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地区山西组页岩生气机理与模式
发布时间:2023-01-26 02:03
本论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安地区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泥页岩层系为对象,利用黄金管封闭热模拟实验等方法,研究泥页岩生气机理与模式,评价泥页岩生气潜力。山1段有机碳含量为0.1%~2.8%,山2段有机碳含量为0.2%~14.5%:干酪根显微组分包括腐殖无定形体(壳质组)、正常镜质体(镜质组)和惰性组与丝质体,无腐泥组分,计算类型指数分布在-60.5--16.0之间,为Ⅲ型干酪根;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处于高-过成熟阶段;气体组分以甲烷为主,其次为氮气、二氧化碳;烃类气体干燥系数高,为典型的干气且类型主要为煤型气。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演化程度增高),总热解气的产率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低温条件下,总热解气组成中烃类气体很少而非烃类气体占绝大部分,随热解温度升高,烃类气体含量逐渐增大并达到最大值,随后烃类气体比重基本保持不变或者略有降低;非烃类气体产率随温度的增加逐渐增大,CO2的产率明显高于H2;对于烃类气体,随温度升高,甲烷产率先逐渐增高,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随热解温度升高,不同组分液态烃产率总体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不同升温速率下,液态烃产最大产率温度不同,低升温速率下...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页岩气研究现状
1.2.2 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现状
1.2.3 生烃动力学研究现状
1.2.4 山西组烃源岩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和认识
第二章 页岩地质条件分析
2.1 区域地质概括
2.1.1 区域沉积构造背景
2.1.2 构造及地层特征
2.2 泥页岩地质特征
2.2.1 页岩的平面展布特征
2.2.2 页岩的垂向展布特征
第三章 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3.1 有机质丰度
3.1.1 有机质丰度的实验分析
3.1.2 有机碳含量平面展布特征
3.2 有机质类型
3.3 有机质成熟度
3.3.1 有机质成熟度的实验分析
3.3.2 泥页岩成熟度平面展布特征
3.4 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
3.4.1 页岩气组分特征
3.4.2 页岩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第四章 泥页岩生气机理研究
4.1 样品的采集与实验
4.2 生烃产物特征
4.2.1 升温速率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4.2.2 热解气态产物的演化特征
4.2.3 液态烃类产物演化特征
4.2.4 碳同位素组成演化特征
第五章 泥页岩生气模式与潜力
5.1 泥页岩生气模式
5.2 泥页岩生气潜力评价
5.2.1 生烃动力学参数求取
5.2.2 泥页岩生气潜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页岩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对策[J]. 刘洪林,王怀厂,张辉,赵伟波,刘燕,刘德勋. 地质学报. 2020(03)
[2]鄂尔多斯盆地高家河地区山西组二段下部地震沉积学研究[J]. 赖生华,白璞,叶超,张磊,迟静. 石油实验地质. 2020(01)
[3]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上古生界沉积体系特征及古地理演化[J]. 郭艳琴,王美霞,郭彬程,蔡志成,惠磊,何子琼,马瑶,李文厚,李百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4]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绥德-吴堡地区山23气层砂岩成岩相类型与控因[J]. 姚泾利,李咪,王怀厂,郭英海,侯云东,白万备.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5]山西兴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五5亚段遗迹化石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J]. 刘梦瑶,史云鹤,董国栋,王彦卿,张鑫,苏中堂,张立军. 古生物学报. 2019(04)
[6]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运移成藏条件分析[J]. 魏丽,马尚伟.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9(06)
[7]鄂尔多斯盆地延安气田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天然气充注模拟实验及含气性变化规律[J]. 韩小琴,房涛,曹军,高怀琳,张冰,张立宽,王若谷,周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12)
[8]延113–延133井区山1、山2~3储层特征及差异性研究[J]. 陈刚,阚洪阁,陈登祺,刘熠,杜奎甫,于代国.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9(06)
[9]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低渗天然气储层流动单元平面分布研究[J]. 张洪,胡薇薇,刘倩,石军太,史婵媛,宋兆杰. 地质论评. 2019(06)
[10]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生烃动力学及页岩气形成过程研究[J]. 王宁,李荣西,王香增,赵帮胜. 地球化学. 2019(05)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页岩孔隙表征及控制因素[D]. 孙寅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2]榆社-武乡区块煤系气叠置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D]. 屈晓荣.中国矿业大学 2019
硕士论文
[1]延安地区山西组页岩气甜点预测[D]. 刘航.西安石油大学 2019
[2]延安地区延长组长7陆相页岩生气机理与模式[D]. 李荣堃.西安石油大学 2019
[3]湖相页岩气富集机理及主控因素探讨[D]. 赵耀.西安石油大学 2019
[4]延安地区陆相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页岩气意义[D]. 王汇智.西安石油大学 2019
