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上三叠统充填序列及构造演化
发布时间:2022-10-29 11:03
位于西藏东南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南的上三叠统朗杰学群和涅如组,是特提斯喜马拉雅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套岩石组合不仅保留了印度—欧亚大陆前碰撞特提斯洋的演化历史,还记录了后碰撞阶段的地质信息,是理解前碰撞特提斯洋古地理展布和喜马拉雅造山带演化过程的理想研究对象。本文立足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通过实测剖面、构造变形解析厘清查明了朗杰学群的内部结构,新划分洛林岩群;借助砂岩碎屑成分分析、重矿物组合特征、全岩地化及碎屑锆石地化指标、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对上三叠统序列的物源及古地理进行了讨论;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同变形流体包裹体测温、电子探针及云母40Ar-39Ar年代学的技术手段,定量约束上三叠统序列的变形变质温压条件及时代。洛林岩群是一套以(变质)砂岩、绢云母千枚岩为主的岩石组合,下分6个岩组,自北向南为加查岩组、桑东岩组、普姆岩组、江惹岩组、色拉岩组和邦浪岩组,其中普姆岩组中发育大量同构造石英脉,色拉岩组中可见石榴石斜长角闪岩和石榴石云母片岩。洛林岩群整体构成北冲的褶皱—逆冲叠瓦构造(D2),内部识别出两期面理,以南倾S2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历史回顾
1.2.1 喜马拉雅造山带主要构造单元
1.2.2 印度-欧亚大陆初始碰撞时代
1.3 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量
1.4 实验分析方法
1.4.1 砂岩碎屑成分分析
1.4.2 砂岩重矿物分选
1.4.3 沉积岩全岩主微量分析
1.4.4 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1.4.5 X射线衍射
1.4.6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1.4.7 电子探针分析
1.4.8 ~(40)Ar-~(39)Ar同位素定年
1.5 主要创新点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岩石地层单元
2.1.1 洛林岩群
2.1.2 朗杰学群
2.1.3 涅如组
2.2 构造变形
2.2.1 D1南冲褶皱-逆冲变形
2.2.2 D2北冲褶皱-逆冲变形
3 物源分析及古地理重建
3.1 实验分析结果
3.1.1 砂岩岩相学
3.1.2 砂岩重矿物组合
3.1.3 沉积岩全岩地球化学
3.1.4 碎屑锆石年代学
3.2 讨论
3.2.1 砂岩岩相学及重矿物组合的指示意义
3.2.2 地球化学物源指标
3.2.3 最大沉积年龄
3.2.4 碎屑锆石年龄统计
3.2.5 再议“拉萨物源”模型
3.2.6 晚三叠世古地理重建
4 后沉积构造演化—变质变形作用探讨
4.1 实验分析结果
4.1.1 伊利石结晶度
4.1.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4.1.3 矿物地球化学组成
4.1.4 ~(40)Ar-~(39)Ar同位素年龄
4.2 讨论
4.2.1 泥质岩石低级别变质作用
4.2.2 流体变质温压条件
4.2.3 矿物温压计
4.2.4 变质-变形时代探讨
5 讨论
5.1 上三叠统序列的大地构造属性
5.2 上三叠统序列的构造演化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加材料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Late Triassic sedimentary records in the northern Tethyan Himalaya:Tectonic link with Greater India[J]. Huawen Cao,Yong Huang,Guangming Li,Linkui Zhang,Jianyang Wu,Lei Dong,Zuowen Dai,Liu Lu. Geoscience Frontiers. 2018(01)
[2]喜马拉雅汇聚带结构-属性解剖及印度-欧亚大陆最终拼贴格局[J]. 肖文交,敖松坚,杨磊,韩春明,万博,张继恩,张志勇,李睿,陈振宇,宋帅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6)
[3]利用沉积记录精确约束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间与过程[J]. 胡修棉,王建刚,安慰,Eduardo GARZANTI,李娟.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3)
[4]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白垩纪混杂岩归属及其构造意义[J]. 张朝凯,李祥辉. 地质通报. 2015(12)
[5]Plate tectonics in the late Paleozoic[J]. Mathew Domeier,Trond H.Torsvik. Geoscience Frontiers. 2014(03)
[6]西藏山南地区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岩性分布样式及其意义[J]. 张朝凯,李祥辉,王尹,孙勇. 沉积学报. 2014(01)
