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线路滑坡地震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1 05:11
西部地区斜坡失稳破坏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在地震作用下已有滑坡进一步发生破坏的可能性明显增加,进行滑坡区地震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引黄济宁工程引水线路经过很多滑坡区。以引水线路中坝滑坡为例,应用Arcgics和犀牛软件等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法数值分析软件,通过C++语言编制对数多段折线动力本构模型,计算分析模型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分析地震动力作用下蓄水前后滑坡体的稳定性,为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引水线路设计施工提供依据,也为类似工程的地震影响动力分析计算提供借鉴。
【文章来源】:中国煤炭地质. 2020,32(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犀牛软件建立三维模型
边坡三维计算模型
图4—图6分别为峰值加速度0.1、0.2和0.3g时对应的加速度放大系数等值线图。由图4加速度放大系数在滑坡体底部位置形成等值线,而后随坡面高度升高,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增大,在滑坡体最高处达到最大值2.8。总体上随高度升高,加速度放大系数也越大,垂直放大效应明显。水平方向上,靠近坡面处加速度放大系数明显增大,出现明显的临空面放大效应。由图5可以看出,滑坡体底部达到最大值,约3.4。由图6可以看出,在坡顶处达到最大值约2.6。总体上,峰值加速度不同,在坡体上加速度放大系数的分布有一些差异,但最大值差异不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震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土双边坡动力分析[J]. 段彦福,宋玲,刘杰,郭铭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32)
[2]反倾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及地震动参数影响研究[J]. 刘汉东,耿正,王忠福,牛林峰,徐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3]土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研究[J]. 张江伟,高晓莉,李小军,王世文,王玉石. 震灾防御技术. 2016(04)
[4]地震作用下含水平软弱夹层斜坡动力响应特性研究[J]. 周飞,许强,刘汉香,王龙. 岩土力学. 2016(01)
[5]基于FLAC3D的边坡滑面搜索法及动力稳定性分析[J]. 刘怀忠,谢红强,何江达,肖明砾.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4(S1)
[6]基于FLAC3D模拟和强度折减法的滑坡稳定性计算[J]. 桂蕾,殷坤龙,翟月.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1(06)
[7]苏巴什东寺佛塔的地震动力响应[J]. 谌文武,李鹏飞,梁涛,张宇翔,张景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1(03)
[8]基于动力有限元法的土石坝地震响应及稳定性分析[J]. 田贵川,何江达,肖明砾,左林勇,谢红强. 四川水力发电. 2010(01)
[9]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 殷跃平. 工程地质学报. 2008(04)
本文编号:3582156
【文章来源】:中国煤炭地质. 2020,32(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犀牛软件建立三维模型
边坡三维计算模型
图4—图6分别为峰值加速度0.1、0.2和0.3g时对应的加速度放大系数等值线图。由图4加速度放大系数在滑坡体底部位置形成等值线,而后随坡面高度升高,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增大,在滑坡体最高处达到最大值2.8。总体上随高度升高,加速度放大系数也越大,垂直放大效应明显。水平方向上,靠近坡面处加速度放大系数明显增大,出现明显的临空面放大效应。由图5可以看出,滑坡体底部达到最大值,约3.4。由图6可以看出,在坡顶处达到最大值约2.6。总体上,峰值加速度不同,在坡体上加速度放大系数的分布有一些差异,但最大值差异不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震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土双边坡动力分析[J]. 段彦福,宋玲,刘杰,郭铭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32)
[2]反倾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及地震动参数影响研究[J]. 刘汉东,耿正,王忠福,牛林峰,徐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3]土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规律研究[J]. 张江伟,高晓莉,李小军,王世文,王玉石. 震灾防御技术. 2016(04)
[4]地震作用下含水平软弱夹层斜坡动力响应特性研究[J]. 周飞,许强,刘汉香,王龙. 岩土力学. 2016(01)
[5]基于FLAC3D的边坡滑面搜索法及动力稳定性分析[J]. 刘怀忠,谢红强,何江达,肖明砾.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4(S1)
[6]基于FLAC3D模拟和强度折减法的滑坡稳定性计算[J]. 桂蕾,殷坤龙,翟月.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1(06)
[7]苏巴什东寺佛塔的地震动力响应[J]. 谌文武,李鹏飞,梁涛,张宇翔,张景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1(03)
[8]基于动力有限元法的土石坝地震响应及稳定性分析[J]. 田贵川,何江达,肖明砾,左林勇,谢红强. 四川水力发电. 2010(01)
[9]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 殷跃平. 工程地质学报. 2008(04)
本文编号:35821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582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