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东部凹陷马19块东营组剩余油分布研究与挖潜措施
发布时间:2023-10-16 20:04
剩余油是指经过一段时间或一定程度的开采后,滞留在油藏储层中的油气。剩余石油储量对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剩余油预测是目前石油勘探开发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是油田开发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马19块东营组马圈子油层经过40余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含水已高达95%,87.23%的井因套变、套坏、出砂结蜡关井。高含水期油田开发与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认识剩余油,开采剩余油”。剩余油分布研究不仅要指出剩余油的分布状况,更要指出剩余油挖潜对象及技术。本文从开发地质学角度,运用精细油藏描述、微构造精细刻画、沉积微相精细解释、低电阻率油藏油气水识别等技术方法,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剩余油的形成原因、控制因素、分布特征和富集区域,找出剩余油的挖潜方案。研究认为马19块剩余油类型有两类,一类为受构造作用与储层沉积非均质性造成的剩余油,另一类为未列入开发方案的剩余油。主要受构造作用和沉积作用两方面控制。分流河道砂体侧缘,河道间薄层砂、前缘薄层砂,正韵律油层中上部,断层断棱附近,微高点、微断鼻等上凸构造,断层夹角附近,平行断层间断块部位,是剩余油的富集区域。在目标区域,剩余油的开发采用部署侧...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0.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地层层序划分
1.2 沉积特征
1.2.1 沉积背景
1.2.2 沉积模式及微相划分
1.2.3 沉积演化特征
1.3 构造格局及断裂特征
1.3.1 断裂特征
第二章 油藏及储集层特征
2.1 油藏流体特征
2.1.1 原油性质
2.1.2 天然气性质
2.1.3 地层水性质
2.2 储集层特征
2.2.1 储层岩石学特征
2.2.2 储层分布特征
2.2.3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2.2.4 储层低电阻率研究
2.2.5 储层反演
第三章 剩余油控制因素分析
3.1 构造特征控制剩余油的分布
3.2 沉积微相控制剩余油分布
第四章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4.1 开发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4.1.1 开发情况简介
4.1.2 油井生产特征
4.1.3 注水生产特征
4.1.4 存在主要问题
4.2 剩余油潜力分析
4.3 剩余油研究方法
4.4 剩余油分布特征
第五章 剩余油挖潜方案研究
5.1 井位部署
5.1.1 老井挖潜
5.1.2 新井部署
5.2 测井二次解释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54560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0.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地层层序划分
1.2 沉积特征
1.2.1 沉积背景
1.2.2 沉积模式及微相划分
1.2.3 沉积演化特征
1.3 构造格局及断裂特征
1.3.1 断裂特征
第二章 油藏及储集层特征
2.1 油藏流体特征
2.1.1 原油性质
2.1.2 天然气性质
2.1.3 地层水性质
2.2 储集层特征
2.2.1 储层岩石学特征
2.2.2 储层分布特征
2.2.3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2.2.4 储层低电阻率研究
2.2.5 储层反演
第三章 剩余油控制因素分析
3.1 构造特征控制剩余油的分布
3.2 沉积微相控制剩余油分布
第四章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4.1 开发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4.1.1 开发情况简介
4.1.2 油井生产特征
4.1.3 注水生产特征
4.1.4 存在主要问题
4.2 剩余油潜力分析
4.3 剩余油研究方法
4.4 剩余油分布特征
第五章 剩余油挖潜方案研究
5.1 井位部署
5.1.1 老井挖潜
5.1.2 新井部署
5.2 测井二次解释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54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85456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