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张八岭东部地区早白垩世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成因及岩浆岩含矿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2-02-20 12:09
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铜多金属矿床类型之一。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是带内主要的矿床类型,也是带内找矿勘查的主要对象。论文选取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侧张八岭东部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及有关的中酸性侵入岩体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的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成矿相关岩体开展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同时,对矿床进行了辉钼矿Re-Os定年、S-Pb-H-O同位素示踪、原位S同位素分析等,探讨区内埃达克质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岩浆演化过程和动力学背景,分析了区内矿床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及成矿温度、压力和氧逸度条件,讨论了区内成岩及铜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太平洋板块俯冲、郯庐断裂走滑平移等地质事件之间的联系。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研究区位于张八岭东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北段,是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区内的基底为古老的扬子基底,区内中生代的矿床及岩浆岩主要受北东向-南西向区域断裂构造控制,沿断裂构造展布。区内的矿床主要为斑岩型-(层控)矽卡岩型。侵入岩主要有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石英二长...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层
2.1.1 中元古界
2.1.2 新元古界
2.1.3 古生界
2.1.4 中生界
2.1.5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3.1 区域侵入岩
2.3.2 区域火山岩
2.4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滁州铜矿矿床地质特征
3.1.1 成矿地质条件
3.1.2 矿体地质特征
3.1.3 矿石特征
3.1.4 围岩蚀变
3.1.5 伴(共)生矿产
3.1.6 成矿期成矿阶段
3.2 东孙家铜(金)矿床地质特征
3.2.1 成矿地质特征
3.2.2 矿体及矿石特征
3.2.3 围岩蚀变
3.2.4 成矿阶段
3.3 黄道山铜(钼)矿化点地质特征
3.3.1 成矿地质特征
3.3.2 矿化特征
3.3.3 围岩蚀变
3.3.4 成矿期成矿阶段
第四章 花岗质岩石年代学、地球化学、演化过程及动力学
4.1 样品分析方法
4.1.1 锆石 LA-ICP-MS U-Pb 定年及 Hf 同位素分析
4.1.2 岩石主微量元素
4.1.3 Sr-Nd同位素
4.1.4 EPMA分析
4.2 锆石U-Pb年代学
4.3 矿物化学
4.3.1 角闪石
4.3.2 黑云母
4.4 主量元素
4.5 微量元素
4.6 Sr-Nd同位素
4.7 锆石Hf同位素
4.8 岩石成因及岩浆演化
4.8.1 埃达克质岩石
4.8.2 岩浆结晶温度压力
4.8.3 岩浆混合成因
4.8.4 岩浆源区性质
4.8.5 岩浆演化过程
4.8.6 成岩动力学背景
第五章 岩浆活动与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关系
5.1 样品处理及测试方法
5.1.1 辉钼矿Re-Os定年
5.1.2 S-Pb同位素
5.1.3 原位S同位素
5.1.4 石英及方解石H-O同位素分析
5.2 成矿时代
5.3 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及来源
5.3.1 H-O同位素
5.3.2 单矿物S同位素
5.3.3 LA-ICPMS 原位 S 同位素
5.3.4 Pb同位素
5.3.5 小结
5.4 成矿温度及氧逸度
5.4.1 成矿温度
5.4.2 成矿氧逸度条件
5.5 成矿模式
第六章 岩浆岩含矿性评价
6.1 与九瑞矿集区对比研究
6.2 研究区岩浆岩含矿性对比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7.1 结论
7.1.1 张八岭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7.1.2 成矿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动力学演化
7.1.3 岩浆活动与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
7.1.4 成矿潜力
7.2 创新点
7.3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浆混花岗岩专题填图方法初探——以东昆仑加鲁河地区为例[J]. 王连训,马昌前,熊富浩,王富康,郭富涛,刘敬. 地质通报. 2017(11)
[2]郯庐断裂带东侧滁州盆地早白垩世高镁埃达克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J]. 王婷,牛漫兰,吴齐,韩雨,李秀财. 岩石学报. 2016(04)
[3]云南中甸岛弧烂泥塘斑岩铜矿床岩体氧逸度特征及成矿意义[J]. 俞一凡,费光春,李佑国,龙训荣,田恩源,刘国庆,吕峰明,华柯强. 矿物岩石. 2016(01)
[4]长江中下游地区繁昌盆地火山岩成因:锆石Hf-O同位素制约[J]. 刘建敏,闫峻,陈丹丹,李全忠,刘晓强,姚洪忠,史磊,陈志洪. 岩石学报. 2016(02)
