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尕斯库勒油田N 1 -N 2 ~1油藏Ⅶ油组储层分类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4 17:08
  尕斯库勒油田处于柴达木盆地的西南缘,N1-N21油藏Ⅶ油组是该油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油层组。该油层组具有油层多且呈薄互层分布的特点,非均质性强,开发难度大。因此,亟需开展储层分类评价研究,服务于下一步的勘探开发部署。本文以沉积岩石学与储层地质学为理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分析化验资料,从地层精细对比和沉积微相分析入手,系统研究Ⅶ油组储层的沉积地层格架、岩石学特征、微观特征和物性特征,开展储层分类评价和三维地质建模研究,以指导油田开发中后期优势储层的进一步增产挖潜。经研究,将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Ⅶ油组纵向上分为4个砂组、10个小层和20个单层。Ⅶ油组为区域湖退背景下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物源方向为北西方向。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以粒间孔为主,呈不规则状分布。孔隙缩小型喉道和缩颈型喉道是主要的喉道类型。研究区为中孔、中渗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在确定有效储层下限的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聚类算法,在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的约束下,选取孔隙度、渗透率、FZI和PZI等参数,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分类标准,从而将储...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题目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储层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1.2.2 储层建模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基本地质概况
    2.1 工区位置
    2.2 基本地质概况
        2.2.1 地层层序
        2.2.2 构造特征
        2.2.3 区域沉积特征
        2.2.4 油藏特征
    2.3 油田开发简况
第3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3.1 地层划分与对比原则
    3.2 地层对比方法
        3.2.1 油组对比
        3.2.2 砂组对比
        3.2.3 单层对比
        3.2.4 建立标准井和标准剖面
        3.2.5 分层效果检查
    3.3 地层对比成果
第4章 沉积微相研究
    4.1 区域沉积背景
    4.2 沉积物源分析
        4.2.1 重矿物分析
        4.2.2 砂体厚度特征
    4.3 相标志
        4.3.1 岩石学特征
        4.3.2 粒度分析
        4.3.3 沉积构造特征
    4.4 沉积微相类型
        4.4.1 研究区沉积微相类型
        4.4.2 沉积微相特征及测井相模式
    4.5 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4.5.1 单井相研究
        4.5.2 剖面相研究
        4.5.3 平面相研究
        4.5.4 沉积演化模式
第5章 储层特征研究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
        5.1.1 碎屑成分和结构特征
        5.1.2 填隙物类型
    5.2 储层孔隙特征
        5.2.1 储层孔隙类型
        5.2.2 储层喉道类型
        5.2.3 孔隙结构特征
    5.3 储层物性特征
        5.3.1 岩心物性特征
        5.3.2 测井物性特征
        5.3.3 物性平面特征
    5.4 有效储层下限
        5.4.1 含油性、岩性下限
        5.4.2 物性下限
        5.4.3 电性下限
    5.5 有效储层分类
        5.5.1 聚类分析算法
        5.5.2 特征参数选取
        5.5.3 储层分类标准
第6章 储层三维建模及综合评价
    6.1 储层三维建模思路
    6.2 基础数据准备
        6.2.1 数据准备
        6.2.2 网格设计
    6.3 三维构造建模
    6.4 沉积相建模
    6.5 相控属性模型
        6.5.1 相控孔隙度模型
        6.5.2 相控渗透率模型
        6.5.3 相控含油饱和度模型
    6.6 储层综合评价模型
        6.6.1 储层纵向分布规律
        6.6.2 储层平面分布规律
第7章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镇原-环西南地区延6油层组沉积相研究及砂体展布特征[J]. 李玉萍,张春生,邓彤芸,孙婉清.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20)
[2]萨北三区PI油组小层沉积相研究[J]. 陈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13)
[3]基于成像测井资料单井沉积相解释[J]. 黄凤祥,桂志先,夏振宇,杨亚华,易院平.  中州煤炭. 2016(09)
[4]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Ⅰ2小层砂层厚度特征分析[J]. 韩少博,张新桂,黄加力.  化工管理. 2016(20)
[5]肯基亚克盐上油田侏罗系潟湖-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J]. 汪孝敬,李维锋,高立群,常天全,袁晓光,冯霄,邹阳,李大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22)
[6]大老爷府油田二区块单砂体精细刻画研究[J]. 张莲莲.  化工管理. 2015(12)
[7]测井资料在三角洲相沉积研究中的应用[J]. 张悦,刘鹏,谢传金.  化工管理. 2015(12)
[8]别古庄油田京58断块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J]. 谢俊,陈盼盼,李存磊,王梦琪,杨宸,陈双艳,李百川.  科技通报. 2015(01)
[9]基于储层构型和流动单元的河流三角洲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以尕斯库勒油田为例[J]. 廖春,屈信忠,赵英,柴新,黄艳.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06)
[10]长井段薄互层油藏中高含水期改善开发效果研究[J]. 李娜.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03)

博士论文
[1]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沉积相与油气分布[D]. 刘晓林.中国海洋大学 2009
[2]尕斯库勒E3~1油藏相控建模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 董伟.成都理工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长7沉积特征研究[D]. 杨玮.西安石油大学 2014
[2]胜坨油田坨11断块沙二段精细地层对比及沉积微相研究[D]. 王爱霞.中国石油大学 2011
[3]鄂尔多斯盆地城川—周家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沉积演化研究[D]. 杨辰雨.成都理工大学 2011
[4]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地区延长组沉积体系与储层特征研究[D]. 阳伟.成都理工大学 2009
[5]高邮凹陷南部陡坡带戴一段沉积相研究及储层评价[D]. 张伟.中国海洋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61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661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1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