[7]试论西藏南部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与涅如组[J]. 李祥辉,王尹,徐文礼,孙勇,孔庆友,曾庆高,谢饶武,毛国政,尼玛次仁,周勇,刘玲. 地质学报. 2011(10)
[8]西藏仁布地区上三叠统复理石物源分析[J]. 徐文礼,李祥辉,王尹,曾庆高,孙勇,尼玛次仁. 高校地质学报. 2011(02)
[9]西藏仁布地区上三叠统重矿物组合与物源分析[J]. 曾庆高,李祥辉,夏斌,徐文礼,尼玛次仁,普琼,李君. 地质通报. 2009(01)
[10]从同位素年代学到构造年代学[J]. 王瑜,周丽云. 地质通报. 2008(12)
本文编号:3697568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历史回顾
1.2.1 喜马拉雅造山带主要构造单元
1.2.2 印度-欧亚大陆初始碰撞时代
1.3 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量
1.4 实验分析方法
1.4.1 砂岩碎屑成分分析
1.4.2 砂岩重矿物分选
1.4.3 沉积岩全岩主微量分析
1.4.4 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定年
1.4.5 X射线衍射
1.4.6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1.4.7 电子探针分析
1.4.8 ~(40)Ar-~(39)Ar同位素定年
1.5 主要创新点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岩石地层单元
2.1.1 洛林岩群
2.1.2 朗杰学群
2.1.3 涅如组
2.2 构造变形
2.2.1 D1南冲褶皱-逆冲变形
2.2.2 D2北冲褶皱-逆冲变形
3 物源分析及古地理重建
3.1 实验分析结果
3.1.1 砂岩岩相学
3.1.2 砂岩重矿物组合
3.1.3 沉积岩全岩地球化学
3.1.4 碎屑锆石年代学
3.2 讨论
3.2.1 砂岩岩相学及重矿物组合的指示意义
3.2.2 地球化学物源指标
3.2.3 最大沉积年龄
3.2.4 碎屑锆石年龄统计
3.2.5 再议“拉萨物源”模型
3.2.6 晚三叠世古地理重建
4 后沉积构造演化—变质变形作用探讨
4.1 实验分析结果
4.1.1 伊利石结晶度
4.1.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4.1.3 矿物地球化学组成
4.1.4 ~(40)Ar-~(39)Ar同位素年龄
4.2 讨论
4.2.1 泥质岩石低级别变质作用
4.2.2 流体变质温压条件
4.2.3 矿物温压计
4.2.4 变质-变形时代探讨
5 讨论
5.1 上三叠统序列的大地构造属性
5.2 上三叠统序列的构造演化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加材料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Late Triassic sedimentary records in the northern Tethyan Himalaya:Tectonic link with Greater India[J]. Huawen Cao,Yong Huang,Guangming Li,Linkui Zhang,Jianyang Wu,Lei Dong,Zuowen Dai,Liu Lu. Geoscience Frontiers. 2018(01)
[2]喜马拉雅汇聚带结构-属性解剖及印度-欧亚大陆最终拼贴格局[J]. 肖文交,敖松坚,杨磊,韩春明,万博,张继恩,张志勇,李睿,陈振宇,宋帅华.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6)
[3]利用沉积记录精确约束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时间与过程[J]. 胡修棉,王建刚,安慰,Eduardo GARZANTI,李娟.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3)
[4]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白垩纪混杂岩归属及其构造意义[J]. 张朝凯,李祥辉. 地质通报. 2015(12)
[5]Plate tectonics in the late Paleozoic[J]. Mathew Domeier,Trond H.Torsvik. Geoscience Frontiers. 2014(03)
[6]西藏山南地区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岩性分布样式及其意义[J]. 张朝凯,李祥辉,王尹,孙勇. 沉积学报. 2014(01)
[7]试论西藏南部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与涅如组[J]. 李祥辉,王尹,徐文礼,孙勇,孔庆友,曾庆高,谢饶武,毛国政,尼玛次仁,周勇,刘玲. 地质学报. 2011(10)
[8]西藏仁布地区上三叠统复理石物源分析[J]. 徐文礼,李祥辉,王尹,曾庆高,孙勇,尼玛次仁. 高校地质学报. 2011(02)
[9]西藏仁布地区上三叠统重矿物组合与物源分析[J]. 曾庆高,李祥辉,夏斌,徐文礼,尼玛次仁,普琼,李君. 地质通报. 2009(01)
[10]从同位素年代学到构造年代学[J]. 王瑜,周丽云. 地质通报. 2008(12)
本文编号:3697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69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