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同震形变的InSAR监测及断层位错反演 ——以杂多地震和阿克陶地震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17 10:31
  近些年来,In SAR技术在地面形变监测尤其是同震形变监测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快速的发展。作为空基观测,In SAR技术无需地面控制点,且能从观测数据中提取精度较高、连续覆盖地表的形变信息。它为地壳形变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自动化的先进手段。2016年10月17日15时14分和2016年11月25日14时24分,在青海玉树州杂多县(32.81°N,94.93°E)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境内(39.27°N,74.04°E)分别发生了Mw5.9级和Mw6.6级地震。这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偏远的高海拔地区、交通困难,且在该地区缺乏充足的地面形变观测数据。因此,对研究诸如杂多地震和阿克陶地震等的同震形变而言,In SAR技术因其优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本文采用欧空局Sentinel卫星提供的影像数据,选用GMTSAR程序进行差分干涉测量(DIn SAR)处理,获取了杂多和阿克陶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结合Okada半空间弹性位错模型和最速下降法SDM(Steepest Decent Method)反演计算程序,通过不断调整地震断层参数组合,得到了最佳的震源滑动模型。通过与地质构造及...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湖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同震形变的InSAR监测及断层位错反演 ——以杂多地震和阿克陶地震为例


论文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雷达影像,真实孔径雷达,几何原理


像原理与 SAR 影像特性据的成像过程中,一般由雷达系统发出电磁波至地面某一标反射的信号。在雷达天线接收的信号中,既包含了相位息,利用这些信号可以确定地物的距离和方位[2]。其中利标方位,利用天线发出和接收信号的相位差可以确定目标信号则反映了目标的某些物理特性。径雷达成像传感器置于飞行平台的一侧,即以侧视成像的方式,且天在行进中,雷达不断向地面目标发射电磁波,同时也接收信号,这些信号按照时序被记录下来,最终传输信号处理域的一幅完整二维雷达影像[2]。图 2.1 表示真实孔径雷达

影像,探测原理,合成孔径


分辨率 在地距方向上的投影关,与 相关。由式(2.3)可以看出率与波长λ成正比,与孔径 D 成反比,增加雷达天线长度则可以提高辨率[2]。但在实际中,通过增长雷达孔径来获取更高分辨率 SAR 影行器上实现这一要求。因而,引入合成孔径雷达可以很好解决上述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实孔径雷达无法实现在飞行器上携带大孔径天线以提高影像方位向分径雷达则弥补了真实孔径雷达此方面的不足。合成孔径雷达实际上飞行器来实现天线的增长。真实孔径的雷达天线是固定在飞行器上覆盖范围与孔径的尺寸有关。但是,假如在飞行运动过程中,雷达器快速移动,则其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将会变多。可以将随着飞行平小孔径天线当做用该小孔径天线拼接成的一个大孔径的天线,从而径天线相同的探测效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MW6.6地震发震构造与地表破裂[J]. 陈杰,李涛,孙建宝,房立华,姚远,李跃华,王浩然,付博.  地震地质. 2016(04)
[2]基于InSAR和GPS观测数据的尼泊尔地震发震断层特征参数联合反演研究[J]. 单新建,张国宏,汪驰升,李彦川,屈春燕,宋小刚,庾露,刘云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15(11)
[3]2014年美国加州纳帕MW6.1地震断层参数的Sentinel-1A InSAR反演[J]. 李永生,冯万鹏,张景发,李振洪,田云锋,姜文亮,罗毅.  地球物理学报. 2015(07)
[4]Crustal deformation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during 1998—2004 based on GPS data[J]. Zhao Bin,Huang Yong,Zhang Caihong,Wang Wei,Tan Kai,Du Rinli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5(01)
[5]InSAR约束下的2008年汶川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分析[J]. 温扬茂,许才军,李振洪,刘洋,冯万鹏,单新建.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6)
[6]2008年新疆乌恰Mw6.7地震震源机制与形变特征的InSAR研究[J]. 乔学军,王琪,杨少敏,李杰.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6)
[7]青海玉树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J]. 吴中海,周春景,冯卉,张克旗,李家存,叶培盛,李跃华,田婷婷.  地质通报. 2014(04)
[8]日本2011 Tohoku-Oki Mw 9.0级地震的同震形变及其滑动分布反演:GPS和InSAR约束[J]. 许才军,何平,温扬茂,张磊.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2(12)
[9]玉树地区地壳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J]. 刘莎,杨建思,田宝峰,郑钰,姜旭东,徐志强.  地球物理学报. 2012(10)
[10]Co-seismic deformation of 2011 Mw9.0 Japan earthquake observed by InSAR technique[J]. Shen Qiang and Tan Kai Institute of Seismology,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Wuhan 430071, China.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1(03)

博士论文
[1]基于InSAR观测同震地表形变场反演汶川地震断层滑移[D]. 杨莹辉.西南交通大学 2015
[2]基于InSAR的地表同震形变获取及震源参数反演研究[D]. 王永哲.中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利用InSAR研究若干地震的同震形变[D]. 朱森.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2014
[2]利用InSAR资料研究缅甸地震同震形变和震源参数[D]. 周辉.中南大学 2013
[3]基于InSAR的伊朗BAM地震形变场获取和震源参数确定[D]. 佟国功.中南大学 2008
[4]玛尼Ms7.9地震震前、同震D-InSAR干涉形变场数值模拟研究[D]. 张国宏.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6



本文编号:3539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39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6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