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秦岭—大巴山构造地貌特征及动力学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28 03:56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生长过程,以及由大陆碰撞汇聚所产生的复杂的陆内构造及其深部过程一直是当今世界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秦岭-大巴山地区处于青藏高原向北东、东方向扩展的前缘部位,该地区的构造变形与地貌演化是解决青藏高原隆升的大陆动力学关键问题的窗口。与青藏高原的南北边界相比,秦岭-大巴山地区的现今地貌表现为弥散和不规则等特征,这种特征限制了我们对青藏高原生长的认识。而该地区所发育的地貌和水系是高原扩展过程的地质记录,也是联系地球深部过程与地表过程的纽带。因此,本文选择秦岭-大巴山地区的河流水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秦岭嘉陵江上游、渭河上游、秦岭北缘黑河流域、太白断裂以及大巴山地区等典型流域河流纵剖面、定量构造地貌参数的研究,最终取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西秦岭嘉陵江上游的地貌演化处于瞬时状态;岩性和降水条件对河流裂点发育和陡峭指数的影响是有限的,河流裂点的发育和陡峭指数的变化主要与区域构造抬升引起的基准面下降有关;而陡峭指数的空间分布表明,构造作用对地貌发育起了重要的塑造作用。(2)渭河上游的地貌演化也处于瞬时状态;河流纵剖面的演化受到构造作用引起的基准面变化的控制,裂点的分布特...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造山带隆升研究新进展
        1.2.2 定量构造地貌参数研究进展
        1.2.3 秦岭-大巴山晚新生代隆升研究进展
        1.2.4 秦岭-大巴山地区构造地貌研究的重要性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5 完成的工作量
    1.6 取得的成果与认识
第二章 晚新生代区域地质地貌概况
    2.1 区域构造背景
        2.1.1 西秦岭地质背景
        2.1.2 东秦岭地质背景
        2.1.3 大巴山地质概况
    2.2 区域地貌特征
        2.2.1 水系形态
        2.2.2 数字高程条带剖面
        2.2.3 层状地貌
    2.3 晚新生代断裂系统
第三章 西秦岭嘉陵江上游瞬时地貌发育特征
    3.1 引言
    3.2 数据与方法
        3.2.1 数据来源
        3.2.2 分析方法简介
    3.3 结果分析
        3.3.1 河流纵剖面分析
        3.3.2 陡峭指数的空间分布
    3.4 讨论
        3.4.1 瞬时地貌发育的控制因素
        3.4.2 瞬时地貌的构造成因
        3.4.3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貌演化的指示意义
    3.5 小结
第四章 渭河上游河流纵剖面发育特征
    4.1 引言
    4.2 结果分析
        4.2.1 河流纵剖面分析
        4.2.2 陡峭指数的空间分布
    4.3 讨论
        4.3.1 河流纵剖面对构造作用的响应
        4.3.2 侵蚀速率的空间差异
        4.3.3 构造意义
    4.4 小结
第五章 秦岭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地貌过程
    5.1 引言
    5.2 分析方法简介
        5.2.1 面积-高程积分(HI)
        5.2.2 河长坡降指标与Hack剖面
        5.2.3 河流纵剖面的函数拟合
    5.3 结果分析
        5.3.1 黑河流域地貌参数结果分析
        5.3.2 太白断裂两侧地貌参数结果分析
    5.4 数据解释
        5.4.1 黑河流域地貌参数的空间差异
        5.4.2 太白断裂两侧地貌参数的空间分布
    5.5 讨论
        5.5.1 秦岭北缘地貌参数所记录的构造过程
        5.5.2 秦岭北缘层状地貌的发育
        5.5.3 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物
        5.5.4 秦岭北缘晚新生代隆升机制
    5.6 小结
第六章 大巴山晚新生代构造变形
    6.1 引言
    6.2 分析方法简介
        6.2.1 地貌参数简介
        6.2.2 构造活动程度定量化评价
    6.3 结果分析
        6.3.1 地貌参数结果分析
        6.3.2 构造活动程度定量化评价结果
        6.3.3 典型地区河流纵剖面结果分析
    6.4 数据解释
        6.4.1 地貌参数的空间分布
        6.4.2 河流纵剖面特征
    6.5 讨论
        6.5.1 构造活动性的空间差异
        6.5.2 基岩的差异隆升
        6.5.3 汉江改道
        6.5.4 神农架地区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幅度和速度
        6.5.5 青藏高原向东生长的构造模式
    6.6 小结
第七章 秦岭-大巴山晚新生代构造地貌过程及其动力学意义
    7.1 秦岭-大巴山晚新生代构造地貌过程
    7.2 秦岭-大巴山晚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动力学机制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35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835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4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