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卧龙红色风化壳石英颗粒表面形态和粒度分布特征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5 10:44
本文选取了庄河曹家卧龙红色风化壳为研究对象。使用SEM扫描电镜观测了红色风化壳中石英砂的磨圆度及表面形态特征,分析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组合及伴随关系,结合了风化壳粒度参数及化学蚀变量,解译沉积物发育环境,并还原环境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曹家卧龙剖面风化壳红土及下伏棕黄土中的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相似度很高,二者磨圆度差,都以次棱角状为主。整体上红土中石英砂化学作用改造程度高于棕黄土中石英颗粒。两者石英砂表面皆以低突起为主,粘结颗粒普遍出现。(2)曹家卧龙风化壳中粘粒所占比例在1.27%-12.31%之间,平均含量为3.18%,粉粘比范围在9.28-24.29之间,平均粉粘比15.46。剖面从上到下,粉粘比数值变化频繁,说明红色风化壳发育过程中气候出现波动。曹家卧龙风化壳中值粒径为2.84φ-5.8φ,平均粒度介于3.17-5.83φ之间。风化壳频率曲线形态为多峰且不对称,偏度呈现正偏态,众数峰为粗粒峰,具备河流沉积物特征。观测到4-7个峰态,表明成土母岩的强烈不均一。粒度参数散点图显示,风化壳红土及下伏棕黄土源于下伏基岩原地风化。(3)辽东半岛四个剖面发育程度为:石...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路线
2 区域地理位置及样品采集
2.1 地理位置
2.2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2.2.1 气候特征
2.2.2 水系特征
2.2.3 植被特征
2.3 区域地质条件
2.3.1 地貌特征
2.3.2 大地构造背景
2.3.3 区域地层与岩性特征
2.4 采样点选择与样品采集
3 分析测试方法
3.1 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实验方法
3.2 石英统计分析方法
3.3 粒度分析实验方法
3.4 粒度参数计算方法
4 石英表面形态特征
4.1 磨圆度
4.2 机械成因特征
4.2.1 贝壳状断口
4.2.2 翻卷薄片,曲脊
4.2.3 麻点/麻面,碟形坑,新月形撞击坑
4.2.4 V形撞击坑,直或弯曲撞击沟,U形沟
4.2.5 平行节理面和平行阶
4.3 化学成因特征
4.3.1 溶蚀作用特征
4.3.2 沉淀作用特征
4.4 机械化学成因特征
4.4.1 低突起,中突起和高突起
4.4.2 粘接颗粒
4.5 成因特征对比
4.5.1 磨圆度对比
4.5.2 机械成因特征对比
4.5.3 化学成因对比
4.5.4 机械化学成因特征对比
4.6 环境颗粒百分比曲线
4.7 红色风化壳指示的古环境意义
5 粒度特征分析
5.1 曹家卧龙风化壳粒度组成
5.2 曹家卧龙剖面粒度频率分布曲线
5.3 曹家卧龙风化壳粒度参数
5.4 小结
6 辽东半岛风化壳
6.1 石英表面形态特征对比
6.1.1 磨圆度对比
6.1.2 机械成因特征对比
6.1.3 化学成因特征对比
6.1.4 机械化学特征对比
6.2 粒度特征对比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734832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路线
2 区域地理位置及样品采集
2.1 地理位置
2.2 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2.2.1 气候特征
2.2.2 水系特征
2.2.3 植被特征
2.3 区域地质条件
2.3.1 地貌特征
2.3.2 大地构造背景
2.3.3 区域地层与岩性特征
2.4 采样点选择与样品采集
3 分析测试方法
3.1 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实验方法
3.2 石英统计分析方法
3.3 粒度分析实验方法
3.4 粒度参数计算方法
4 石英表面形态特征
4.1 磨圆度
4.2 机械成因特征
4.2.1 贝壳状断口
4.2.2 翻卷薄片,曲脊
4.2.3 麻点/麻面,碟形坑,新月形撞击坑
4.2.4 V形撞击坑,直或弯曲撞击沟,U形沟
4.2.5 平行节理面和平行阶
4.3 化学成因特征
4.3.1 溶蚀作用特征
4.3.2 沉淀作用特征
4.4 机械化学成因特征
4.4.1 低突起,中突起和高突起
4.4.2 粘接颗粒
4.5 成因特征对比
4.5.1 磨圆度对比
4.5.2 机械成因特征对比
4.5.3 化学成因对比
4.5.4 机械化学成因特征对比
4.6 环境颗粒百分比曲线
4.7 红色风化壳指示的古环境意义
5 粒度特征分析
5.1 曹家卧龙风化壳粒度组成
5.2 曹家卧龙剖面粒度频率分布曲线
5.3 曹家卧龙风化壳粒度参数
5.4 小结
6 辽东半岛风化壳
6.1 石英表面形态特征对比
6.1.1 磨圆度对比
6.1.2 机械成因特征对比
6.1.3 化学成因特征对比
6.1.4 机械化学特征对比
6.2 粒度特征对比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734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734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