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导向薄互层解释与储层描述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1 13:37
本文基于薄层和薄互层数值模型,对薄层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基础研究,以期能够为薄储层解释提供依据。同时发现了薄互层整体地震反射和地层干涉的特殊规律—零值时间—具有精细刻画薄互层的潜力。本文将薄层顶底界面反射波干涉形成的复合波看作该薄层的层子波,层子波携带薄层整体的反射信息,使薄层解释更具有地质意义。层子波振幅值为零时刻即为该薄层的零值时间。对薄互层地震记录作连续时间切片时,由于子波干涉作用不同深度的薄层横向展布形态出现在同一时间切片上。而某薄层零值时间对应的时间切片上该薄层横向展布形态消失。利用这一现象可以确定该薄层零值时间的分布。由于零值时间与薄层的中心位置时间深度和厚度有对应关系,因此可以仅利用薄互层地震记录实现对薄层的刻画。确定零值时间不需要对整体地震记录进行复杂的处理,是对薄互层地质信息的直接利用。利用真实地质信息指导薄层解释,地质导向意义明确。相对于常规地震解释只关注纵向地震道的变化,零值时间考虑了空间方向上时间切片的变化特征,利用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弥补纵向分辨率的不足。相对于普通的时间切片,零值时间切片减少了某一薄层的干扰,能够更清晰地展示其他薄层的横向展布形态。综合对比不同...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薄砂层复合波形成过程示意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9-接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不能通过复合波的波峰(或波谷)直接确定反射界面的位置。复合波的形态接近地震子波90°相位旋转后的形态,这也直观地印证了公式(2.3)得到的“复合波的相位是地震子波相位的90°旋转”的结论。并且复合波有三处振幅值为零的点(如图2.1c红点所示),结合公式(2.2)可知,中心振幅值为零点的时间位置对应薄层的中心位置时间深度。2.2双砂层一维模型分析实际薄储层在纵向上多为砂泥岩薄互层叠置。为使分析更加直观清晰,首先以两个薄砂层为例进行薄层反射波干涉分析。假设围岩为泥岩,地层中发育砂—泥—砂三个等厚薄层,其厚度均为5米,泥岩速度为4000米/秒,砂岩速度为4400米/秒,两个砂层的中心位置从上至下分别位于136ms和141ms处。使用主频为30Hz零相位雷克子波合成地震记录,图2.2显示的是薄互层复合波形成的过程。(a)(b)(c)(d)(e)图2.2双砂层复合波形成过程示意图(a)上方砂层顶反射;(b)上方砂层底反射;(c)下方砂层顶反射;(d)下方砂层底反射;(e)双砂层复合波Fig.2.2Syntheticseismogramofthetwosandlayers(a)Topreflectionofthesandlayerabove;(b)Bottomreflectionofthesandlayerabove;(c)Topreflectionofthesandlayerbelow;(d)Bottomreflectionofthesandlayerbelow;(e)Composedwaveformofthetwosandlayers图2.2a显示的是上方砂层顶界面产生的反射波。图2.2b显示的是上方砂层底界面产生的反射波。图2.2c显示的是下方砂层顶界面产生的反射波。图2.2d显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11-(a)(b)(c)图2.3双砂层复合波形成过程和层子波零值时间示意图。(a)上方砂层层子波(零值时间显示为空心点);(b)下方砂层层子波(零值时间显示为实心点);(c)双砂层复合波Fig.2.3Syntheticseismogramofthetwosandlayersandtheirzero-valuetime(a)Thelayerwaveletofthesandlayerabove(thezero-valuetimeisshownashollowdot);(b)Thelayerwaveletofthesandlayerbelow(thezero-valuetimeisshownasfilleddot);(c)Composedwaveformofthetwosandlayers与单砂层一维模型情况一致。在双砂层模型中,各砂层层子波分别存在三个振幅值为零的点。位于中间的振幅值为零点恰好对应各自砂层的中心位置时间深度。对于上方砂层,在119ms、136ms和153ms处,层子波振幅值为零,此时薄互层地震记录中不含有上方砂层的反射能量。对于下方砂层,在124ms、141ms和158ms处,层子波振幅值为零,此时薄互层地震记录中不含有下方砂层的反射能量。可知在层子波振幅值为零的时刻,对应薄层的反射能量在薄互层地震记录中消失。不妨称这种某薄层反射能量在薄互层复合波中消失的时刻为该薄层的零值时间。本试验采用零相位雷克子波,中间零值时间对应薄层中心位置时间深度。薄层零值时间具有周期性。尽管两个薄层空间位置不同,但零值时间周期均为17ms。后文将进一步分析这种周期性与薄层厚度的关系。2.3三砂层一维模型分析设计含有三个薄砂层的模型,来进一步说明多套薄互层叠置时复合波的情况。假设围岩为泥岩,薄砂层和之间的泥岩夹层厚度均为5米。模型参数与双砂层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薄层和薄互层叠后地震解释关键技术综述[J]. 张军华,王庆峰,张晓辉,李俊霖,侯静,刘杨. 石油物探. 2017(04)
[2]地震沉积学在中国:回顾和展望[J]. 曾洪流. 沉积学报. 2011(03)
[3]基于模型的薄互层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应用[J]. 李国发,岳英,国春香,李皓. 石油物探. 2011(02)
[4]基于三维模型的薄互层振幅属性实验研究[J]. 李国发,岳英,熊金良,翟桐立,国春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01)
[5]谱分解调谐体技术在薄储层定量预测中的应用[J]. 魏志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03)
[6]薄互层反射系数序列时~频特征研究[J]. 贺锡雷,黄德济,贺振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09(03)
[7]密度和速度随机分布共网格模型的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J]. 于鹏,戴明刚,王家林,吴健生.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3)
