梅廉夫. 地球化学. 2015(05)
[5]Re-Os同位素测年法在油气成藏年代学的研究进展[J]. 蔡长娥,邱楠生,徐少华. 地球科学进展. 2014(12)
[6]油气储层砂岩样品制冷—加热循环解离技术实验研究[J]. 张有瑜,Horst Zwingmann,刘可禹,陶士振,罗修泉. 石油实验地质. 2014(06)
[7]利用微裂隙内流体包裹体(FIP)研究构造运动——以苏北盆地F-H油田为例[J]. 周洪兵,张良,李贤凯.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20)
[8]激光40Ar/39Ar微区定年的应用及展望[J]. 师文贝,吴林,冯慧乐,杨列坤,王非. 地质科学. 2014(04)
[9]基于珠一坳陷旋回地层分析的烃源岩沉积速率研究[J]. 李劭杰,何生,朱伟林,王晓龙,吴景富,程甜.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09)
[10]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比与应用前景展望——以苏里格气田为例[J]. 张有瑜,Horst Zwingmann,刘可禹,罗修泉. 石油学报. 2014(03)
博士论文
[1]少井条件下富生烃凹陷油气资源评价[D]. 李松峰.中国地质大学 2013
[2]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珠江组深水沉积学[D]. 李云.成都理工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断裂系统特征研究[D]. 陈骏.成都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27817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省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油气成藏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进展
1.2.1 概述
1.2.2 U-Pb定年法
1.2.3 K-Ar定年法
1.2.4 ~(40)Ar/~(39)Ar定年法
1.2.5 Rb-Sr法定年
1.2.6 Re-Os定年
1.2.7 Sm-Nd定年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
2 珠江口盆地地质概况和采样位置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1 白云凹陷地质概况
2.2.2 惠州凹陷地质概况
2.3 岩芯样品特征
2.3.1 白云凹陷样品特征
2.3.2 惠州凹陷样品特征
3 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技术难点
3.1 ~(40)Ar/~(39)Ar定年发展简史
3.2 ~(40)Ar/~(39)Ar定年的基本原理
3.3 ~(40)Ar/~(39)Ar定年中子照射
3.4 Ar同位素分析和年龄计算
3.5 激光加热技术的改进
3.6 自生伊利石的分离提纯技术
3.7 自生伊利石中子照射核反冲丢失
3.8 有机杂气纯化技术和方法
3.9 有机杂气纯化装置有效性验证
3.10 小结
4 流体包裹体观察
4.1 白云凹陷流体包裹体观察
4.2 惠州凹陷流体包裹体观察
4.3 小结
5 伊利石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5.1 概述
5.2 伊利石的矿物学成因
5.3 伊利石矿物学分析方法
5.4 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
5.4.1 白云凹陷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结果
5.4.2 惠州凹陷粘土矿物粉末X射线衍射结果
5.5 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
5.5.1 白云凹陷扫描电镜观察
5.5.2 惠州凹陷扫描电镜观察
5.6 伊利石地球化学特征
5.6.1 主量元素
5.6.2 稀土与微量元素
5.7 讨论与小结
6 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结果
6.1 白云凹陷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结果
6.2 惠州凹陷自生伊利石~(40)Ar/~(39)Ar定年结果
6.3 讨论
6.3.1 39Ar核反冲模拟计算
6.3.2 油气成藏年龄
6.3.3 陆源碎屑物年龄
6.4 技术进步
7 展望
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 novel purification technique for noble gas isotope analyses of authigenic minerals[J]. HE Li Yan,QIU Hua Ning,SHI He Sheng,ZHU Jun Zhang,BAI Xiu Juan,YUN Jian Bing.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6(01)
[2]湘东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锡石40Ar/39Ar直接定年[J]. 王敏,白秀娟,胡荣国,程顺波,蒲志平,邱华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5(06)
[3]自生矿物稀有气体同位素分析纯化新技术[J]. 何立言,邱华宁,施和生,朱俊章,白秀娟,云建兵.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10)
[4]自动化40Ar/39Ar定年设备研制[J]. 邱华宁,白秀娟,刘文贵,梅廉夫. 地球化学. 2015(05)
[5]Re-Os同位素测年法在油气成藏年代学的研究进展[J]. 蔡长娥,邱楠生,徐少华. 地球科学进展. 2014(12)
[6]油气储层砂岩样品制冷—加热循环解离技术实验研究[J]. 张有瑜,Horst Zwingmann,刘可禹,陶士振,罗修泉. 石油实验地质. 2014(06)
[7]利用微裂隙内流体包裹体(FIP)研究构造运动——以苏北盆地F-H油田为例[J]. 周洪兵,张良,李贤凯.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20)
[8]激光40Ar/39Ar微区定年的应用及展望[J]. 师文贝,吴林,冯慧乐,杨列坤,王非. 地质科学. 2014(04)
[9]基于珠一坳陷旋回地层分析的烃源岩沉积速率研究[J]. 李劭杰,何生,朱伟林,王晓龙,吴景富,程甜.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09)
[10]自生伊利石K-Ar、Ar-Ar测年技术对比与应用前景展望——以苏里格气田为例[J]. 张有瑜,Horst Zwingmann,刘可禹,罗修泉. 石油学报. 2014(03)
博士论文
[1]少井条件下富生烃凹陷油气资源评价[D]. 李松峰.中国地质大学 2013
[2]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新统珠江组深水沉积学[D]. 李云.成都理工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断裂系统特征研究[D]. 陈骏.成都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27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27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