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怒成矿带中段雄梅地区碰撞后含铜岩浆岩类型、时代及成因
发布时间:2023-02-13 15:05
雄梅地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申扎县,区内分布有舍索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雄梅斑岩型铜钼矿,以及桑日、苦嘎矽卡岩铜矿点,相应地发育多套含铜岩浆岩。本文通过系统的锆石U-Pb年龄、全岩Pb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厘定了这些含铜岩浆岩的时代和成因类型。初步查明它们先后形成于约110Ma(舍索,雄梅,苦嘎)和80Ma(桑日)两个岩浆活动阶段。雄梅地区岩浆活动的时代及源区具有明显的后碰撞阶段特征,其中雄梅矿区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具高铝、钙碱性特征,为由泥砂质沉积岩生成的S型花岗岩。舍索、桑日、苦嘎矿区的含矿岩体均为I型,显示原岩为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表明这些含矿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Th、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显示出俯冲沉积物组分对岩浆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在早白垩世时期,俯冲板片断离,大量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参与岩浆活动,促使上地壳组分熔融,携带大量成矿元素形成含矿岩浆岩,在近地表形成雄梅、舍索及桑日矿床;晚白垩世时期,加厚的岩石圈在重力作用下拆沉,减薄的岩石圈在上涌地幔的底侵作用下发生熔融,形成桑日矿床。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1 岩体地质与矿化
2 样品和分析方法
3 分析结果
3.1 锆石U-Pb年龄
3.2 主量元素特征
3.3 微量、稀土元素特征
3.4 铅同位素组成
4 讨论
4.1 成岩年代
4.2 岩石成因及岩浆源区
4.2.1 早白垩世岩石成因及岩浆源区
4.2.2 晚白垩世岩石成因及岩浆源区
4.3 地球动力学意义
4.4 成矿作用
5 结论
本文编号:3741946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1 岩体地质与矿化
2 样品和分析方法
3 分析结果
3.1 锆石U-Pb年龄
3.2 主量元素特征
3.3 微量、稀土元素特征
3.4 铅同位素组成
4 讨论
4.1 成岩年代
4.2 岩石成因及岩浆源区
4.2.1 早白垩世岩石成因及岩浆源区
4.2.2 晚白垩世岩石成因及岩浆源区
4.3 地球动力学意义
4.4 成矿作用
5 结论
本文编号:3741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741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