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南堡凹陷1、2号构造东一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测井表征方法

发布时间:2021-12-16 08:45
  综合岩心、录井及岩石物理实验等资料,对南堡凹陷1、2号构造东一段储层的岩性岩相及孔隙结构进行分类划分,并结合常规测井、成像测井等测井资料建立东一段岩性岩相及孔隙结构的定量识别标准,进而对其进行单井纵向连续划分,最终分析得出岩性岩相对孔隙结构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东一段储层物性较好,为典型的中孔中渗储层,主要发育的孔隙类型包括粒间孔、粒内溶孔及晶间微孔;喉道类型主要包括缩颈型、片状、弯片状及管束状喉道。结合压汞、岩心核磁、铸体薄片及扫描电镜等岩石物理实验资料将东一段储层定性划分为四类孔隙结构:Ⅰ类大孔粗喉型、Ⅱ类中孔中喉型、Ⅲ类小孔细喉型及Ⅳ类小孔微喉型;并选取储层品质指数RQI对其进行定量化分,得知孔隙结构越好,RQI值越大。Ⅰ类储层储集性能及渗流能力均最好,主要发育水层及薄层油层;Ⅱ类储层在东一段最为常见且主要发育油层、油水同层;Ⅲ类储层渗流性能较差,但其可能发育有低阻油气层;Ⅳ类孔隙结构所对应储层则多为干层。与此同时,东一段储层岩性岩相对孔隙结构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这与其较强的沉积继承性有很大关系,分析发现,水下分流河道中砂岩相主要发育Ⅰ类及Ⅱ类孔隙结构并以Ⅰ类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细砂...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南堡凹陷1、2号构造东一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测井表征方法


论文技术路线图

区域构造图,区域构造图,地理位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7-第2章区域地质背景2.1研究区位置南堡凹陷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秦皇岛市内(图2.1),是渤海湾盆地黄哗坳陷北部一个典型的新生代箕状断陷[43];是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对象;其中南堡1、2号构造为南堡凹陷最为主要的构造带亦是本论文主要的研究目标,其存在广泛的油气分布[44,45]。南堡凹陷面积约为2462km2,且涵盖陆地与海域两部分领域[46],其北起西南庄断层,东至柏各庄断裂,南接沙垒田凸起,西北塘凹陷[47,48]。图2.1南堡凹陷地理位置及区域构造图(据郭玉超[44],2014)Fig.2.1GeographicallocationandregionalstructuremapofNanpuSag(AccordingtoGuoYuchao[44],2014)2.2构造特征南堡凹陷以早期张性正断为主且兼具扭滑胜质,构造格局可总结为“三凹夹两隆,构造环边走”的特点[49];其中南堡1号构造位于南堡凹陷西南方向(图2.1),其面积约为100km2,属于典型的潜山披覆构造,其主要受控于北东走向的南堡1号断层[50];南堡2号构造位于南堡凹陷中南部(图2.1),其构造面积与构造类型均与1号构造相类似,但其主要受控于北北东走向的断层,而在这一断层的影响下导致其构造西部存在大量背斜构造,这亦为其油气储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3]。

柱状图,冀东,古近系,柱状图


第2章区域地质背景-8-2.3地层特征钻探显示,南堡凹陷自下而上发育古生界奥陶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和第四系平原组地层(图2.2)。研究区东营组为典型的二级构造旋回,其中旋回的底界为东营组与沙河街组的分界面,在凹陷边缘可见不整合,顶界以一不整合界面与馆陶组相接触[51]。旋回内部划分为东三段(Ed3)、东二段(Ed2)、东一段(Ed1)3个岩性地层单元;其中目的层段东一段主要为一套进积式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地层岩性主要为灰、浅灰色细砂岩和灰、灰白色粉砂岩与灰、灰绿色泥岩的不等厚互层。图2.2南堡凹陷古近系地层综合柱状图(据冀东油田,2009)Fig.2.2ComprehensivehistogramofPaleogenestratainNanpuSag(AccordingtoJidongOilfield,200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扇三角洲不同粒级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定量表征:以石臼坨凸起陡坡带东三段为例[J]. 万琳,王清斌,赵国祥,汤国民,高曦龙.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5)
[2]渤海LD油田低阻油层成因机理与评价方法[J]. 徐锦绣,吕洪志,刘欢,许赛男,郑华.  中国海上油气. 2018(03)
[3]基于常规测井的储层孔隙结构评价新方法[J]. 王丽,袁伟,程光华,胡向阳.  海洋石油. 2018(02)
[4]基于测井资料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描述[J]. 赖锦,韩能润,贾云武,季玉山,王贵文,庞小娇,贺智博,王松.  中国地质. 2018(02)
[5]综合识别方法在低阻油气层勘探应用中的探讨[J]. 于丹.  化工管理. 2018(11)
[6]常规测井评价复杂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与应用——以莺歌海盆地黄流组储层为例[J]. 何胜林,张海荣,马文宏,吴进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6)
[7]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西斜坡中深层“混合型河口坝”成因及沉积学意义[J]. 夏景生,王志坤,王海荣,薛林,王恺,刘成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7(06)
[8]低阻油气层成因及测井识别评价方法分析[J]. 杨涛涛,王霞,何文昌.  油气地球物理. 2017 (04)
[9]不同方向运移油气在断裂附近聚集特征的差异性[J]. 姜振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7(05)
[10]南堡凹陷1号构造源上油气成藏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 康海亮,林畅松,张宗和,刘晓.  中国石油勘探. 2017(03)

博士论文
[1]低阻油气层识别评价技术及分布规律研究[D]. 程相志.中国石油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致密油储层岩性岩相测井识别及应用[D]. 周正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
[2]南堡凹陷2号东段东营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D]. 郭玉超.东北石油大学 2014
[3]南堡油田东一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 韩娜.东北石油大学 2013
[4]南堡1号构造东营组第一段储层精细描述与研究[D]. 光友会.长江大学 2013
[5]南堡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地层研究与有利区带预测[D]. 吴铁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6]基于电阻率测井资料研究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征[D]. 陈杰.西南石油学院 2005
[7]渤海湾盆地典型地区储层评价[D]. 王磊.大庆石油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537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37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6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