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三维电性结构揭示的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深部起源

发布时间:2022-08-11 19:22
  利用上地幔尺度的三维电性结构探讨了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的深部起源及彼此间联系.文章在该地区采集并获得了高质量的长周期大地电磁全阻抗张量数据,并采用高斯-牛顿法进行三维反演,得到了电阻率模型.该电阻率模型显示,中国东北地区高阻岩石圈内,存在多个局部低阻异常,它们在空间上和该区新生代火山对应;在上地幔深部,环松辽盆地分布三个低阻异常;软流圈中存在着脉状低阻异常,联系着岩石圈内和上地幔深部的低阻异常.岩石物理分析表明,这些低阻异常由流体熔融物质引起.俯冲到中国东北地区地幔转换带中的西太平洋板块发生持续脱水作用,模型则进一步揭示,这些水向上迁移到松辽盆地下方的转换带顶部并引起上地幔底部的部分熔融,在浮力作用下形成热物质上升流,融透软流圈后底辟于干枯岩石圈底部,最后刺穿较为薄弱或者活化的缝合带等构造边界,排出地表形成包括长白山火山、哈拉哈火山等整个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大规模火山事件.因此认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新生代火山"本是同根生",它们均起源于上地幔深部的环状低阻异常. 

【文章页数】:15 页

【部分图文】:

三维电性结构揭示的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深部起源


中国东北地区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测点分布LMT测点36°N高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Water in the upper mantle and deep crust of eastern China: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and implications[J]. Qun-Ke Xia,Jia Liu,István Kovács,Yan-Tao Hao,Pei Li,Xiao-Zhi Yang,Huan Chen,Ying-Ming Sheng.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9(01)
[2]阿尔山火山群深部“拱桥式”岩浆系统及其稳定性分析[J]. 韩江涛,王天琪,刘文玉,刘国兴,韩松,刘立家.  地震地质. 2018(03)
[3]松辽盆地岩石圈减薄的深部动力学过程[J]. 韩江涛,郭振宇,刘文玉,侯贺晟,刘国兴,韩松,刘立家,王天琪.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6)
[4]中国东北地区高分辨率地壳结构:远震接收函数[J]. 朱洪翔,田有,刘财,冯晅,杨宝俊,刘才华,刘廷,马锦程.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5)
[5]松嫩地块东缘和佳木斯地块西缘电性结构[J]. 梁宏达,金胜,魏文博,高锐,侯贺晟,韩江涛,韩松,刘国兴.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4)
[6]中国东北及邻区白垩纪岩浆活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关系[J]. 孙明道.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6(06)
[7]高温高压下壳幔含水矿物电导率实验研究[J]. 郭新转.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6(03)
[8]俯冲带中的水迁移[J]. 郑永飞,陈仁旭,徐峥,张少兵.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6(03)
[9]长白山天池火山岩浆系统分析[J]. 仇根根,裴发根,方慧,杜炳锐,张小博,张鹏辉,袁永真,何梅兴,白大为.  地球物理学报. 2014(10)
[10]中国东北地区远震S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J]. 张风雪,吴庆举,李永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14(01)



本文编号:3675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675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c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