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地区黄棕色土沉积孢粉记录的环境变化
发布时间:2023-02-06 15:08
中亚热带地区是南方第四纪红土的重要分布区,关于红土类型、成因、环境记录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典型的加积型红土剖面上通常盖有一层“黄帽子”,普遍认为是晚更新以来的粉尘沉积,称黄棕色土。黄棕色沉积在长江南岸地区分布最广,层序最厚,具有加积属性,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加积型红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古环境研究的重要载体之一。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沉积环境、理化性质与成因、风化特征、物源研究等方面,但孢粉反演古气候方面的研究还十分薄弱。本文选择中亚热带典型的黄棕色土沉积,在探讨其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孢粉反演古气候的研究,以丰富中亚热带地区红土古环境研究成果。本文以皖南地区福禄镇(FLZ)、福家湾(FJW),赣北地区九江(JL)、沙河(SH)、海会(HHZC),浙中地区浦江再峰(PJZF)等6处加积型红土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在这些剖面的黄棕色土沉积层段选择孢粉分析样品76个,开展黄棕色沉积孢粉古植被重建研究。同时还在南京新港(XG)剖面、浙中地区汤溪(TX)、源东(YD)剖面上选取了28个下蜀黄土和11个均质红土孢粉分析样品,开展三者之间环境对比研究,以期能够厘清下蜀黄土、黄棕色土、均质红土三者的环...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第四纪红土的研究进展
1.3 孢粉在古气候变化中的应用
1.4 炭屑在气候变化中的应用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质地貌
2.2 气候水文
2.3 土壤植被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野外考察
3.2.2 实验方法
3.2.3 数据分析方法
4 中亚热带黄棕色土沉积特征
4.1 黄棕色土粒度组成
4.2 黄棕色土母质成因
4.3 典型剖面粒度纵向变化
5 孢粉和炭屑所记录的植被变化
5.1 孢粉鉴定的初步结果
5.2 典型剖面的孢粉组合特征
5.3 黄棕色土孢粉组合的区域差异
5.4 黄棕色土沉积中环纹藻的环境意义
5.5 炭屑统计初步结果
5.6 黄棕色土形成环境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中亚热带地区黄棕色土沉积中主要孢粉类型图版
致谢
本文编号:3736127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第四纪红土的研究进展
1.3 孢粉在古气候变化中的应用
1.4 炭屑在气候变化中的应用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质地貌
2.2 气候水文
2.3 土壤植被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野外考察
3.2.2 实验方法
3.2.3 数据分析方法
4 中亚热带黄棕色土沉积特征
4.1 黄棕色土粒度组成
4.2 黄棕色土母质成因
4.3 典型剖面粒度纵向变化
5 孢粉和炭屑所记录的植被变化
5.1 孢粉鉴定的初步结果
5.2 典型剖面的孢粉组合特征
5.3 黄棕色土孢粉组合的区域差异
5.4 黄棕色土沉积中环纹藻的环境意义
5.5 炭屑统计初步结果
5.6 黄棕色土形成环境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中亚热带地区黄棕色土沉积中主要孢粉类型图版
致谢
本文编号:3736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736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