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碰撞造山带超高温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以泛非造山带为例

发布时间:2022-04-26 20:52
  超高温(≥900℃)变质作用发生在自太古代以来的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目前极可能也正发生在青藏高原地壳深部。同时,它也是以冈瓦纳为代表的超大陆在最终拼合时的显著标识,这一关联指示了超高温变质作用与碰撞造山带的密切关系。本文总结了东冈瓦纳内与泛非造山作用有关的典型超高温变质岩的分布、岩石学特征、峰期变质条件、P-T轨迹及形成时代,并简要介绍我们在柴达木地块西段新识别出的泛非期超高温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结合东冈瓦纳超高温变质作用特征和造山带热模拟研究的新进展,本文获得以东冈瓦纳超高温变质作用为代表的碰撞造山带超高温变质作用的几点认识:1)东冈瓦纳麻粒岩地块中的超高温变质岩和普通麻粒岩记录了相似的变质年龄、P-T轨迹以及呈过渡变化的峰期温度,两者可能是同一构造事件的产物,共同组成一个高温-超高温变质岩单元; 2)超高温变质作用在东冈瓦纳内部持续了至少超过30Myr,但未见呈大规模的同期或近同期基性岩岩浆出露,指示此处需要的长期热源不是地幔来源岩浆; 3)虽然数值模拟能成功呈现加厚地壳被放射元素衰变热加热至超高温条件的情况,且加热及持续时间与东冈瓦纳超高温变质约束的结果相当,但是模拟中需要的高生热... 

【文章页数】:20 页

【文章目录】:
1“泛非”造山带的架构
    1.1东非造山带
    1.2 Malagasy造山带
    1.3 Kuunga造山带
2 泛非期超高温变质单元的地质背景、岩石学特征及峰期变质条件
    2.1 马达加斯加南部:Anosyen单元
    2.2 印度:Southern Granulite Terrane(南部麻粒岩地块)
        2.2.1 Trivandrum-Nagercoil单元
        2.2.2 Madurai地块中部
    2.3 斯里兰卡中部:Highland(高地)杂岩
    2.4 南极:Lützow-Holm(吕措-霍尔姆)杂岩
    2.5 南极Prydz Bay(普里兹湾):Rauer Group(赖于尔群岛)
    2.6 中国西部:柴达木地块西段
3 东冈瓦纳超高温变质作用的P-T-t特征
    3.1 变质演化及P-T轨迹
    3.2 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的年代学约束
4 东冈瓦纳超高温变质作用的构造背景及成因机制
    4.1 超高温变质作用的构造背景
        4.1.1 超高温变质作用与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关系
        4.1.2 高温-超高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与碰撞造山的时间关系
    4.2 泛非期超高温变质作用的热源及形成热动力条件
5 科学问题与认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温-超高温变质作用成因研究——来自华北克拉通西部孔兹岩带和南非Kaapvaal克拉通西南部Namaqua活动带与Bushveld变质杂岩体的启示[J]. 李旭平,王晗,孔凡梅.  岩石学报. 2019(02)
[2]假蓝宝石(Sapphirine)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在超高温变质作用研究中的应用[J]. 焦淑娟,郭敬辉.  岩石学报. 2019(01)
[3]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与花岗岩成因-Ⅰ:变质泥质岩/杂砂岩高温-超高温变质相平衡[J]. 魏春景,朱文萍.  岩石学报. 2016(06)
[4]High-temperature granulites and supercontinents[J]. J.L.R.Touret,M.Santosh,J.M.Huizenga.  Geoscience Frontiers. 2016(01)
[5]原特提斯洋的俯冲、增生及闭合:阿尔金-祁连-柴北缘造山系早古生代增生/碰撞造山作用[J]. 张建新,于胜尧,李云帅,喻星星,林宜慧,毛小红.  岩石学报. 2015(12)
[6]东南极格罗夫山镁铁质麻粒岩的变质作用[J]. 俞良军,刘小汉,赵越,琚宜太,刘晓春.  岩石学报. 2002(04)



本文编号:3648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648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5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