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大巴山区缓倾顺层岩质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09 08:08
  大巴山区地形条件复杂、岩性多样,拥有独特的弧形构造,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加之该地区为我国同纬度地区强降雨中心,形成了大量的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是我国著名的山地自然灾害多发区和重灾区。其中,大巴山地区地形地貌以单面山、似单面山、桌状山为主,斜坡坡度集中在10-30°,加之红层地区多为软硬相间的砂泥岩互层岩体,孕育了大量的缓倾顺层岩质滑坡。基于此,本文开展大巴山区缓倾顺层岩质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研究,为缓倾顺层岩质滑坡的成因机制研究以及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通过现场详细调查60处典型滑坡点,研究了缓倾顺层岩质滑坡的分布规律、后缘裂缝形态;通过收集近15年大巴山区降雨数据资料,对降雨雨型进行统计分析,划分出了7类降雨雨型,研究了滑坡与降雨的响应关系;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降雨形式下滑坡稳定性变化。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通过收集的典型滑坡点信息,归纳总结出地形地貌、坡向、地形坡度、地层岩性、坡体结构与滑坡的分布规律。然后通过调查滑坡后缘拉裂缝的形态特征及发展阶段,将后缘拉裂缝形态分为三种;其次通过收集近15年大巴山区降雨数据资料,采用降雨雨型作为缓倾顺层岩质滑坡的关键诱发因素,将...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巴山区缓倾顺层岩质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研究区位置略图

地貌图,单面山,红层,地貌


图 1-2 红层单面山地貌 图 1-3 川东典型地貌缓倾顺层岩质滑坡的发生主要受降雨的影响,降雨入渗后滑体增重,红层软抗剪强度降低,雨水沿后缘裂隙入渗至潜在滑动面,并且由下部基岩形成相对水层导致水体滞留。滑坡在后缘裂隙静水压力、地面扬压力的作用下发生破坏

川东,岩质滑坡,缓倾,单面山


大巴山地区地形地貌以单面山、似单面山、桌状山为主(图 1-2,图1-3),斜坡坡度集中在 10-30°,加之红层地区软硬相间的砂泥岩层,形成大量的缓倾顺层岩质滑坡,而该类滑坡往往规模很大,如近些年本区域发生的天台乡滑坡[46-48]、南江石板沟滑坡[9]都是此类灾害的典型代表。缓倾顺层岩质滑坡规模大、危害大,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图 1-2 红层单面山地貌 图 1-3 川东典型地貌缓倾顺层岩质滑坡的发生主要受降雨的影响,降雨入渗后滑体增重,红层软岩抗剪强度降低,雨水沿后缘裂隙入渗至潜在滑动面,并且由下部基岩形成相对隔水层导致水体滞留。滑坡在后缘裂隙静水压力、地面扬压力的作用下发生破坏(许强,2010),其次还受到滑带土的软化作用影响(范宣梅,2007)。在缓倾顺层岩质滑坡形成过程中,后缘拉裂缝的存在对滑坡的形成、破坏起了重要作用。滑坡后缘裂缝扩展变形,为降雨入渗形成水压力提供了关键的通道(如下图 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窑厂坪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分析[J]. 易加强,黄杨荣,张凡.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6(01)
[2]四川省南江县下两中学滑坡成因机制分析与稳定性评价[J]. 吕俊磊,胡卸文,顾成壮,罗刚,梁敬轩.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5(04)
[3]快鸟影像在典型古滑坡识别应用中的研究[J]. 张雅莉,马金珠,张鹏,顾春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5(11)
[4]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非饱和水力参数研究[J]. 简文星,许强,吴韩,童龙云.  岩土力学. 2014(12)
[5]近水平层状红层软岩滑坡成因机制研究[J]. 耿兴福,苗天德.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4(01)
[6]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滑坡稳定性评价[J]. 金建府,席盼盼,杨志双.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4(02)
[7]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降雨入渗模型研究[J]. 简文星,许强,童龙云.  岩土力学. 2013(12)
[8]平推式滑坡多级拉陷槽形成过程及成因机理分析[J]. 郭晓光,黄润秋,邓辉,许强,翟国军.  工程地质学报. 2013(05)
[9]南江县石板沟滑坡特征、成因及演化过程研究[J]. 张涛,谢忠胜,石胜伟,熊德清.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3(07)
[10]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I号崩滑体成因[J]. 简文星,杨金.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3(03)

博士论文
[1]顺层岩质滑坡演化动力学研究[D]. 邹宗兴.中国地质大学 2014
[2]视倾向滑移型滑坡形成条件与失稳机理研究[D]. 邓茂林.成都理工大学 2014
[3]日冕水电站库区滑坡稳定性早期智能判别及危害模糊综合预测研究[D]. 周福军.吉林大学 2013
[4]黄土坡滑坡滑带土的结构特征与水—力相互作用性质研究[D]. 王菁莪.中国地质大学 2012
[5]三峡库区侏罗系红层滑坡变形破坏机理与预测预报研究[D]. 缪海波.中国地质大学 2012
[6]大型水电工程区库岸滑坡形成机理与水作用影响研究[D]. 邓宏艳.西南交通大学 2011
[7]潜在滑波的早期稳定性快速判识方法研究[D]. 李秀珍.西南交通大学 2010
[8]湖南红层地区顺层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研究[D]. 李俊.中南大学 2010
[9]红层软岩工程特性及其大直径嵌岩桩若干问题研究[D]. 彭柏兴.中南大学 2009
[10]红层岩土中水的物理化学效应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 郭永春.西南交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反倾层状岩体倾倒变形的力学机制分析及其早期识别指标体系研究[D]. 王剑梅.成都理工大学 2015
[2]强降雨诱发红层地区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发育分布特征与预警研究[D]. 张群.成都理工大学 2015
[3]川东红层滑坡的形成条件与早期识别研究[D]. 易靖松.成都理工大学 2015
[4]红层软岩遇水软化的微细观机理研究[D]. 宋磊.西南交通大学 2014
[5]四川泸州岩窝头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D]. 曾锦秀.西南交通大学 2014
[6]黑方台红层泥岩的风化作用及其古风化壳特征[D]. 贾雪梅.兰州大学 2014
[7]四川红层地区缓倾角滑坡成因机理研究[D]. 胡泽铭.成都理工大学 2013
[8]降雨诱发的滑坡作用机制研究[D]. 吴仁铣.中南大学 2013
[9]巴东县城黄土坡滑坡库水与降雨联合作用复活机理[D]. 杨金.中国地质大学 2012
[10]三峡库区秭归县典型滑坡成因分析及灾害防治[D]. 刘义.成都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30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30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9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