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南丁山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特征及其与含气性关系
发布时间:2022-01-06 17:37
裂缝深刻影响着页岩气藏的品质,控制页岩气的产能,特别是对于川东南地区那些经历过多期构造演化、高-过成熟度的富有机质页岩而言,裂缝发育特征及其与含气性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以川东南丁山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在对露头、岩心、镜下等微观-宏观尺度下裂缝进行表征的基础上,采用岩石力学实验、测井、地震解释等技术与方法,探讨了页岩裂缝发育主要控制因素,结合压力系数、含气量等相关资料,深入分析了页岩裂缝特征及其与含气性关系,取得了如下认识:(1)龙马溪组露头发育多期构造运动伴生的构造剪切缝以及少量的张性缝和直立缝,表现为“高、短、密”等特征,破碎程度较高,破碎能力较强;岩心裂缝主要发育类型包括剪切缝、压溶缝、张性缝、滑脱缝、复合缝等,成像测井共识别出高阻缝、高导缝、顺层缝、微断层、钻井诱导缝等多种类型的裂缝,总体以高角度斜交和垂直的剪切缝为主;微裂缝充填物包括有机质、黄铁矿、方解石等,按照微裂缝形成的控制因素划分为内因和外因,内部因素控制所形成的微裂缝包括层间页理缝、席状粘土层间缝、成岩收缩缝等成岩缝以及异常高压缝、有机质收缩缝等有机质热成因缝,外部因素控制所形成的微裂缝包括贴粒缝(晶间缝)和矿...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川东南丁山地区及邻区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特征??2.?2构造背景??
?川东南丁山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特征及其与含气性关系???酒店垭-桑木场背斜北东向的次级构造带上,即丁山构造(图2-2),受湘鄂西-黔东北断??褶带、黔北断褶带、川东断褶带、泸州-赤水构造叠加带的共同影响,地质构造背景较为??复杂(梅廉夫等,2010;孙玮等,2010;黄仁春等,2017;钟城等,2018c)。??由于江南-雪峰隆起、川中隆起、黔中隆起三者不同时期的共同作用,在齐岳山断裂??控制的北西向褶皱逆冲推覆构造的影响下,丁山构造平面形态总体呈现走向为北东-南??西向的断鼻状背斜,背斜北东翼较为倾陡,与观音寺向斜相接,南东翼通过齐岳山断裂??与酒店垭背斜接壤(王东,2009;覃作鹏等,2013),剖面以顶部宽缓、两翼倾陡的箱状??背斜为主要特征,其中背斜核部受齐岳山隐伏大断裂及伴生的NE向、NEE向和NW向??断裂切割错段,如此复杂的构造体系是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的结果(范存辉等,??2018a)。?? ̄^?^ ̄jii?n?n??^?識?o」_^m?〇??丨夂远?缓?y?m?i?'ruA;??.?/????4?^?赶水??带少^断.W?A?0^5????\:!l'?*?Cr-;?dy3?e??p?)梦.??K?Vv?:??习水县J??P??J?■?1?二郎坝?D??J?p?o?J?P???T?———?1W??? ̄T]?fci?國[X]?[Z]?[jH?□□?E?S?EZ??茧u.系寒武系奥陶系上沼系.荇系?柙系侏罗系r丨平系?断裂??ra?Ea?si?m?儿??井位r山地ix:观测点?地名??图2-2研究区及邻区构造纲要与观测点分布图??研宄区
?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态,将区内龙马溪组页岩层共划分为了五大区域:深埋平缓区,中部低缓斜坡区,西部??高角度斜坡区,东部高角度斜坡区,浅埋平缓区(图2-3)。??rnr?I?一??DY5?。——一——?^??i?\?/??、,D.Y3?▲??!?^?^??擎?DSi?>??1丨1.1,為?啊浅埋平缓区??^???■?□?eh?_?cm??深埋平缓K?i?i部高角度斜坡丨<?缓[x:中部低缓斜坡K?4;部高角度斜坡lx:????^v.?W??剁蚀K?剝蚀线?押深线?#莅??图2-3?丁山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层系构造区域划分(据魏祥峰等,2017修改)??2.?2.?2区域构造演化??从区域地质基础资料和文献的调研,以及前期地震构造解释工作认识的基础上获悉,??丁山地区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化阶段:??(1)晚震旦世-抬升剥蚀阶段??丁山地区及邻区受桐湾构造运动的影响,-方面研宄区内预探井DS1井的震旦系??灯影组岩心缝洞中的充填物和围岩中5I3C和6|80的值存在明显的降低和负偏现象;另??一方面DS1井震旦系灯四段顶部岩心可观察到大量的受表生淡水溶蚀造成的岩溶缝洞,??与下寒武统地层呈现平行不整合,以上都表明了震旦世末期研究区地层整体遭受抬升剥??蚀(王东等,2009)。??(2)寒武纪至志留纪_持续沉降阶段??加里东构造运动期间,丁山地区处于较为稳定海相克拉通盆地的沉积坳陷区及斜坡??区内,受区域地质构造运动影响较少,断层不发育,整体以垂直沉降为主,稳定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孙玮等,2010)。??1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储层微裂缝类型及其对储层物性影响[J]. 汪虎,何治亮,张永贵,苏坤,王濡岳,赵聪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1)
[2]现今地应力对富有机质页岩断层封闭性的研究——以川东南丁山地区龙马溪组为例[J]. 钟城,秦启荣,周吉羚,胡东风. 地质力学学报. 2018(04)
[3]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ures and highly productive shale gas zones, Longmaxi Formation, Jiaoshiba area in eastern Sichuan[J]. Yu-Feng Li,Wei Sun,Xi-Wu Liu,Dian-Wei Zhang,Yan-Chun Wang,Zhi-Yuan Liu. Petroleum Science. 2018(03)
