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河南省光山县薄刀岭银金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控矿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5 16:12
  薄刀岭银金矿位于大别造山带西段北坡,区域性龟(山)—梅(山)断裂(凉亭韧性剪切带)从该区中部呈近东西向通过,形成了宽达几百米的构造破碎带、糜棱岩带和构造片岩带,奠定了区域性构造格架。区内地层以龟(山)—梅(山)断裂(凉亭韧性剪切带)为界,北侧属北秦岭地层区信阳—商城小区,南侧属南秦岭地层区西峡—大别小区,后三叠纪地层属大别山北麓盆地。本文在对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及矿区矿床地质特征总结的基础上,对薄刀岭银金矿进行控矿因素分析,为研究区找矿提供地质依据。矿床受凉亭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主要赋存在龟山岩组地层中,矿体的展布形态受其赋存的韧脆性构造破碎带控制,在构造破碎带内,呈近东西向平行或雁行状排列,倾向南,单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地层微量元素特征显示龟山岩组地层中可形成Ag、As、W异常,局部形成银矿体地层,是赋矿地层。主要岩石中微量元素特征表明Ag、Au元素分布特征有一定相似性,与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脉石英、绢云石英片岩是重要的赋矿岩石,与矿区内银金矿的形成关系密切。矿石中微量元素组合关系特征来看,矿床应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以围岩物质为主,叠加热液物质成矿的特征。在地球化学研究中...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河南省光山县薄刀岭银金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控矿因素研究


桐柏—大别山北坡地质略图

地质图,银金矿,地质图


3 矿区地质特征薄刀岭银金矿区位于河南省光山县西南部,包括四个矿段:凉亭银金矿段、余冲金矿段、孙堰金矿段和西南部的上范洼金矿段。规模巨大的近东西向凉亭断裂带(区域龟山-梅山断裂带的一部分)为格架的韧、脆性叠加构造为主,成矿地质条件优越。3.1 矿区地质特征3.1.1 地层本研究区变质基底主要为秦岭地层区,盖层岩系主要为大别山北麓盆地。秦岭地层区主要出露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下古生界寒武系(二郎坪群)及中新元古界龟山岩组、泥盆系南湾组。大别山北麓盆地包括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图 3-1)。

示意图,凉亭,金银矿,矿体


薄刀岭矿区 I 号银矿体是带内最大的银矿体(图3-2)。图3-2凉亭金银矿段矿体分布示意图1.第四系;2.下古生界刘山岩岩组;3.中元古界龟山岩组;4.下元古界秦岭岩群;5.石英斑岩脉;6.石英脉;7.区域性韧性剪切带;8.硅化构造角砾岩带;9.银矿体及编号;10.金矿化体及编号矿段的脆性断裂发育于韧性断裂之上,沿凉亭断裂带近东西向分布,其规模大,与矿化关系密切;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为派生的,其中部分含矿(表 3-1)。表3-1凉亭金银矿段断裂构造一览表编号位置 倾向 倾角长(米)宽(米) 蚀变特征 矿化特征F1 矿区中部165~17540~80>2000n~百余米强硅化、弱褐铁矿化 赋存 Ι 号矿体F2 矿区中部 70 85 1200 2~10 硅化、黄铁矿化分布 II、IV 号矿化体F3矿区中东部180~19060~85500 2~10褐铁矿化、硅化、黄铁分布 III 号矿体F4 中部 120 50 240 1~3 强硅化F5 东南部 270 38 110 2 硅化破碎带F6 东南部 210 30 240 2~3 硅化破碎带F7 中西部 19037~70>1200 2~5 硅化、褐铁矿化 银、铅锌、钼矿化F8 西南部 17060~35800 2~8 硅化破碎带 金矿化F9 西南部 16547~62940 2~3 硅化破碎带F10 西南部 150 40 270 1~3 强硅化、弱褐铁矿化F1断裂是由凉亭断裂带主剪切面发育起来的一条地表高角度(图 5-13),向下变缓的脆性破碎带。矿段内长大于 2000 米(向东、向西均延伸出矿区),宽几米至几十米,产状 165°~175°∠40~80°。断裂带主体为破碎的薄刀岭大石英脉,上盘岩层为龟山岩组,下盘岩层为秦岭岩群。该断层早期为为正断层,晚期为右行逆冲断层。F3断裂分布于矿段的中南部(图 3-2),呈近东西走向,长约 500 多米,宽几至十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研究方法[J]. 李惠,禹斌,李德亮,张国义,马久菊,张强,孙凤舟,李上,魏江,赵佳祥,王俊,翟培.  地质与勘探. 2013(01)
[2]中外银矿资源现状分析[J]. 奚甡.  世界有色金属. 2012(06)
[3]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作用机理[J]. 方贵聪.  矿床地质. 2010(S1)
[4]河南小秦岭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控矿模式[J]. 冯建之.  矿产与地质. 2009(04)
[5]光山凉亭-薄刀岭银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 李连涛,张兴超,史亮.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8(03)
[6]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的改良[J]. 王建新,臧兴运,郭秀峰,谢海东,赵利刚,孙永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05)
[7]地球化学填图与地球化学勘查[J]. 谢学锦,刘大文.  地质论评. 2006(06)
[8]中国银矿床分类[J]. 张春晖,李景春,刘斌.  地质与资源. 2006(03)
[9]构造叠加晕法是危机金矿山寻找接替资源的有效新方法[J]. 李惠,张国义,禹斌,张连发,王支农,李德亮,王志远.  矿产与地质. 2005(06)
[10]中国造山带内生金属矿床类型、特点和成矿过程探讨[J]. 毛景文,李晓峰,李厚民,曲晓明,张长青,薛春纪,王志良,余金杰,张作衡,丰成友,王瑞廷.  地质学报. 2005(03)

博士论文
[1]新疆北山地区大青山金矿床成因、控矿因素与找矿方向[D]. 何格.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2]原生晕地球化学异常分析及深部盲矿预测[D]. 柳炳利.成都理工大学 2012
[3]河南省大别山地区中生代中酸性小岩体特征及钼多金属成矿系统[D]. 李明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4]黔西北地区铅锌矿控矿因素、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D]. 金中国.中南大学 2006
[5]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地球化学研究[D]. 杜建国.合肥工业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四川会理大铜厂铜矿床主要控矿因素分析[D]. 李瑞.成都理工大学 2015
[2]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成矿预测[D]. 李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3]全球与中国银矿资源现状及白银需求定量预测研究[D]. 陈兴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4]黑龙江省高松山金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D]. 吕鹏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5]广西六林多金属矿化探数据处理分析及成矿预测[D]. 王苗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6]山东新城金矿控矿因素分析与深部找矿预测[D]. 王广强.昆明理工大学 2011
[7]几种统计分析方法在化探数据处理中的应用[D]. 赵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本文编号:3570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70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9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