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地区岩腊片区水淹坝岩溶内涝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11 18:43
水淹坝岩溶内涝是安顺市西秀区发育最大范围的岩溶内涝,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本文以岩溶地下水系统为单元,通过开展1:10000水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钻探等手段,查明内涝所在区的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水力坡度小、岩层倾角缓造成地下河管道淤塞;人类工程活动使有水落水洞口堵塞,加之广阔的集雨面积和连续的强降雨是造成水淹坝岩溶内涝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水淹坝内涝成因分析,为岩溶内涝灾害综合整治提供参考依据。
【文章来源】:四川地质学报. 2020,40(0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水淹坝内涝区水文地质图
据访问与调查,该洼地年年发生内涝,淹没时间长达15~30天,淹没、绝收面积500亩,农业综合经济损失达50万元/年。据调查,洼地北缘地势较低,常年有水淹没,枯水期淹没面积45亩左右;丰水期发生内涝,一般淹没面积为500亩左右;暴雨季节,溶蚀洼地内发育的落水洞及周边出露的泉点都会出水,水量较大,洼地发生内涝范围增大,延伸至水淹坝村南面谷地内,淹没面积达1000多亩。2.2 地质构造
为了查明该地表水流入地下后运移方向,采用充电梯度法物探手段(见图4),以K082有水落水洞为中心,按垂直于洼地长轴和短轴方向布置1线和2线。以充电梯度法原理,根据K082落水洞的地表水与径流带为集中管道流在充电梯度法剖面上零值点特征,将充电零值点解释为主径流带中心位置。根据物探充电梯度曲线表明(图5),1线的零值点位于1线的19.1m和2线的93.2m处。依据充电梯度法极值点与管道中心埋深的关系:h=0.7P(P为充电曲线极值点间的距离)计算;主径流在1剖面下部的中心埋深21m,2剖面下部14m。平面上将该两个零值点连线后发现,地表水通过该落水洞进入地下,由南向北运移;在葡萄冲附近以地下河出口形式排泄出地表。该地下河出口暴雨时,流量可达48L/s,暴雨停止后一段时间,出口出现断流。根据调查,与内涝发生的时间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下牙谷地岩溶内涝成因分析与治理工程方案设计[J]. 黄秀凤.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7(04)
[2]广西德保岩溶内涝灾害成因分析[J]. 曾家俊,黄华爱,刘松,马兴华,黄国如.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5(06)
[3]贵州省安龙县戈塘镇大海子岩溶洪涝的治理及其工程意义[J]. 姜亚飞,王万金. 贵州地质. 2014(02)
[4]广西典型岩溶内涝成因与防治分析[J]. 杨富军,蒋忠诚,罗为群,祁晓凡,骆伟.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9(02)
[5]马山东部岩溶洼地谷地内涝特征与治理规划[J]. 李庆松,李兆林,裴建国,覃小群,易连兴,梁茂珍. 中国岩溶. 2008(04)
[6]广西岩溶县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 覃小群,蒋忠诚. 地球与环境. 2005(02)
本文编号:3535195
【文章来源】:四川地质学报. 2020,40(0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水淹坝内涝区水文地质图
据访问与调查,该洼地年年发生内涝,淹没时间长达15~30天,淹没、绝收面积500亩,农业综合经济损失达50万元/年。据调查,洼地北缘地势较低,常年有水淹没,枯水期淹没面积45亩左右;丰水期发生内涝,一般淹没面积为500亩左右;暴雨季节,溶蚀洼地内发育的落水洞及周边出露的泉点都会出水,水量较大,洼地发生内涝范围增大,延伸至水淹坝村南面谷地内,淹没面积达1000多亩。2.2 地质构造
为了查明该地表水流入地下后运移方向,采用充电梯度法物探手段(见图4),以K082有水落水洞为中心,按垂直于洼地长轴和短轴方向布置1线和2线。以充电梯度法原理,根据K082落水洞的地表水与径流带为集中管道流在充电梯度法剖面上零值点特征,将充电零值点解释为主径流带中心位置。根据物探充电梯度曲线表明(图5),1线的零值点位于1线的19.1m和2线的93.2m处。依据充电梯度法极值点与管道中心埋深的关系:h=0.7P(P为充电曲线极值点间的距离)计算;主径流在1剖面下部的中心埋深21m,2剖面下部14m。平面上将该两个零值点连线后发现,地表水通过该落水洞进入地下,由南向北运移;在葡萄冲附近以地下河出口形式排泄出地表。该地下河出口暴雨时,流量可达48L/s,暴雨停止后一段时间,出口出现断流。根据调查,与内涝发生的时间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下牙谷地岩溶内涝成因分析与治理工程方案设计[J]. 黄秀凤.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7(04)
[2]广西德保岩溶内涝灾害成因分析[J]. 曾家俊,黄华爱,刘松,马兴华,黄国如.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5(06)
[3]贵州省安龙县戈塘镇大海子岩溶洪涝的治理及其工程意义[J]. 姜亚飞,王万金. 贵州地质. 2014(02)
[4]广西典型岩溶内涝成因与防治分析[J]. 杨富军,蒋忠诚,罗为群,祁晓凡,骆伟.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09(02)
[5]马山东部岩溶洼地谷地内涝特征与治理规划[J]. 李庆松,李兆林,裴建国,覃小群,易连兴,梁茂珍. 中国岩溶. 2008(04)
[6]广西岩溶县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J]. 覃小群,蒋忠诚. 地球与环境. 2005(02)
本文编号:3535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3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