[4]黑色页岩微裂缝发育控制因素——以长宁双河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J]. 董大忠,施振生,孙莎莎,郭长敏,张晨晨,郭雯,管全中,张梦琪,蒋珊,张磊夫,马超,武瑾,李宁,昌燕.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5)
[5]川东南丁山地区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脆性评价[J]. 钟城,秦启荣,周吉羚,胡东风,魏志红.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4)
[6]川东南丁山构造龙马溪组页岩构造裂缝期次及演化模式[J]. 范存辉,李虎,钟城,秦启荣,胡东风,张羽,何顺,张玮. 石油学报. 2018(04)
[7]酒店垭-桑木场构造须家河组节理发育特征与应力场解析[J]. 钟城,秦启荣,魏志红,李虎,邓毅,何威. 现代地质. 2018(02)
[8]川东南丁山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特征及对含气性的影响[J]. 范存辉,钟城,秦启荣,胡东风,李虎,朱梦月,何顺. 地质科学. 2018 (02)
[9]泥页岩应力场约束的叠后地震裂缝预测技术——以焦石坝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为例[J]. 王明飞,苏克露,肖伟,陈超,刘晓晶,王静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1)
[10]川东南构造应力场地质分析及构造变形成因机制讨论[J]. 唐永,周立夫,陈孔全,董晓霞,唐文军. 地质论评. 2018(01)
博士论文
[1]各向异性页岩岩石物理建模及储层脆性评价[D]. 钱恪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
[2]中上扬子及其东南缘中奥陶世—早志留世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演化[D]. 周恳恳.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5
[3]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与分布预测研究[D]. 曾维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4]川东南地区构造变形与下古生界油气成藏研究[D]. 吕宝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5
[5]扬子海盆晚奥陶世晚期至志留纪初期海平面升降与奥陶/志留系界线的划分与对比[D]. 何卫红.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2
硕士论文
[1]叠前AVO反演在丁山地区页岩气预测的应用研究[D]. 李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基于地震数据曲率几何属性的裂缝预测[D]. 马珊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3]川南地区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D]. 杨淑雯.长江大学 2015
[4]页岩储层脆性影响因素分析[D]. 杨海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5]成像测井裂缝识别与提取及裂缝参数计算方法研究[D]. 张程恩.吉林大学 2012
[6]川东南桑木场—酒店垭构造形成演化与多期流体充注[D]. 王东.成都理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72885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川东南丁山地区及邻区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特征??2.?2构造背景??
?川东南丁山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特征及其与含气性关系???酒店垭-桑木场背斜北东向的次级构造带上,即丁山构造(图2-2),受湘鄂西-黔东北断??褶带、黔北断褶带、川东断褶带、泸州-赤水构造叠加带的共同影响,地质构造背景较为??复杂(梅廉夫等,2010;孙玮等,2010;黄仁春等,2017;钟城等,2018c)。??由于江南-雪峰隆起、川中隆起、黔中隆起三者不同时期的共同作用,在齐岳山断裂??控制的北西向褶皱逆冲推覆构造的影响下,丁山构造平面形态总体呈现走向为北东-南??西向的断鼻状背斜,背斜北东翼较为倾陡,与观音寺向斜相接,南东翼通过齐岳山断裂??与酒店垭背斜接壤(王东,2009;覃作鹏等,2013),剖面以顶部宽缓、两翼倾陡的箱状??背斜为主要特征,其中背斜核部受齐岳山隐伏大断裂及伴生的NE向、NEE向和NW向??断裂切割错段,如此复杂的构造体系是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的结果(范存辉等,??2018a)。?? ̄^?^ ̄jii?n?n??^?識?o」_^m?〇??丨夂远?缓?y?m?i?'ruA;??.?/????4?^?赶水??带少^断.W?A?0^5????\:!l'?*?Cr-;?dy3?e??p?)梦.??K?Vv?:??习水县J??P??J?■?1?二郎坝?D??J?p?o?J?P???T?———?1W??? ̄T]?fci?國[X]?[Z]?[jH?□□?E?S?EZ??茧u.系寒武系奥陶系上沼系.荇系?柙系侏罗系r丨平系?断裂??ra?Ea?si?m?儿??井位r山地ix:观测点?地名??图2-2研究区及邻区构造纲要与观测点分布图??研宄区
