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甘肃柳园地区早二叠世正长花岗斑岩脉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北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背景的指示

发布时间:2022-01-01 11:03
  甘肃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是诠释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之一,长期以来受到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柳园地区位于甘肃北山南带,区内脉岩发育,这些岩脉的研究可以为阐释北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背景提供更多证据。基于此,本文选取位于甘肃柳园地区的正长花岗斑岩脉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Hf同位素和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分析显示,岩脉侵位于早二叠世((288.5±1.4) Ma)。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正长花岗斑岩脉的SiO2和全碱质量分数较高,Fe、Mg、Ca、Al和P质量分数较低,Rb、Th、U和Pb相对富集,Ba、Nb、La、Ce、Sr和Ti等元素相对亏损,Eu负异常显著,具有较高的Rb/Sr值和较低的K/Rb值及锆石饱和温度(730~844℃,集中于740℃左右),显示该岩脉为高钾钙碱性高分异I型花岗岩,并具有俯冲带岩浆活动的地球化学特征。正长花岗斑岩脉具有较低的Zr/Hf值(18.42~28.01,平均值为22.37)和Th/U值(3.82~7.99,平均值为5.34),与平均地壳组分接近,锆石εHf(t)...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5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甘肃柳园地区早二叠世正长花岗斑岩脉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北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背景的指示


中亚造山带构造位置图(a)、北山造山带构造简图(b)及柳园东北部地区地质简图(c)

照片,斑岩,甘肃,照片


图1 中亚造山带构造位置图(a)、北山造山带构造简图(b)及柳园东北部地区地质简图(c)分析时激光束直径为35 μm,剥蚀使用频率为8 Hz,能量为16 J/cm2的激光剥蚀31 s,测定时用锆石国际标样91500作外标,仪器运行条件及详细分析步骤与校准方法类似于文献[25]。Hf同位素模式年龄的计算公式与计算过程中各种参数的选择可以参考相关文献[26]和[27]。

锆石,斑岩,甘肃,年龄


锆石U-Pb分析结果显示,其U和Th质量分数变化较大,U质量分数为116×10-6~641×10-6,Th质量分数为52.2×10-6~402.0×10-6,Th/U值分布比较均衡,为0.41~0.83,平均为0.63。锆石206Pb/238U年龄为282.8~293.1 Ma,分布较为集中,加权平均年龄(Mean)为(288.5±1.4) Ma(MSWD=0.55)(图4),即早二叠世,代表正长花岗斑岩脉成岩年龄。3.2 主量元素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兴安岭索伦地区哲斯组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龄对沉积物源属性约束[J]. 和钟铧,王启智,王强.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0(02)
[2]中亚造山带北山南部下泥盆统火山—沉积地层的岩相、时代及古地理意义[J]. 牛亚卓,宋博,周俊林,许伟,史冀忠,张宇轩,卢进才.  地质学报. 2020(02)
[3]甘肃北山南带沙枣园复式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赵宏刚,梁积伟,王驹,苏锐,金远新,田霄,罗辉.  地质学报. 2020(02)
[4]内蒙古北山造山带白云山地区上泥盆统墩墩山组火山岩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J]. 田健,辛后田,滕学建,段霄龙,程先钰,张永,任邦方.  岩石学报. 2020(02)
[5]北山南部早二叠世A型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J]. 许伟,徐学义,牛亚卓,陈高潮,史冀忠,魏建设,宋博,张宇轩.  岩石学报. 2018(10)
[6]内蒙古红石山南辉长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J]. 彭海练,高峰,菅坤坤,李宁,赵鹏彬,李武杰,赵端昌.  矿产勘查. 2018(09)
[7]北山中部增生造山过程:构造变形和40Ar-39Ar年代学制约[J]. 宋东方,肖文交,韩春明,田忠华,李咏晨.  岩石学报. 2018(07)
[8]甘蒙北山地区海相二叠系时代及其区域对比[J]. 牛亚卓,卢进才,刘池阳,宋博,史冀忠,许伟.  地质学报. 2018(06)
[9]北山造山带南部芦草沟地区早三叠世酸性脉岩成因[J]. 过磊,王国强,郭琳,卜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8(03)
[10]甘肃北山造山带晚古生代辉绿岩墙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J]. 杨春霞,王启航,高翔,蒲万峰,赵玮.  甘肃地质. 2015(01)



本文编号:3562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62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d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