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与城市地震风险评估与监测技术研究项目及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3-08-16 16:39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口与财富高度集中,城市向大型化、复杂化发展,在地震面前变得越发脆弱,而我国多数城市位于地震高危险区,灾害风险迅速攀升。充分借鉴国际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先进理念,结合当今智能技术,开展地震风险评估与监测技术研究,已成为我国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区域与城市地震风险评估与监测技术研究"以研发高性能区域与城市地震灾害监测及组网观测技术为手段,建立融合工程结构性态、社会和经济等多元信息的区域与城市大震风险动态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技术和软件系统平台,并开展应用示范,实现区域与城市地震灾害风险科学化、精准化和动态化评估,为显著提升我国抗御地震灾害风险能力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经过两年的研究,设计并生产了MEMS加速度计样品,提出了观测网络优化布置方法、典型结构台阵优化布设方案和改进的数据多跳路由算法数据传输模式;构建了RC构件可视损伤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Damage-Net,引入强跟踪滤波算法,实现了建筑结构体系时变物理参数的有效追踪,并建立了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方法;提出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数据异常探测方法、桥梁结构基于弹塑性耗能差率的损伤指数模型和基于卷积神经网...
【文章页数】:19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项目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1.1 研究目标及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
1.2 项目课题设置与研究思路
2 项目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成果
2.1 城市工程强震反应观测新型传感器及组网观测技术
2.1.1 高精度闭环型力平衡式MEMS加速度计
2.1.2 基于图像识别的结构地震损伤监测技术
2.1.3 工程结构强震观测网络结构优化技术
2.1.4 工程结构多功能强震反应观测台阵布设技术
2.1.5 区域与城市强震观测低功耗分布式智能监测组网技术
2.2 基于多元数据的建筑结构地震破坏监测和性态评估方法
2.2.1 基于图像和深度学习的RC构件地震破坏监测和震损识别技术
2.2.2 基于强震监测数据的建筑结构体系参数及损伤识别方法
2.2.3 建筑结构易损性动态分析模型
2.2.4 融合监测数据和动态分析模型的抗震性态评估方法
2.3 基于多元数据驱动的桥梁地震破坏监测和性态评估方法
2.3.1 基于多元数据驱动的桥梁地震破坏监测和性态评估方法
2.3.2 基于模型驱动的桥梁地震破坏监测和性态评估方法
2.3.3 多元数据与模型融合的桥梁地震破坏监测和性态评估方法
2.3.4 桥梁地震破坏监测和性态评估标准Benchmark模型设计
2.4 基于性态的区域与城市大震风险动态评价指标与评估体系
2.4.1 区域与城市风险清单(暴露性)收集处理技术
2.4.2 区域和城市地震易损性动态评价指标
2.4.3 区域与城市人员伤亡动态评价指标
2.4.4 区域和城市恢复能力动态评价指标
2.4.5 区域与城市大震灾害风险动态评估体系
2.5 区域与城市大震灾害监测技术及风险评估系统
2.5.1 基于物联网的区域桥梁监测组网技术
2.5.2 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地震动输入推断及震灾快速评估方法
2.5.3 区域与城市广域地震灾害评估技术及路网失效模式预测方法
2.5.4 区域桥梁群大震灾害网级监测及风险评估技术
2.5.5 城市建筑群大震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与软件系统
2.6 典型区域与城市示范
2.6.1 高烈度区重要建筑结构地震监测和风险评估应用示范
2.6.2 高烈度区桥梁地震监测和风险评估应用示范
2.6.3 高烈度区城市地震监测和风险评估应用示范
3 结语
本文编号:3842289
【文章页数】:19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1 项目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1.1 研究目标及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
1.2 项目课题设置与研究思路
2 项目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成果
2.1 城市工程强震反应观测新型传感器及组网观测技术
2.1.1 高精度闭环型力平衡式MEMS加速度计
2.1.2 基于图像识别的结构地震损伤监测技术
2.1.3 工程结构强震观测网络结构优化技术
2.1.4 工程结构多功能强震反应观测台阵布设技术
2.1.5 区域与城市强震观测低功耗分布式智能监测组网技术
2.2 基于多元数据的建筑结构地震破坏监测和性态评估方法
2.2.1 基于图像和深度学习的RC构件地震破坏监测和震损识别技术
2.2.2 基于强震监测数据的建筑结构体系参数及损伤识别方法
2.2.3 建筑结构易损性动态分析模型
2.2.4 融合监测数据和动态分析模型的抗震性态评估方法
2.3 基于多元数据驱动的桥梁地震破坏监测和性态评估方法
2.3.1 基于多元数据驱动的桥梁地震破坏监测和性态评估方法
2.3.2 基于模型驱动的桥梁地震破坏监测和性态评估方法
2.3.3 多元数据与模型融合的桥梁地震破坏监测和性态评估方法
2.3.4 桥梁地震破坏监测和性态评估标准Benchmark模型设计
2.4 基于性态的区域与城市大震风险动态评价指标与评估体系
2.4.1 区域与城市风险清单(暴露性)收集处理技术
2.4.2 区域和城市地震易损性动态评价指标
2.4.3 区域与城市人员伤亡动态评价指标
2.4.4 区域和城市恢复能力动态评价指标
2.4.5 区域与城市大震灾害风险动态评估体系
2.5 区域与城市大震灾害监测技术及风险评估系统
2.5.1 基于物联网的区域桥梁监测组网技术
2.5.2 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地震动输入推断及震灾快速评估方法
2.5.3 区域与城市广域地震灾害评估技术及路网失效模式预测方法
2.5.4 区域桥梁群大震灾害网级监测及风险评估技术
2.5.5 城市建筑群大震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与软件系统
2.6 典型区域与城市示范
2.6.1 高烈度区重要建筑结构地震监测和风险评估应用示范
2.6.2 高烈度区桥梁地震监测和风险评估应用示范
2.6.3 高烈度区城市地震监测和风险评估应用示范
3 结语
本文编号:3842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84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