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弧后地区新生代构造迁移的深部地震证据
发布时间:2024-01-29 19:18
为了研究西太平洋弧后边缘海盆地的深部构造特征,于2015年在东海琉球岛弧弧后地区布设了一条穿过东海陆架盆地、钓鱼岛隆褶带、南冲绳海槽地区和琉球岛弧的主动源广角反射/折射深部地震剖面.利用走时正演和反演的方法得到的二维速度结构模型展现了西太平洋边缘弧后地区莫霍面的深度由东海陆架地区的大于30 km显著抬升至南冲绳海槽轴部的约16 km,地壳高度拉张减薄,并存在一系列显著的不连续下地壳高速体,速度达6.8~7.3 km/s,这是地幔上涌的显著表现.模型从深部结构角度展现了新生代以来西太平洋弧后盆地扩张中心的变迁,证实了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内深部上涌的软流圈在弧后拉张过程中不断地向洋跃迁,形成自西向东的构造迁移,并带动岩石圈进行幕式伸展,认为新生代向洋变新的构造迁移是太平洋俯冲带后撤引起的一系列弧后深-浅部地球动力效应.
【文章页数】:13 页
本文编号:3888691
【文章页数】:13 页
图3(a)OBS24站位垂直分量地震记录剖面;(b)射线追踪情况;(c)走时拟合情况
图4(a)OBS2015正演P波速度模型;(b)射线密度模型;(c)走时拟合结果
图6东海弧后盆地扩张动力学机制模型
图1(a)西太平洋构造简图;(b)东海及邻区构造区划图
本文编号:3888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888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