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漳县强震前的跨断层短临异常及亚失稳状态特征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图1本研究所涉及的跨断层场地、GPS连续站、断裂、块体与地震的分布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地震局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建有60多处跨断层流动短水准场地,以监测断层两盘的垂向相对运动,每年3、7、11月实施观测,测线长度为数百m至约1km。在测区及其附近发生5.5级以上地震前多观测到异于常态的变化(陈兵等,2000;江在森等,2001;张希等,....
图2岷县漳县地震前典型的跨断层异常观测曲线(用红点标注异常)
西秦岭构造区位于图1所示的柴达木-陇西块体的东部,即陇西块体上,经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断裂与巴颜喀拉块体相接,由北至南分布有西秦岭北缘断裂、临潭-宕昌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迭部-白龙江断裂、成县盆地北缘断裂、文县断裂等多条断裂,断裂发育与活动的主要外部动力为巴颜喀拉块体的近S....
图3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的跨断层短水准异常动态分布
图3为岷县漳县震前2012年7月、11月与2013年3月、7月13—21日4期观测的正断层型、逆断层型变化和正断层型、逆断层型异常分布。根据相邻2期的水准高差变化可得到4个月观测间隔期内场地的正断层型((di-di-1)>0)或逆断层型((di-di-1)<0)活动特性,用红色或....
图4震前2~4d观测到的跨断层短临异常
为突显震前短临异常,图4绘制了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的高差变化(2012年11月统一为0值)。四店、毛羽沟、麻界滩为震前数天观测到的新异常,其测点均为基岩点,更为可靠;口子门、毛集测段一端为基岩点,另一端为土中点,但点位稳定,2013年3—7月先逆断、后正断,形成尖点....
本文编号:3906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906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