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缝合带中、东段混杂岩物源分析与构造演化
发布时间:2022-07-09 20:48
藏南雅鲁藏布缝合带混杂岩记录了新特提斯俯冲、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和缝合等过程,研究其形成过程及物质来源对恢复古板块构造格局,重塑古洋盆形成、演化及消亡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该混杂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特提斯洋俯冲及印度亚洲碰撞过程,而对于其本身形成与演化过程以及蛇绿岩的剥露历史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选择了雅鲁藏布缝合带中段布马和路曲以及东段朗县的混杂岩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并进行了砂岩碎屑成分统计、碎屑锆石UPb定年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全岩主微量分析以及碎屑铬尖晶石地球化学分析等。布马和路曲混杂岩中碎屑岩呈现出典型的“岩块-基质”组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呈现为两组:第一组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呈现出单峰分布模式,位于120~90Ma,峰值年龄为96 Ma,具有正的?Hf(t)值;第二组砂岩碎屑锆石年龄呈现出双峰分布模式,位于120~80 Ma以及180~140 Ma,峰值年龄分别为104 Ma和151Ma,同样具有正的?Hf(t)值。根据上述观测,本文推断两组砂岩均来源于冈底斯岩浆弧,且它们分别与日喀则弧前盆地昂仁组下段、中段相似。朗县混...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
1.2.1 混杂岩研究现状
1.2.2 蛇绿岩研究现状
1.2.3 碎屑锆石物源区分析新进展
1.3 工作量统计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拉萨地体-冈底斯岩浆弧
2.2 日喀则弧前盆地
2.3 雅鲁藏布缝合带
2.4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
3 研究方法
3.1 砂岩碎屑颗粒统计
3.2 重矿物分选和制靶
3.3 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
3.4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3.5 全岩地化分析
3.6 铬尖晶石地化分析
4 雅鲁藏布缝合带中、东段混杂岩地质特征及分析结果
4.1 雅鲁藏布缝合带中、东段混杂岩地质特征
4.1.1 布马混杂岩野外地质特征
4.1.2 路曲混杂岩野外地质特征
4.1.3 朗县混杂岩野外地质特征
4.2 砂岩碎屑成分统计
4.3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分析
4.4 铬尖晶石地球化学成分
4.5 基性岩及硅质岩地球化学成分
4.5.1 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
4.5.2 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5 雅鲁藏布缝合带中、东段混杂岩物源分析
5.1 砂岩岩相特征
5.2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特征
5.3 雅鲁藏布缝合带其他地区混杂岩特征
6 雅鲁藏布缝合带中、东段混杂岩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6.1 俯冲侵蚀对雅鲁藏布缝合带混杂岩物源差异性的控制
6.1.1 雅鲁藏布缝合带混杂岩物源存在差异性
6.1.2 俯冲侵蚀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6.1.3 俯冲侵蚀是雅鲁藏布缝合带中段路曲混杂岩单一物源的控制因素
6.2 雅鲁藏布缝合带中、东段混杂岩形成过程及其对新特提斯洋俯冲、增生和蛇绿岩剥露的约束
6.2.1 雅鲁藏布缝合带中、东段混杂岩形成过程
6.2.2 对新特提斯洋俯冲、增生和蛇绿岩剥露的约束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1:混杂岩砂岩岩块和基质碎屑锆石U-Pb年龄数据表
附表 2:混杂岩砂岩岩块和基质锆石Hf同位素分析数据表
附表 3:布马和路曲混杂岩中玄武岩和硅质岩样品全岩主微量数据
附表 4:布马和路曲混杂岩中砂岩铬尖晶石地化数据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Burial and exhumation history of the Xigaze forearc basin, Yarlung suture zone. Tibet[J]. Devon A.Orme. Geoscience Frontiers. 2019(03)
[2]Upper Cretaceous trench deposits of the Neo-Tethyan subduction zone: Jiachala Formation from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in Tibet, China[J]. Hanpu FU,Xiumian HU,Erica M.CROUCH,Wei AN,Jiangang WANG,Eduardo GARZANTI.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8(09)
[3]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初期的海沟沉积:藏东南宗卓组沉积岩石学与物源分析[J]. 周博,胡修棉,安慰,马安林,赖文. 地质学报. 2018(01)
[4]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J]. 崔琳浩. 地下水. 2017(04)
[5]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白垩纪混杂岩归属及其构造意义[J]. 张朝凯,李祥辉. 地质通报. 2015(12)
[6]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普兰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矿物学研究和成因探讨[J]. 周文达,杨经绥,赵军红,熊发挥,马昌前,徐向珍,梁凤华,刘飞. 岩石学报. 2014(08)