[8]时频域高分辨地震层序识别[J]. 陈学华,贺振华,黄德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01)
[9]地层切片技术在C80工区的应用[J]. 孙运强,廉桂辉,张陈慧.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10)
[10]对地震切片解释中一些问题的分析[J]. 钱荣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04)
本文编号:3560354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薄砂层复合波形成过程示意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9-接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不能通过复合波的波峰(或波谷)直接确定反射界面的位置。复合波的形态接近地震子波90°相位旋转后的形态,这也直观地印证了公式(2.3)得到的“复合波的相位是地震子波相位的90°旋转”的结论。并且复合波有三处振幅值为零的点(如图2.1c红点所示),结合公式(2.2)可知,中心振幅值为零点的时间位置对应薄层的中心位置时间深度。2.2双砂层一维模型分析实际薄储层在纵向上多为砂泥岩薄互层叠置。为使分析更加直观清晰,首先以两个薄砂层为例进行薄层反射波干涉分析。假设围岩为泥岩,地层中发育砂—泥—砂三个等厚薄层,其厚度均为5米,泥岩速度为4000米/秒,砂岩速度为4400米/秒,两个砂层的中心位置从上至下分别位于136ms和141ms处。使用主频为30Hz零相位雷克子波合成地震记录,图2.2显示的是薄互层复合波形成的过程。(a)(b)(c)(d)(e)图2.2双砂层复合波形成过程示意图(a)上方砂层顶反射;(b)上方砂层底反射;(c)下方砂层顶反射;(d)下方砂层底反射;(e)双砂层复合波Fig.2.2Syntheticseismogramofthetwosandlayers(a)Topreflectionofthesandlayerabove;(b)Bottomreflectionofthesandlayerabove;(c)Topreflectionofthesandlayerbelow;(d)Bottomreflectionofthesandlayerbelow;(e)Composedwaveformofthetwosandlayers图2.2a显示的是上方砂层顶界面产生的反射波。图2.2b显示的是上方砂层底界面产生的反射波。图2.2c显示的是下方砂层顶界面产生的反射波。图2.2d显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11-(a)(b)(c)图2.3双砂层复合波形成过程和层子波零值时间示意图。(a)上方砂层层子波(零值时间显示为空心点);(b)下方砂层层子波(零值时间显示为实心点);(c)双砂层复合波Fig.2.3Syntheticseismogramofthetwosandlayersandtheirzero-valuetime(a)Thelayerwaveletofthesandlayerabove(thezero-valuetimeisshownashollowdot);(b)Thelayerwaveletofthesandlayerbelow(thezero-valuetimeisshownasfilleddot);(c)Composedwaveformofthetwosandlayers与单砂层一维模型情况一致。在双砂层模型中,各砂层层子波分别存在三个振幅值为零的点。位于中间的振幅值为零点恰好对应各自砂层的中心位置时间深度。对于上方砂层,在119ms、136ms和153ms处,层子波振幅值为零,此时薄互层地震记录中不含有上方砂层的反射能量。对于下方砂层,在124ms、141ms和158ms处,层子波振幅值为零,此时薄互层地震记录中不含有下方砂层的反射能量。可知在层子波振幅值为零的时刻,对应薄层的反射能量在薄互层地震记录中消失。不妨称这种某薄层反射能量在薄互层复合波中消失的时刻为该薄层的零值时间。本试验采用零相位雷克子波,中间零值时间对应薄层中心位置时间深度。薄层零值时间具有周期性。尽管两个薄层空间位置不同,但零值时间周期均为17ms。后文将进一步分析这种周期性与薄层厚度的关系。2.3三砂层一维模型分析设计含有三个薄砂层的模型,来进一步说明多套薄互层叠置时复合波的情况。假设围岩为泥岩,薄砂层和之间的泥岩夹层厚度均为5米。模型参数与双砂层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薄层和薄互层叠后地震解释关键技术综述[J]. 张军华,王庆峰,张晓辉,李俊霖,侯静,刘杨. 石油物探. 2017(04)
[2]地震沉积学在中国:回顾和展望[J]. 曾洪流. 沉积学报. 2011(03)
[3]基于模型的薄互层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应用[J]. 李国发,岳英,国春香,李皓. 石油物探. 2011(02)
[4]基于三维模型的薄互层振幅属性实验研究[J]. 李国发,岳英,熊金良,翟桐立,国春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01)
[5]谱分解调谐体技术在薄储层定量预测中的应用[J]. 魏志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03)
[6]薄互层反射系数序列时~频特征研究[J]. 贺锡雷,黄德济,贺振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09(03)
[7]密度和速度随机分布共网格模型的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J]. 于鹏,戴明刚,王家林,吴健生.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3)
[8]时频域高分辨地震层序识别[J]. 陈学华,贺振华,黄德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01)
[9]地层切片技术在C80工区的应用[J]. 孙运强,廉桂辉,张陈慧.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10)
[10]对地震切片解释中一些问题的分析[J]. 钱荣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04)
本文编号:3560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60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