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霞云岭村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1-12-25 06:59
本文以房山区霞云岭村崩塌地质灾害治理为项目依托,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霞云岭村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该边坡在长期的构造变动和风化营力作用下,岩体软弱结构面发育,完整性破坏,尤其是有贯通性裂隙相互交切形成多处危岩体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崩塌灾害,将对坡下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现场勘查的结果及以往该地区勘查资料分析,结合研究区高边坡危岩体的发育特征,初步推断危岩体的破坏机制为倾倒式崩塌。2、采用定性方法对霞云岭村岩质边坡稳定性做出初步判断。由赤平投影图分析得知研究区岩质边坡在节理面的切割作用下形成楔形体,且楔形体的倾向与坡面一致,容易导致崩塌发生。3、通过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对岩质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利用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3DEC对边坡模拟计算,结合位移云图等分析边坡稳定性。由模拟结果得到,天然工况下,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由于结构面强度降低、岩体饱水密度增大等因素,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通过在模型底部垂直输入简谐波模拟地震工况,陡坡边缘部分节理面出现分离,边坡处于欠稳定状态。通过极限平衡法对危岩体进行稳定性评价,由计算结果可知危岩体在天...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地质灾害类型构成
技术路线图
第 2 章 霞云岭村岩坡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2.1 自然条件2.1.1 地理位置霞云岭村崩塌隐患点位于北京市房山西部山区霞云岭村后山陡坡处,研究区与房山城区的直线距离达到 20km,其行政区划属霞云岭乡管辖。研究区地理坐标为东经:E 115°44′29.29″,北纬:N 39°43′49.46″。研究区西南约 300m 处有G108 国道(图 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论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J]. 李宁,郭双枫,姚显春. 岩土力学. 2018(02)
[2]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J]. 靳静,于远亮. 路基工程. 2014(04)
[3]边坡稳定的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分析[J]. 孔不凡,阮怀宁,朱珍德,袁文军,陈振振. 人民黄河. 2013(04)
[4]考虑结构面分布特征的岩质边坡地震响应分析[J]. 廖少波,方正,刘晓. 人民长江. 2013(03)
[5]落石碰撞恢复系数的现场试验与数值计算[J]. 章广成,向欣,唐辉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06)
[6]基于离散单元法密集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J]. 刘可定,贺续文. 路基工程. 2011(02)
[7]隧道洞口段危岩落石风险评估[J]. 王玉锁,杨国柱. 现代隧道技术. 2010(06)
[8]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J]. 黄高峰,李宗利. 路基工程. 2008(06)
[9]地震荷载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安全系数分析[J]. 李海波,肖克强,刘亚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12)
[10]应用离散元强度折减对复杂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J]. 宁宇,徐卫亚,郑文棠. 岩土力学. 2007(S1)
博士论文
[1]强震作用下块状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D]. 廖少波.中国地质大学 2013
[2]动荷载作用下层状结构岩体边坡变形破坏机理与安全研究[D]. 刘亚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9
[3]高陡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运动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D]. 刘卫华.成都理工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综合治理的研究[D]. 贺传仁.中南大学 2013
[2]危岩落石灾害危险性评价及防治决策方法研究[D]. 杨威.重庆交通大学 2011
[3]四川地震灾区陈家山坪崩塌稳定性评价及治理研究[D]. 于廷新.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51999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地质灾害类型构成
技术路线图
第 2 章 霞云岭村岩坡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2.1 自然条件2.1.1 地理位置霞云岭村崩塌隐患点位于北京市房山西部山区霞云岭村后山陡坡处,研究区与房山城区的直线距离达到 20km,其行政区划属霞云岭乡管辖。研究区地理坐标为东经:E 115°44′29.29″,北纬:N 39°43′49.46″。研究区西南约 300m 处有G108 国道(图 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论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J]. 李宁,郭双枫,姚显春. 岩土力学. 2018(02)
[2]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J]. 靳静,于远亮. 路基工程. 2014(04)
[3]边坡稳定的离散元强度折减法分析[J]. 孔不凡,阮怀宁,朱珍德,袁文军,陈振振. 人民黄河. 2013(04)
[4]考虑结构面分布特征的岩质边坡地震响应分析[J]. 廖少波,方正,刘晓. 人民长江. 2013(03)
[5]落石碰撞恢复系数的现场试验与数值计算[J]. 章广成,向欣,唐辉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06)
[6]基于离散单元法密集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J]. 刘可定,贺续文. 路基工程. 2011(02)
[7]隧道洞口段危岩落石风险评估[J]. 王玉锁,杨国柱. 现代隧道技术. 2010(06)
[8]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J]. 黄高峰,李宗利. 路基工程. 2008(06)
[9]地震荷载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安全系数分析[J]. 李海波,肖克强,刘亚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12)
[10]应用离散元强度折减对复杂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J]. 宁宇,徐卫亚,郑文棠. 岩土力学. 2007(S1)
博士论文
[1]强震作用下块状岩体边坡稳定性研究[D]. 廖少波.中国地质大学 2013
[2]动荷载作用下层状结构岩体边坡变形破坏机理与安全研究[D]. 刘亚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9
[3]高陡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运动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D]. 刘卫华.成都理工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综合治理的研究[D]. 贺传仁.中南大学 2013
[2]危岩落石灾害危险性评价及防治决策方法研究[D]. 杨威.重庆交通大学 2011
[3]四川地震灾区陈家山坪崩塌稳定性评价及治理研究[D]. 于廷新.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51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51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