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探区长7、长9页岩地化特征及有利储层预测
发布时间:2023-04-08 05:51
本文以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及地球化学等学科为理论指导,通过对延长探区长7、长9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储层岩石学、储集空间及结构等特征的研究,力求找到预测有利储层的技术方法,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1.长7页岩有机碳含量峰值2%~6%,平均含量4.78%。长9页岩的有机碳含量峰值1.0%~7.0%,平均含量4.47%。长7和长9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与Ⅱ2为主,少量Ⅰ型和Ⅲ型。长7 Ro值在0.8%~1%之间,平均值0.9%;长9 Ro值在0.9%~1.1%之间,平均值为1.04%。碳同位素特征显示研究区页岩气为热成因的干酪根裂解气。2.长7、长9页岩的矿物组成具有相同的特征,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矿物、长石,此外还含少量碳酸盐、黄铁矿等。其中主要矿物石英平均含量30.8%,粘土矿物平均含量48.7%,长石平均含量13.5%。3.含粉砂质纹层的页岩粒间孔主要有碎屑颗粒间的原生粒间孔、粒间溶蚀扩大孔、晶间孔;粒内孔以粒内溶蚀孔为主,还发育有层间缝、铸模孔和黄铁矿集合体晶间孔;含有少量的有机质生烃孔。纯页岩的粒间孔以粘土矿物粒间孔为主,含有少量刚性颗粒压力影下的孔隙。粒内...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勘探开发现状
1.2.2 国内勘探开发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1.5 取得的成果
1.6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页岩发育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特征
2.1.1 构造单元的划分
2.1.2 构造演化阶段
2.2 区域地层特征
2.2.1 中生界延长组地层特征
2.2.2 延长组层序特征
2.3 沉积演化特征
第三章 地球化学特征
3.1 泥页岩有机质丰度评价
3.1.1 总有机碳含量
3.1.2 生烃潜量
3.1.3 氯仿沥青“A”
3.2 泥页岩有机质显微组分含量特征及类型划分
3.2.1 泥页岩显微组分含量及组成特征
3.2.2 有机质类型划分
3.3 泥页岩有机质成熟度
3.3.1 有机质热演化程度
3.3.2 泥页岩热解最高峰温分布特征
3.4 气体组分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3.4.1 页岩气的气体组分特征
3.4.2 气体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章 页岩储层特征
4.1 页岩储层岩石矿物特征
4.1.1 页岩矿物组成
4.1.2 页岩岩石学特征
4.2 页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结构
4.2.1 孔隙类型与特征
4.2.2 裂缝发育特征
4.2.3 孔隙结构特征
4.3 页岩储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3.1 岩心物性分析
4.3.2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4.4 页岩储层含气性特征
4.4.1 直接法
4.4.2 间接法
4.4.3 页岩气赋存状态分析
第五章 研究区有利页岩储层评价标准及有利区预测
5.1 有利页岩储层评价参数及评价标准
5.2 有利区优选
第六章 认识与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786140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勘探开发现状
1.2.2 国内勘探开发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1.5 取得的成果
1.6 完成的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页岩发育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特征
2.1.1 构造单元的划分
2.1.2 构造演化阶段
2.2 区域地层特征
2.2.1 中生界延长组地层特征
2.2.2 延长组层序特征
2.3 沉积演化特征
第三章 地球化学特征
3.1 泥页岩有机质丰度评价
3.1.1 总有机碳含量
3.1.2 生烃潜量
3.1.3 氯仿沥青“A”
3.2 泥页岩有机质显微组分含量特征及类型划分
3.2.1 泥页岩显微组分含量及组成特征
3.2.2 有机质类型划分
3.3 泥页岩有机质成熟度
3.3.1 有机质热演化程度
3.3.2 泥页岩热解最高峰温分布特征
3.4 气体组分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3.4.1 页岩气的气体组分特征
3.4.2 气体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章 页岩储层特征
4.1 页岩储层岩石矿物特征
4.1.1 页岩矿物组成
4.1.2 页岩岩石学特征
4.2 页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结构
4.2.1 孔隙类型与特征
4.2.2 裂缝发育特征
4.2.3 孔隙结构特征
4.3 页岩储层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4.3.1 岩心物性分析
4.3.2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4.4 页岩储层含气性特征
4.4.1 直接法
4.4.2 间接法
4.4.3 页岩气赋存状态分析
第五章 研究区有利页岩储层评价标准及有利区预测
5.1 有利页岩储层评价参数及评价标准
5.2 有利区优选
第六章 认识与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786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78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