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值的晋冀鲁豫交界区强震背景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2 19:26
以晋冀鲁豫交界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古登堡的频次与震级关系式,计算1970年1月~2018年6月该区b值,进而判断未来强震危险地段。计算结果显示,邢台震源区西南端的未破裂区域为低b值异常区。进一步研究该区的地壳物性结构等资料,认为其具有高低速相间的地壳介质、深切地幔的断裂、大地震破裂空段等利于能量积累、发生强震的特性。综合分析认为,低b值异常区附近的紫山西断裂与曲陌断裂交会区,是未来晋冀鲁豫交界区最有可能发生强震的区域。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b值的物理意义
2 计算方法及资料选取
2.1 计算方法
2.2 资料选取
3 计算结果
3.1 b值分布特点及低b值判定标准
3.2 低b值异常区
3.3 历史强震区的b值
4 低b值异常区的地壳物性特点
4.1 高低速相间的地壳结构
4.2 断裂带特征
4.3 强震空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北省南部及邻区地壳P波速度结构三维反演[J]. 张小涛,张新东,韩丽萍,单连君,王晓山,张双凤,吴鹏.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03)
[2]晋冀鲁豫交界地区中小地震视应力特征研究[J]. 张丽晓,闫俊岗,李艳娥,张双凤,谭青. 地震. 2018(01)
[3]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应力状态与强震危险性研究[J]. 易桂喜,闻学泽,辛华,乔慧珍,王思维,宫悦.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4)
[4]豫北及邻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反演[J]. 莘海亮,方盛明,樊计昌,李稳. 地震研究. 2012(02)
[5]华北地区的背景地震活动及区域未来强震危险性[J]. 王辉,曹建玲,申旭辉. 地震. 2011(02)
[6]首都圈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细结构与强震孕育的深部构造环境[J]. 黄金莉,赵大鹏. 科学通报. 2005(04)
[7]底部水平拖曳作用下岩石圈的层间耦合[J]. 宁杰远,臧绍先,王曙光,魏荣强,梁国平.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8]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构造特征[J]. 徐杰,高战武,宋长青,孙建宝. 地震地质. 2000(02)
[9]地震活动性分析中余震的删除[J]. 陈凌,刘杰,陈颙,陈龙生. 地球物理学报. 1998(S1)
[10]地震前兆场物理模式与前兆时空分布机制研究(一)──坚固体孕震模式的由来与证据[J]. 梅世蓉. 地震学报. 1995(03)
博士论文
[1]冀南地区克拉通中新生代构造及现今发震构造研究[D]. 许华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8
本文编号:3649808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b值的物理意义
2 计算方法及资料选取
2.1 计算方法
2.2 资料选取
3 计算结果
3.1 b值分布特点及低b值判定标准
3.2 低b值异常区
3.3 历史强震区的b值
4 低b值异常区的地壳物性特点
4.1 高低速相间的地壳结构
4.2 断裂带特征
4.3 强震空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河北省南部及邻区地壳P波速度结构三维反演[J]. 张小涛,张新东,韩丽萍,单连君,王晓山,张双凤,吴鹏.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03)
[2]晋冀鲁豫交界地区中小地震视应力特征研究[J]. 张丽晓,闫俊岗,李艳娥,张双凤,谭青. 地震. 2018(01)
[3]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应力状态与强震危险性研究[J]. 易桂喜,闻学泽,辛华,乔慧珍,王思维,宫悦.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4)
[4]豫北及邻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反演[J]. 莘海亮,方盛明,樊计昌,李稳. 地震研究. 2012(02)
[5]华北地区的背景地震活动及区域未来强震危险性[J]. 王辉,曹建玲,申旭辉. 地震. 2011(02)
[6]首都圈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细结构与强震孕育的深部构造环境[J]. 黄金莉,赵大鹏. 科学通报. 2005(04)
[7]底部水平拖曳作用下岩石圈的层间耦合[J]. 宁杰远,臧绍先,王曙光,魏荣强,梁国平.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8]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构造特征[J]. 徐杰,高战武,宋长青,孙建宝. 地震地质. 2000(02)
[9]地震活动性分析中余震的删除[J]. 陈凌,刘杰,陈颙,陈龙生. 地球物理学报. 1998(S1)
[10]地震前兆场物理模式与前兆时空分布机制研究(一)──坚固体孕震模式的由来与证据[J]. 梅世蓉. 地震学报. 1995(03)
博士论文
[1]冀南地区克拉通中新生代构造及现今发震构造研究[D]. 许华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8
本文编号:3649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649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