[5]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陆内斑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J]. 周涛发,王世伟,袁峰,范裕,张达玉,常印佛,Noel CWHITE. 岩石学报. 2016(02)
[6]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溧水盆地(次)火山岩的年代学及其意义[J]. 窦志娟,杨祝良,陈志洪,张宝松. 矿物岩石. 2015(02)
[7]长江中下游九瑞矿集区宝山铜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胡正华,王先广,李永明,刘善宝,张家菁,陈毓川,曾庆权,王艺云,蒋金明,聂龙敏,雷天浩,胡文洁,张芳荣,吴施金,沙珉,龚良信,谢瑞丰,文亮先. 中国地质. 2015(02)
[8]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新桥矿床Re-Os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J]. 王洋洋,肖益林,杨晓勇. 岩石学报. 2015(04)
[9]江西九瑞地区东雷湾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贾丽琼,杨丹,徐文艺,吕庆田,杨竹森,莫宣学,王梁. 地球学报. 2015(02)
[10]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作用过程中的Cu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初步研究[J]. 王跃,朱祥坤,毛景文,程彦博,李志红. 地质学报. 2014(12)
博士论文
[1]长江中下游地区晚中生代岩浆岩成因和深部过程[D]. 刘建敏.合肥工业大学 2015
[2]大冶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床的组成、特征与成因: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D]. 胡浩.中国地质大学 2014
[3]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 刘忠法.中南大学 2014
[4]安徽铜陵地区层控矽卡岩型矿床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型研究[D]. 杜轶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5]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与金成矿[D]. 付乐兵.中国地质大学 2012
[6]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D]. 周雄.成都理工大学 2012
[7]郯庐断裂带南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其对岩石圈减薄的指示[D]. 谢成龙.合肥工业大学 2008
[8]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基性岩Pb-Sr-Nd同位素特征:下地壳对其地幔源区的贡献[D]. 李全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皖东滁州地区燕山期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与铜金成矿[D]. 胡子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2]安徽省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流体成矿作用研究[D]. 贾鹏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3]安徽庐枞火山岩盆地中巴家滩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潜力评价[D]. 刘珺.合肥工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35017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层
2.1.1 中元古界
2.1.2 新元古界
2.1.3 古生界
2.1.4 中生界
2.1.5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3.1 区域侵入岩
2.3.2 区域火山岩
2.4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滁州铜矿矿床地质特征
3.1.1 成矿地质条件
3.1.2 矿体地质特征
3.1.3 矿石特征
3.1.4 围岩蚀变
3.1.5 伴(共)生矿产
3.1.6 成矿期成矿阶段
3.2 东孙家铜(金)矿床地质特征
3.2.1 成矿地质特征
3.2.2 矿体及矿石特征
3.2.3 围岩蚀变
3.2.4 成矿阶段
3.3 黄道山铜(钼)矿化点地质特征
3.3.1 成矿地质特征
3.3.2 矿化特征
3.3.3 围岩蚀变
3.3.4 成矿期成矿阶段
第四章 花岗质岩石年代学、地球化学、演化过程及动力学
4.1 样品分析方法
4.1.1 锆石 LA-ICP-MS U-Pb 定年及 Hf 同位素分析
4.1.2 岩石主微量元素
4.1.3 Sr-Nd同位素
4.1.4 EPMA分析
4.2 锆石U-Pb年代学
4.3 矿物化学
4.3.1 角闪石
4.3.2 黑云母
4.4 主量元素
4.5 微量元素
4.6 Sr-Nd同位素
4.7 锆石Hf同位素
4.8 岩石成因及岩浆演化
4.8.1 埃达克质岩石
4.8.2 岩浆结晶温度压力
4.8.3 岩浆混合成因
4.8.4 岩浆源区性质
4.8.5 岩浆演化过程
4.8.6 成岩动力学背景
第五章 岩浆活动与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关系
5.1 样品处理及测试方法
5.1.1 辉钼矿Re-Os定年
5.1.2 S-Pb同位素
5.1.3 原位S同位素
5.1.4 石英及方解石H-O同位素分析
5.2 成矿时代