?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态,将区内龙马溪组页岩层共划分为了五大区域:深埋平缓区,中部低缓斜坡区,西部??高角度斜坡区,东部高角度斜坡区,浅埋平缓区(图2-3)。??rnr?I?一??DY5?。——一——?^??i?\?/??、,D.Y3?▲??!?^?^??擎?DSi?>??1丨1.1,為?啊浅埋平缓区??^???■?□?eh?_?cm??深埋平缓K?i?i部高角度斜坡丨<?缓[x:中部低缓斜坡K?4;部高角度斜坡lx:????^v.?W??剁蚀K?剝蚀线?押深线?#莅??图2-3?丁山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层系构造区域划分(据魏祥峰等,2017修改)??2.?2.?2区域构造演化??从区域地质基础资料和文献的调研,以及前期地震构造解释工作认识的基础上获悉,??丁山地区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化阶段:??(1)晚震旦世-抬升剥蚀阶段??丁山地区及邻区受桐湾构造运动的影响,-方面研宄区内预探井DS1井的震旦系??灯影组岩心缝洞中的充填物和围岩中5I3C和6|80的值存在明显的降低和负偏现象;另??一方面DS1井震旦系灯四段顶部岩心可观察到大量的受表生淡水溶蚀造成的岩溶缝洞,??与下寒武统地层呈现平行不整合,以上都表明了震旦世末期研究区地层整体遭受抬升剥??蚀(王东等,2009)。??(2)寒武纪至志留纪_持续沉降阶段??加里东构造运动期间,丁山地区处于较为稳定海相克拉通盆地的沉积坳陷区及斜坡??区内,受区域地质构造运动影响较少,断层不发育,整体以垂直沉降为主,稳定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孙玮等,2010)。??1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储层微裂缝类型及其对储层物性影响[J]. 汪虎,何治亮,张永贵,苏坤,王濡岳,赵聪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01)
[2]现今地应力对富有机质页岩断层封闭性的研究——以川东南丁山地区龙马溪组为例[J]. 钟城,秦启荣,周吉羚,胡东风. 地质力学学报. 2018(04)
[3]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ures and highly productive shale gas zones, Longmaxi Formation, Jiaoshiba area in eastern Sichuan[J]. Yu-Feng Li,Wei Sun,Xi-Wu Liu,Dian-Wei Zhang,Yan-Chun Wang,Zhi-Yuan Liu. Petroleum Science. 2018(03)
[4]黑色页岩微裂缝发育控制因素——以长宁双河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J]. 董大忠,施振生,孙莎莎,郭长敏,张晨晨,郭雯,管全中,张梦琪,蒋珊,张磊夫,马超,武瑾,李宁,昌燕.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5)
[5]川东南丁山地区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脆性评价[J]. 钟城,秦启荣,周吉羚,胡东风,魏志红.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4)
[6]川东南丁山构造龙马溪组页岩构造裂缝期次及演化模式[J]. 范存辉,李虎,钟城,秦启荣,胡东风,张羽,何顺,张玮. 石油学报. 2018(04)
[7]酒店垭-桑木场构造须家河组节理发育特征与应力场解析[J]. 钟城,秦启荣,魏志红,李虎,邓毅,何威. 现代地质. 2018(02)
[8]川东南丁山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特征及对含气性的影响[J]. 范存辉,钟城,秦启荣,胡东风,李虎,朱梦月,何顺. 地质科学. 2018 (02)
[9]泥页岩应力场约束的叠后地震裂缝预测技术——以焦石坝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为例[J]. 王明飞,苏克露,肖伟,陈超,刘晓晶,王静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1)
[10]川东南构造应力场地质分析及构造变形成因机制讨论[J]. 唐永,周立夫,陈孔全,董晓霞,唐文军. 地质论评. 2018(01)
博士论文
[1]各向异性页岩岩石物理建模及储层脆性评价[D]. 钱恪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
[2]中上扬子及其东南缘中奥陶世—早志留世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演化[D]. 周恳恳.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5
[3]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页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与分布预测研究[D]. 曾维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4]川东南地区构造变形与下古生界油气成藏研究[D]. 吕宝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5
[5]扬子海盆晚奥陶世晚期至志留纪初期海平面升降与奥陶/志留系界线的划分与对比[D]. 何卫红.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2
硕士论文
[1]叠前AVO反演在丁山地区页岩气预测的应用研究[D]. 李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2]基于地震数据曲率几何属性的裂缝预测[D]. 马珊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3]川南地区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对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D]. 杨淑雯.长江大学 2015
[4]页岩储层脆性影响因素分析[D]. 杨海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5]成像测井裂缝识别与提取及裂缝参数计算方法研究[D]. 张程恩.吉林大学 2012
[6]川东南桑木场—酒店垭构造形成演化与多期流体充注[D]. 王东.成都理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72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72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