[7]日喀则弧前盆地碎屑铬尖晶石地球化学与物源判别[J]. 郭荣华,胡修棉,王建刚. 地学前缘. 2012(06)
[8]西藏当雄南部约54Ma辉长岩-花岗岩杂岩的岩石成因及意义[J]. 赵志丹,朱弟成,董国臣,莫宣学,DEPAOLO Don,贾黎黎,胡兆初,袁洪林. 岩石学报. 2011(12)
[9]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普兰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的岩石学研究[J]. 徐向珍,杨经绥,郭国林,李金阳. 岩石学报. 2011(11)
[10]藏南江孜县白沙地区宗卓混杂岩:岩石组成与物源区分析[J]. 孙高远,胡修棉,王建刚. 地质学报. 2011(08)
本文编号:3657791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
1.2.1 混杂岩研究现状
1.2.2 蛇绿岩研究现状
1.2.3 碎屑锆石物源区分析新进展
1.3 工作量统计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拉萨地体-冈底斯岩浆弧
2.2 日喀则弧前盆地
2.3 雅鲁藏布缝合带
2.4 特提斯喜马拉雅带
3 研究方法
3.1 砂岩碎屑颗粒统计
3.2 重矿物分选和制靶
3.3 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
3.4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3.5 全岩地化分析
3.6 铬尖晶石地化分析
4 雅鲁藏布缝合带中、东段混杂岩地质特征及分析结果
4.1 雅鲁藏布缝合带中、东段混杂岩地质特征
4.1.1 布马混杂岩野外地质特征
4.1.2 路曲混杂岩野外地质特征
4.1.3 朗县混杂岩野外地质特征
4.2 砂岩碎屑成分统计
4.3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分析
4.4 铬尖晶石地球化学成分
4.5 基性岩及硅质岩地球化学成分
4.5.1 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
4.5.2 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5 雅鲁藏布缝合带中、东段混杂岩物源分析
5.1 砂岩岩相特征
5.2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特征
5.3 雅鲁藏布缝合带其他地区混杂岩特征
6 雅鲁藏布缝合带中、东段混杂岩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6.1 俯冲侵蚀对雅鲁藏布缝合带混杂岩物源差异性的控制
6.1.1 雅鲁藏布缝合带混杂岩物源存在差异性
6.1.2 俯冲侵蚀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6.1.3 俯冲侵蚀是雅鲁藏布缝合带中段路曲混杂岩单一物源的控制因素
6.2 雅鲁藏布缝合带中、东段混杂岩形成过程及其对新特提斯洋俯冲、增生和蛇绿岩剥露的约束
6.2.1 雅鲁藏布缝合带中、东段混杂岩形成过程
6.2.2 对新特提斯洋俯冲、增生和蛇绿岩剥露的约束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1:混杂岩砂岩岩块和基质碎屑锆石U-Pb年龄数据表
附表 2:混杂岩砂岩岩块和基质锆石Hf同位素分析数据表
附表 3:布马和路曲混杂岩中玄武岩和硅质岩样品全岩主微量数据
附表 4:布马和路曲混杂岩中砂岩铬尖晶石地化数据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Burial and exhumation history of the Xigaze forearc basin, Yarlung suture zone. Tibet[J]. Devon A.Orme. Geoscience Frontiers. 2019(03)
[2]Upper Cretaceous trench deposits of the Neo-Tethyan subduction zone: Jiachala Formation from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in Tibet, China[J]. Hanpu FU,Xiumian HU,Erica M.CROUCH,Wei AN,Jiangang WANG,Eduardo GARZANTI.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8(09)
[3]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初期的海沟沉积:藏东南宗卓组沉积岩石学与物源分析[J]. 周博,胡修棉,安慰,马安林,赖文. 地质学报. 2018(01)
[4]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分析[J]. 崔琳浩. 地下水. 2017(04)
[5]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白垩纪混杂岩归属及其构造意义[J]. 张朝凯,李祥辉. 地质通报. 2015(12)
[6]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普兰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矿物学研究和成因探讨[J]. 周文达,杨经绥,赵军红,熊发挥,马昌前,徐向珍,梁凤华,刘飞. 岩石学报. 2014(08)
[7]日喀则弧前盆地碎屑铬尖晶石地球化学与物源判别[J]. 郭荣华,胡修棉,王建刚. 地学前缘. 2012(06)
[8]西藏当雄南部约54Ma辉长岩-花岗岩杂岩的岩石成因及意义[J]. 赵志丹,朱弟成,董国臣,莫宣学,DEPAOLO Don,贾黎黎,胡兆初,袁洪林. 岩石学报. 2011(12)
[9]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普兰蛇绿岩中地幔橄榄岩的岩石学研究[J]. 徐向珍,杨经绥,郭国林,李金阳. 岩石学报. 2011(11)
[10]藏南江孜县白沙地区宗卓混杂岩:岩石组成与物源区分析[J]. 孙高远,胡修棉,王建刚. 地质学报. 2011(08)
本文编号:36577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65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