5.3 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及来源
5.3.1 H-O同位素
5.3.2 单矿物S同位素
5.3.3 LA-ICPMS 原位 S 同位素
5.3.4 Pb同位素
5.3.5 小结
5.4 成矿温度及氧逸度
5.4.1 成矿温度
5.4.2 成矿氧逸度条件
5.5 成矿模式
第六章 岩浆岩含矿性评价
6.1 与九瑞矿集区对比研究
6.2 研究区岩浆岩含矿性对比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7.1 结论
7.1.1 张八岭地区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7.1.2 成矿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动力学演化
7.1.3 岩浆活动与铜多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
7.1.4 成矿潜力
7.2 创新点
7.3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浆混花岗岩专题填图方法初探——以东昆仑加鲁河地区为例[J]. 王连训,马昌前,熊富浩,王富康,郭富涛,刘敬. 地质通报. 2017(11)
[2]郯庐断裂带东侧滁州盆地早白垩世高镁埃达克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岩石成因[J]. 王婷,牛漫兰,吴齐,韩雨,李秀财. 岩石学报. 2016(04)
[3]云南中甸岛弧烂泥塘斑岩铜矿床岩体氧逸度特征及成矿意义[J]. 俞一凡,费光春,李佑国,龙训荣,田恩源,刘国庆,吕峰明,华柯强. 矿物岩石. 2016(01)
[4]长江中下游地区繁昌盆地火山岩成因:锆石Hf-O同位素制约[J]. 刘建敏,闫峻,陈丹丹,李全忠,刘晓强,姚洪忠,史磊,陈志洪. 岩石学报. 2016(02)
[5]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陆内斑岩型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J]. 周涛发,王世伟,袁峰,范裕,张达玉,常印佛,Noel CWHITE. 岩石学报. 2016(02)
[6]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溧水盆地(次)火山岩的年代学及其意义[J]. 窦志娟,杨祝良,陈志洪,张宝松. 矿物岩石. 2015(02)
[7]长江中下游九瑞矿集区宝山铜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胡正华,王先广,李永明,刘善宝,张家菁,陈毓川,曾庆权,王艺云,蒋金明,聂龙敏,雷天浩,胡文洁,张芳荣,吴施金,沙珉,龚良信,谢瑞丰,文亮先. 中国地质. 2015(02)
[8]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新桥矿床Re-Os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J]. 王洋洋,肖益林,杨晓勇. 岩石学报. 2015(04)
[9]江西九瑞地区东雷湾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贾丽琼,杨丹,徐文艺,吕庆田,杨竹森,莫宣学,王梁. 地球学报. 2015(02)
[10]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作用过程中的Cu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初步研究[J]. 王跃,朱祥坤,毛景文,程彦博,李志红. 地质学报. 2014(12)
博士论文
[1]长江中下游地区晚中生代岩浆岩成因和深部过程[D]. 刘建敏.合肥工业大学 2015
[2]大冶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床的组成、特征与成因: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D]. 胡浩.中国地质大学 2014
[3]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 刘忠法.中南大学 2014
[4]安徽铜陵地区层控矽卡岩型矿床控矿因素及成矿模型研究[D]. 杜轶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5]华北克拉通北缘赤峰—朝阳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与金成矿[D]. 付乐兵.中国地质大学 2012
[6]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成因研究[D]. 周雄.成都理工大学 2012
[7]郯庐断裂带南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其对岩石圈减薄的指示[D]. 谢成龙.合肥工业大学 2008
[8]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基性岩Pb-Sr-Nd同位素特征:下地壳对其地幔源区的贡献[D]. 李全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皖东滁州地区燕山期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与铜金成矿[D]. 胡子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2]安徽省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流体成矿作用研究[D]. 贾鹏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3]安徽庐枞火山岩盆地中巴家滩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潜力评价[D]. 刘珺.合肥工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35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63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