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1556年华县大地震地震动场模拟

发布时间:2022-01-04 02:56
  1556年华县地震是中国历史地震中人口伤亡最多、灾害最为严重的大地震。本文利用渭河盆地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和1556年华县地震活动断裂研究成果,采用谱元法模拟了华县地震中渭河盆地0.02-0.5Hz地震波的传播过程。基于峰值速度和盆地典型剖面速度时程分析,讨论了盆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研究表明,渭河盆地的深厚土层对于4s以上的地震动有着明显的放大作用,强烈地震动主要位于断层北侧的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超过900m的区域。当破裂方向指向渭河盆地中第四系覆盖层大于1 000 m的深凹陷时,在破裂方向性效应和盆地的边缘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大量的能量被其捕捉,从而引起及其强烈的地震动和长持时高幅值面波,这是渭河盆地地震危险性分析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2020,29(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1556年华县大地震地震动场模拟


计算区域

等值线图,等值线图,地壳,测线


渭河盆地下部的地壳分层构造采用了1982年的门源—平凉—渭南测线和2005年陕西省地震局实施的跨秦岭造山带、渭河断陷盆地和鄂尔多斯块体南缘的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测线的波速结果。本文采用的渭河盆地及其下部地壳分层的速度结构如表4所示。2 模拟方法

辐射图,快照,分量,盆地


3.1 波场快照图3 给出了间隔10s的东西分量速度在地表的传播过程。由于采用双侧破裂模型,地震波自震中开始沿着断层的走向向东西两侧传播,从20 s的速度波场可以看到直达S波在地表引起的强烈振动,同时可见由双利偶震源引起的S波的正负相间的辐射图案,注意盆地内的振幅远大于盆地外山区。由于盆地内体波的传播速度比盆地外小很多,波前在盆地内外产生明显的扭曲(如30~90 s的波场)。S波波前通过盆地后,仍有大部分体波的能量被捕捉在盆地中,形成了振幅很大的面波。面波主要沿盆地的走向传播,遇到盆地的边界后又被反射回盆地。一直到150 s 左右,盆地内的面波才衰减到一个相对较小的值。这里我们还发现,沿华县山前断裂附近的体波和面波强度均小于沿渭南塬前断裂附近,这与华县山前断裂附近的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浅有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川滇甘陕地区反应谱阻尼折减系数研究[J]. 王振宇,赵培培,薄景山,谢志南.  自然灾害学报. 2019(06)
[2]川滇甘陕地区反应谱平台值的统计分析[J]. 王振宇,赵培培,薄景山.  自然灾害学报. 2019(01)
[3]1556年华县地震地表破裂带同震垂直位移[J]. 马冀,冯希杰,李高阳,李晓妮,张艺.  地震地质. 2016(01)
[4]施甸盆地三维地震动研究[J]. 刘启方,于彦彦,章旭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3(04)
[5]渭河盆地及邻区地壳深部结构特征研究[J]. 任隽,彭建兵,王夫运,刘晨,冯希杰,戴王强.  地球物理学报. 2012(09)
[6]渭河断裂西安段的展布及其结构特征[J]. 师亚芹,冯希杰,戴王强,任隽,李晓妮,韩恒悦.  地震学报. 2008(06)
[7]渭河断裂带的构造演化与地震活动[J]. 彭建兵.  地震地质. 1992(02)
[8]1556年关中大地震的震级[J]. 谢毓寿.  灾害学. 1992(01)
[9]1556年陕西华县大地震形变遗迹及华山山前断裂古地震研究[J]. 张安良,米丰收,种瑾.  地震地质. 1989(03)
[10]渭河盆地华山山前断裂带古地震遗迹及其重复间隔[J]. 徐锡伟,张宏卫,邓起东.  地震地质. 1988(04)

博士论文
[1]渭河盆地的形成演化与东秦岭的隆升[D]. 刘护军.西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67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67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5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