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西昆仑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岩浆岩成因与区域地质演化

发布时间:2022-06-03 23:07
  西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是青藏高原特提斯域和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昆仑造山带出露早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两个时期大量的花岗质岩浆岩,记录着西昆仑地区原-古特提斯洋的洋壳俯冲、陆-陆(弧)碰撞和后碰撞等构造事件。本论文着重研究了西昆仑地区形成于古生代时期的若干个花岗质侵入岩体,主要包括喀什喀什、卡也地、亚门、南其曼于特、奎代买、阿拉雷克、阿克塞因岩体。喀什喀什岩体形成时代为早-中奥陶世(~466 Ma),其母岩浆主要源自于古老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是变质火成岩和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该岩体样品具有大陆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该岩体的形成于洋壳俯冲有关;卡也地岩体是强过铝质的二云母花岗岩,其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早期(~455 Ma),源区在碰撞条件下,来自前寒武变质沉积岩和富集岩石圈地幔的混合熔融形成的。晚奥陶世晚期-志留纪(450 Ma~428 Ma)西昆仑造山带东段的花岗质岩体主要为高Sr/Y和高钾花岗岩类两类。其中阿拉雷克高Sr/Y花岗岩类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晚期(~450 Ma),源区在角闪榴辉岩相条件下,增厚新生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亚门高Sr/Y花岗岩类形成时...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西昆仑造山带(东段和西段)研究历史
        1.1.1 初期阶段(1990年以前)
        1.1.2 发展-I阶段(1990年~2000年)
        1.1.3 发展-II阶段(2000年~2010年)
        1.1.4 发展-III阶段(2010年~现在)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完成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野外样品采集和测试方法
    2.1 野外样品采集
    2.2 锆石年代学
        2.2.1 SHRIMP锆石U-Pb测年
        2.2.2 LA-ICP-MS锆石U-Pb测年
    2.3 主微量元素
    2.4 Sr-Nd-Pb同位素
    2.5 锆石Lu-Hf同位素
第三章 区域地质概况
    3.1 区域构造
        3.1.1 北昆仑地体(塔里木地块)
        3.1.2 奥依塔格-库地-其曼于特缝合带
        3.1.3 南昆仑地体
        3.1.4 麻扎-康西瓦-苏巴什缝合带
        3.1.5 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地体
    3.2 区域地层
        3.2.1 前寒武系
        3.2.2 下古生界
        3.2.3 上古生界
        3.2.4 中生界
        3.2.5 新生界
    3.3 区域岩浆活动
        3.3.1 侵入岩
            3.3.1.1 古元古代阶段侵入岩
            3.3.1.2 早古生代阶段侵入岩
            3.3.1.3 晚古生代阶段侵入岩
        3.3.2 火山岩
            3.3.2.1 早古生代火山岩
            3.3.2.2 晚古生代火山岩
            3.3.2.3 新生代火山岩
        3.3.3 蛇绿岩和镁铁—超镁铁质岩
第四章 西昆仑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花岗岩类及形成演化
    4.1 早-中奥陶世花岗岩类
        4.1.1 喀什喀什岩体
            4.1.1.1 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4.1.1.2 锆石U-Pb年代学
            4.1.1.3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4.1.1.4 全岩Sr-Nd同位素
            4.1.1.5 锆石Hf同位素
        4.1.2 喀什喀什岩体的成因
        4.1.3 构造背景
    4.2 晚奥陶世-志留纪花岗岩类
        4.2.1 高Sr/Y花岗岩类
            4.2.1.1 阿拉雷克岩体
                4.2.1.1.1 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4.2.1.1.2 锆石U-Pb年代学
                4.2.1.1.3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4.2.1.1.4 全岩Sr-Nd-Pb同位素
                4.2.1.1.5 锆石Lu-Hf同位素
            4.2.1.2 亚门岩体
                4.2.1.2.1 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4.2.1.2.2 锆石U-Pb年代学
                4.2.1.2.3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4.2.1.2.4 全岩Sr-Nd-Pb同位素
                4.2.1.2.5 锆石Lu-Hf同位素
        4.2.2 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
            4.2.2.1 卡也地岩体
                4.2.2.1.1 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4.2.1.1.2 锆石U-Pb年代学
                4.2.1.1.3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4.2.1.1.4 全岩Sr-Nd-Pb同位素
                4.2.1.1.5 锆石Lu-Hf同位素
            4.2.2.2 南其曼于特岩体
                4.2.2.2.1 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4.2.2.2.2 锆石U-Pb年代学
                4.2.2.2.3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4.2.2.2.4 全岩Sr-Nd-Pb同位素
                4.2.2.2.5 锆石Lu-Hf同位素
            4.2.2.3 阿克塞因岩体
                4.2.2.3.1 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4.2.2.3.2 锆石U-Pb年代学