[5]延安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储层特征与页岩气富集规律[D]. 何浩男.西安石油大学 2019
[6]山西临—洪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其成藏机理[D]. 于文龙.中国矿业大学 2019
[7]华北中元古代下马岭组层状菱铁矿与铁白云石结核:成因机制与古环境意义[D]. 吴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8]辽河东部凹陷南段沙三段天然气成藏机理类型与分布序列[D]. 王广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本文编号:3732043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页岩气研究现状
1.2.2 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现状
1.2.3 生烃动力学研究现状
1.2.4 山西组烃源岩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和认识
第二章 页岩地质条件分析
2.1 区域地质概括
2.1.1 区域沉积构造背景
2.1.2 构造及地层特征
2.2 泥页岩地质特征
2.2.1 页岩的平面展布特征
2.2.2 页岩的垂向展布特征
第三章 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3.1 有机质丰度
3.1.1 有机质丰度的实验分析
3.1.2 有机碳含量平面展布特征
3.2 有机质类型
3.3 有机质成熟度
3.3.1 有机质成熟度的实验分析
3.3.2 泥页岩成熟度平面展布特征
3.4 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
3.4.1 页岩气组分特征
3.4.2 页岩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第四章 泥页岩生气机理研究
4.1 样品的采集与实验
4.2 生烃产物特征
4.2.1 升温速率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4.2.2 热解气态产物的演化特征
4.2.3 液态烃类产物演化特征
4.2.4 碳同位素组成演化特征
第五章 泥页岩生气模式与潜力
5.1 泥页岩生气模式
5.2 泥页岩生气潜力评价
5.2.1 生烃动力学参数求取
5.2.2 泥页岩生气潜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页岩气成藏特征及勘探对策[J]. 刘洪林,王怀厂,张辉,赵伟波,刘燕,刘德勋. 地质学报. 2020(03)
[2]鄂尔多斯盆地高家河地区山西组二段下部地震沉积学研究[J]. 赖生华,白璞,叶超,张磊,迟静. 石油实验地质. 2020(01)
[3]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上古生界沉积体系特征及古地理演化[J]. 郭艳琴,王美霞,郭彬程,蔡志成,惠磊,何子琼,马瑶,李文厚,李百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4]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绥德-吴堡地区山23气层砂岩成岩相类型与控因[J]. 姚泾利,李咪,王怀厂,郭英海,侯云东,白万备.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5]山西兴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五5亚段遗迹化石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J]. 刘梦瑶,史云鹤,董国栋,王彦卿,张鑫,苏中堂,张立军. 古生物学报. 2019(04)
[6]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运移成藏条件分析[J]. 魏丽,马尚伟.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9(06)
[7]鄂尔多斯盆地延安气田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天然气充注模拟实验及含气性变化规律[J]. 韩小琴,房涛,曹军,高怀琳,张冰,张立宽,王若谷,周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9(12)
[8]延113–延133井区山1、山2~3储层特征及差异性研究[J]. 陈刚,阚洪阁,陈登祺,刘熠,杜奎甫,于代国.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9(06)
[9]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山西组2段低渗天然气储层流动单元平面分布研究[J]. 张洪,胡薇薇,刘倩,石军太,史婵媛,宋兆杰. 地质论评. 2019(06)
[10]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生烃动力学及页岩气形成过程研究[J]. 王宁,李荣西,王香增,赵帮胜. 地球化学. 2019(05)
博士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页岩孔隙表征及控制因素[D]. 孙寅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2]榆社-武乡区块煤系气叠置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D]. 屈晓荣.中国矿业大学 2019
硕士论文
[1]延安地区山西组页岩气甜点预测[D]. 刘航.西安石油大学 2019
[2]延安地区延长组长7陆相页岩生气机理与模式[D]. 李荣堃.西安石油大学 2019
[3]湖相页岩气富集机理及主控因素探讨[D]. 赵耀.西安石油大学 2019
[4]延安地区陆相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页岩气意义[D]. 王汇智.西安石油大学 2019
[5]延安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储层特征与页岩气富集规律[D]. 何浩男.西安石油大学 2019
[6]山西临—洪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其成藏机理[D]. 于文龙.中国矿业大学 2019
[7]华北中元古代下马岭组层状菱铁矿与铁白云石结核:成因机制与古环境意义[D]. 吴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
[8]辽河东部凹陷南段沙三段天然气成藏机理类型与分布序列[D]. 王广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本文编号:3732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732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