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8.8”九寨沟地震景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发布时间:2022-01-21 16:30
风险评价是防灾减灾的重要非工程手段,针对九寨沟景区在2017年8月8日Ms 7.0级地震后地质灾害加剧的问题,在GIS环境下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及治理工程效益评价研究。本文选取了构造因子、地形因子、地质因子及其它因子等9个指标建立危险性评价模型,易损性选取人口、道路、建筑物、旅游基础设施、景观、防治工程等6个承灾因子,分别采用信息量模型和层次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划分为极低风险区(41.36%)、低风险区(40.52%)、中度风险区(16.02%)、高风险区(1.84%)和极高风险区(0.27%),高-极高风险区总面积为13.79 km2,其中村寨、诺日朗及熊猫海周边均为地质灾害极高风险区,建议设为重点防治区域;现有防治条件下高-极高风险区面积减少了26.73%,防治效益良好,该结果可以为景区恢复重建和区域规划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2020,29(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内地质灾害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2)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两大地貌单元过渡的深切割高山峡谷地带,因周围有树正寨、荷叶寨、则查洼寨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是以高山湖泊群、瀑布群和钙华滩流为主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心,也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因其独有的原始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人间仙境”。属于高原寒温带~亚寒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704.3 mm,降水多集中在5-9月。景区平面面积为655.49 km2,为嘉陵江支流白水河的主要支流,由则查洼沟、日则沟及树正沟呈“Y”字型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树枝状水系。该区地貌以高寒山地与峡谷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大约有52%的面积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最高海拔4 828 m,最低海拔2 000 m,平均海拔3 000 m以上,平均坡度超过30°。出露地层主要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灰岩、白云岩及第四系堆积物。1.2 经济条件概况
根据各因子信息量值叠加计算出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自然间断法将景区划分为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度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5个区,得到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图3(a)),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进行统计见图3(b)、3(c),结果表明:极低危险区面积为271.29 km2,占整个景区面积的41.39%;低危险区面积为126.70 km2,占整个景区面积的19.33%;中度危险区面积为158.51 km2,占整个景区面积的24.18%;高危险区面积为64.83 km2,占整个景区面积的9.89%;极高危险区面积为34.17 km2,占整个景区面积的5.21%。3 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崩塌滑坡灾害风险识别方法初步研究[J]. 刘传正. 工程地质学报. 2019(01)
[2]东南沿海山区小流域突发地质灾害动态风险评价与应急预警[J]. 徐兴华,唐小明,游省易,冯杭建. 灾害学. 2018(04)
[3]论地质灾害风险识别问题[J]. 刘传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7(04)
[4]甘肃省地质灾害风险评估[J]. 裴惠娟,陈晋,李雯,陈文凯. 灾害学. 2017(02)
[5]“4·25”尼泊尔Ms8.1地震西藏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与危险性分区[J]. 黄森旺,孔纪名,崔云,王仁超,邱洪志. 自然灾害学报. 2017(01)
[6]基于AHP-信息量法的费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J]. 孙冉,王成都,夏哲兵,高威.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S1)
[7]基于GIS的芦山地震灾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价[J]. 丁明涛,庙成. 自然灾害学报. 2014(04)
[8]信息量模型在山地环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四川泸定县为例[J]. 邓辉,何政伟,陈晔,蔡宏,李璇琼. 自然灾害学报. 2014(02)
[9]基于GIS的长白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综合评估[J]. 倪晓娇,南颖. 自然灾害学报. 2014(01)
[10]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J]. 齐信,唐川,陈州丰,邵长生. 自然灾害学报. 2012(05)
本文编号:3600604
【文章来源】:自然灾害学报. 2020,29(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内地质灾害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2)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两大地貌单元过渡的深切割高山峡谷地带,因周围有树正寨、荷叶寨、则查洼寨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是以高山湖泊群、瀑布群和钙华滩流为主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心,也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因其独有的原始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人间仙境”。属于高原寒温带~亚寒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704.3 mm,降水多集中在5-9月。景区平面面积为655.49 km2,为嘉陵江支流白水河的主要支流,由则查洼沟、日则沟及树正沟呈“Y”字型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树枝状水系。该区地貌以高寒山地与峡谷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大约有52%的面积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最高海拔4 828 m,最低海拔2 000 m,平均海拔3 000 m以上,平均坡度超过30°。出露地层主要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灰岩、白云岩及第四系堆积物。1.2 经济条件概况
根据各因子信息量值叠加计算出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自然间断法将景区划分为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度危险区、高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5个区,得到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图(图3(a)),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进行统计见图3(b)、3(c),结果表明:极低危险区面积为271.29 km2,占整个景区面积的41.39%;低危险区面积为126.70 km2,占整个景区面积的19.33%;中度危险区面积为158.51 km2,占整个景区面积的24.18%;高危险区面积为64.83 km2,占整个景区面积的9.89%;极高危险区面积为34.17 km2,占整个景区面积的5.21%。3 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崩塌滑坡灾害风险识别方法初步研究[J]. 刘传正. 工程地质学报. 2019(01)
[2]东南沿海山区小流域突发地质灾害动态风险评价与应急预警[J]. 徐兴华,唐小明,游省易,冯杭建. 灾害学. 2018(04)
[3]论地质灾害风险识别问题[J]. 刘传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7(04)
[4]甘肃省地质灾害风险评估[J]. 裴惠娟,陈晋,李雯,陈文凯. 灾害学. 2017(02)
[5]“4·25”尼泊尔Ms8.1地震西藏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与危险性分区[J]. 黄森旺,孔纪名,崔云,王仁超,邱洪志. 自然灾害学报. 2017(01)
[6]基于AHP-信息量法的费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J]. 孙冉,王成都,夏哲兵,高威.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5(S1)
[7]基于GIS的芦山地震灾区滑坡灾害风险评价[J]. 丁明涛,庙成. 自然灾害学报. 2014(04)
[8]信息量模型在山地环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四川泸定县为例[J]. 邓辉,何政伟,陈晔,蔡宏,李璇琼. 自然灾害学报. 2014(02)
[9]基于GIS的长白山地区地质灾害风险综合评估[J]. 倪晓娇,南颖. 自然灾害学报. 2014(01)
[10]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J]. 齐信,唐川,陈州丰,邵长生. 自然灾害学报. 2012(05)
本文编号:3600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60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