                4.2.2.3.3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4.2.2.3.4 全岩Sr-Nd-Pb同位素
                4.2.2.3.5 锆石Lu-Hf同位素
            4.2.2.4 奎代买岩体
                4.2.2.4.1 地质特征和岩相学特征
                4.2.2.4.2 锆石U-Pb年代学
                4.2.2.4.3 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4.2.2.4.4 全岩Sr-Nd-Pb同位素
                4.2.2.4.5 锆石Lu-Hf同位素
        4.2.3 晚奥陶世-志留纪花岗岩类成因
            4.2.3.1 高Sr/Y花岗岩类成因
            4.2.3.2 志留纪辉长岩脉体成因
            4.2.3.3 高K花岗岩类成因
        4.2.4 构造背景
            4.2.4.1 晚奥陶世(~455Ma)大陆碰撞背景
            4.2.4.2 晚奥陶世-志留纪(446~428Ma)后碰撞背景
第五章 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的形成时代与成因分析
    5.1 蛇绿混杂岩的地质特征
    5.2 蛇绿混杂岩的年代学
        5.2.1 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的中段(铁克萨依段)辉长岩年龄
        5.2.2 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的西段(库拉甫河段)辉长岩年龄
        5.2.3 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的西段(库拉甫河段)玄武岩年龄
    5.3 蛇绿混杂岩中段(铁克萨依段)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
        5.3.1 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的辉长岩主微量元素
        5.3.2 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的辉长岩Sr-Nd-Pb同位素
    5.4 蛇绿混杂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第六章 西昆仑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构造演化
第七章 主要结论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Ordovician Granitoids and Silurian Mafic Dikes in the Western Kunlun Orogen, Northwest China:Implications for Evolution of the Proto-Tethys[J]. ZHANG Qichao,WU Zhenhan,LI Shan,LI Kan,LIU Zhiwei,ZHOU Q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9(01)
[2]西昆仑奥依塔格石炭-二叠纪岩浆岩:弧后盆地的产物?[J]. 计文化,陈守建,李荣社,何世平,赵振明,潘小萍.  岩石学报. 2018(08)
[3]塔什库尔干塔吐鲁沟寒武纪岩体的厘定及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意义[J]. 和志鹏,刘继顺,康亚龙,王天国,孙连宇.  地质与勘探. 2018(02)
[4]新疆西昆仑塔什库尔干高压变质岩的重新厘定及其构造意义[J]. 高廷斌,杨震,姚刚,张宗欣,朱慧秦,魏巍,秦江龙.  西北地质. 2018(01)
[5]西昆仑奇台达坂一带晚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锆石LA-ICP-MS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赵江林,贺宁强,杜彪,曾忠诚,袁璋.  地质论评. 2017(05)
[6]西昆仑提热艾力辉长闪长玢岩脉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汤鸿伟.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7(03)
[7]阿尔金南缘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及碰撞造山过程[J]. 康磊,校培喜,高晓峰,奚仁刚,杨再朝.  地质学报. 2016(10)
[8]甜水海地块晚寒武世花岗岩对原特提斯洋演化的启示:来自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J]. 张辉善,何世平,计文化,王超,史俊波,康孔跃,张杰,祝大伟,汤宏伟,李承栋,葸德华.  地质学报. 2016(10)
[9]南阿尔金古生代花岗岩U-Pb定年及岩浆活动对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响应[J]. 吴才来,雷敏,吴迪,张昕,陈红杰,李天啸.  地质学报. 2016(09)
[10]西昆仑库地蛇绿岩富Al型豆荚状铬铁矿床成因[J]. 刘建国,王建.  地质学报. 2016(06)

博士论文
[1]西昆仑造山带三叠纪花岗岩类时空分布、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D]. 魏小鹏.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8
[2]西昆仑造山带早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古特提斯构造演化[D]. 刘铮.南京大学 2015
[3]西昆仑大红柳滩铁矿床成矿时代、动力学背景及成因研究[D]. 胡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5
[4]西昆仑造山带(西段)及周缘早古生代—早中生代物质组成与构造演化[D]. 刘成军.长安大学 2015
[5]西昆仑塔县—康西瓦构造带印支期变质、岩浆作用及布伦阔勒岩群的形成时代[D]. 杨文强.西北大学 2013
[6]西昆仑塔什库尔干混杂岩地质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 王建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7]从地层角度探讨西昆仑麻扎—康西瓦—苏巴什结合带的演化过程[D]. 李博秦.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7
[8]西昆仑增生造山带演化及成矿背景[D]. 韩芳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9]西昆仑—喀喇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格局[D]. 计文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10]西昆仑造山带东段地质组成与构造演化[D]. 郭坤一.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53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653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4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