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贵州德江-思南地区早奥陶世沉积相特征及古地理演化

发布时间:2022-05-08 10:43
  德江-思南地区处于扬子地台区黔北分区I1桐梓-沿河小区I2,早奥陶世桐梓期,扬子地台主要是碳酸盐岩台地,碎屑岩台地仅限于靠近康滇古陆的狭窄地带,至早奥陶世湄潭期,德江-思南地区碳酸盐岩台地大面积减小,碎屑岩面积大为增加,碳酸盐台地消失,具体原因一直有待研究,而位于德江-思南地区早奥陶世晚期整体为碎屑岩台地,完整经历了早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消失的过程。本文基于实测剖面、全区域典型薄片,以古地理学、古生物学、沉积岩石学、地球化学、大地构造等学科为指导,通过剖析测试的有效数据,详尽研究了每一种岩石类型组分与其特征,分析其沉积环境并总结其演化特征,获得了下面几点认识:1)根据最新确定的岩石地层,加以贵州区域地质志及相关古地理研究,对研究区地层进行野外详细勘查及剖面测制,最终厘定了研究区早奥陶系地层。按照地层年代顺序由老到新可以划分为:桐梓组(O1t),红花园组(O1h),湄潭组一段(O1-2m~1)。2)通过实地地质调查与室内的测试分析,德江-思南地区下奥陶系岩性可主要分为碳酸盐岩、碎屑...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沉积相研究现状
        1.2.2 古地理研究现状
        1.2.3 岩石地层学研究现状
        1.2.4 研究区地质工作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大地构造背景
        2.2.1 大地构造位置
        2.2.2 构造变形序列
    2.3 区域地层特征
第3章 早奥陶世地层特征
    3.1 早奥陶世地层展布情况
    3.2 年代地层
    3.3 岩石地层
        3.3.1 桐梓组
        3.3.2 红花园组
        3.3.3 湄潭组
第4章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4.1 沉积相类型及标志
        4.1.1 岩石类型
        4.1.2 沉积构造标志
        4.1.3 生物特征标志
        4.1.4 地球化学标志
    4.2 沉积相划分方案
    4.3 沉积相特征
        4.3.1 桐梓组
        4.3.2 红花园组
        4.3.3 湄潭组
        4.3.4 沉积相变化规律
第5章 岩相古地理研究
    5.1 岩相古地理图
        5.1.1 桐梓期岩相古地理
        5.1.2 红花园期岩相古地理
        5.1.3 湄潭期岩相古地理
    5.2 岩相古地理演化
    5.3 沉积相模式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河河口莱州湾人工潟湖的设计和功能[J]. 王开荣,韩沙沙,吴保生,杜小康,郑珊.  海岸工程. 2018(04)
[2]中国奥陶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J]. 张元动,詹仁斌,甄勇毅,王志浩,袁文伟,方翔,马譞,张俊鹏.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1)
[3]上扬子奥陶纪层序岩相古地理重建及油气勘探启示[J]. 胡华蕊,邢凤存,侯明才,段金宝,张殿伟.  地球科学. 2019(03)
[4]湘西北地区早奥陶世沉积特征及岩相古地理[J]. 邹光均,梁恩云,张晓阳,凌跃新,熊苗.  古地理学报. 2018(01)
[5]上扬子海南缘晚奥陶世赫南特期沉积相特征及海平面变化[J]. 赵明胜,王约.  地球学报. 2018(02)
[6]中国古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关键科学问题[J]. 陈洪德,侯明才,陈安清,时志强,邢凤存,黄可可,刘欣春.  沉积学报. 2017(05)
[7]贵州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岩溶地下水的控制[J]. 王中美.  地质与勘探. 2017(02)
[8]海相深水碎屑岩层序地层学理论进展及关键问题[J]. 秦雁群,计智锋,万仑坤,李志,高霞,马锋,梁英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01)
[9]扬子陆块西部古隆起演化及其对郁南运动的反映[J]. 周恳恳,许效松.  地质论评. 2016(05)
[10]中国南方奥陶纪构造古地理及年代与生物地层的划分与对比[J]. 汪啸风.  地学前缘. 2016(06)

博士论文
[1]滇东南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早期构造背景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D]. 刘加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2]川东南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沉积体系及物质分布规律研究[D]. 朱志军.成都理工大学 2010
[3]碳酸盐岩隐蔽滩相储层特征及预测模型[D]. 赵路子.成都理工大学 2008
[4]沉积相综合分析方法研究及软件研制[D]. 孟庆武.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2001

硕士论文
[1]贵州德江地区中—晚奥陶世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特征[D]. 王嘉先.成都理工大学 2018
[2]贵州德江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动力学特征[D]. 宋昕.成都理工大学 2018
[3]贵州德江地区志留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 刘建伟.成都理工大学 2017
[4]贵州省大方平寨地区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 姚金鹏.成都理工大学 2017
[5]滇西保山地区石炭系综合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研究[D]. 高昌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6]黔北地区兰多维列统溶溪组和秀山组层序地层和风暴岩研究[D]. 孙贵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7]中上扬子地区中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研究[D]. 赵俊.长江大学 2014
[8]中上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研究[D]. 汤睿.长江大学 2014
[9]中上扬子地区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研究[D]. 苑伯超.长江大学 2013
[10]蠡县斜坡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D]. 简陈辉.西南石油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51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651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2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