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及新疆地区二叠纪至三叠纪海洋、陆地古群落模拟及海洋氧化还原环境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20 04:35
二叠纪—三叠纪(P-Tr)是地球生命演化的关键转折时期,期间地球上发生了数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和极端气候环境灾变事件,强烈重塑了生态系统的演化轨迹。对这些极端事件原因、后果以及彼此之间相互影响机制的探索是全球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以我国华南和新疆北部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实际地层记录和区域数据库为基础从生物与环境两个层次揭示生态系统在此重大关键转折期的演化模式与规律。其中,生物演化离不开其群落内部种间作用的驱动,古群落组成和结构的改变对其稳定性和灾后恢复力有重要影响,决定了群落对外界环境波动的抗灾能力,从而影响生物演化的方向。因此,本论文选择二叠纪-三叠纪古生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引入功能群和古食物链网概念,通过利用目前国际最新的古食物网模拟分析方法—Cascading Extinction on Graphs(CEG)数学模型,揭示古群落内部的种间关系以及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稳定之间关系,最终有效地模拟该时期海洋、陆地古群落的动力学过程以及他们的稳定性和灾后恢复力。在古环境研究方面,本论文重点关注草莓状黄铁矿分析在恢复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方面的应用,重点对该方法的原理、实验过程进行了...
【文章页数】:2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全球二叠纪中期至三叠纪重大气候、环境事件及海洋、陆地生态系统演化综述
1.2 古生物群落动态模拟研究现状
1.3 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研究现状
1.4 目前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1.4.1 古群落稳定性与生物大灭绝和复苏过程
1.4.2 二叠纪-三叠纪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幕式变化
1.5 选题目的和研究内容
1.6 完成工作量统计
第二章 古生物群落数学模拟原理、方法与过程
2.1 古生物数据库的建立
2.1.1 分类学数据
2.1.2 形态学、古生态学数据
2.2 古食物网重建的可靠性分析
2.3 种一级的古食物网重建
2.4 古群落动态的数学模拟—Cascading Extinction on Graphs (CEG)模型介绍
第三章 新疆北部中二叠世-早侏罗世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3.1 研究区古地理背景
3.2 新疆北部中二叠世-早侏罗世陆地生态系统古食物网重建
3.2.1 新疆北部中二叠世-早侏罗世化石数据库
3.2.2 化石记录完整性的检验
3.2.3 新疆北部中二叠世-早侏罗世古食物网特征
3.3 中二叠世-早侏罗世古群落组成与对比分析
3.3.1 分析方法
3.3.2 分析结果
3.4 CEG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
3.4.1 分析方法
3.4.2 分析结果
3.5 陆地古生态系统稳定性在中显生宙三次生物大灭绝前、后的变化
3.5.1 瓜德鲁普世末生物大灭绝
3.5.2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和复苏
3.5.3 三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3.5.4 与非洲南部古群落动态的对比
第四章 华南地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4.1 研究区的古地理背景
4.2 华南地区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重建
4.2.1 华南地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化石数据库
4.2.2 华南地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古食物网特征
4.3 古群落结构对比分析
4.4 CEG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
4.5 二叠纪至三叠纪海洋古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特征
4.5.1 华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古群落稳定性的变化
4.5.2 青岩地区早中三叠世海洋无脊椎动物古群落稳定性的变化
4.5.3 华南地区早中三叠世海洋脊椎动物古群落稳定性的变化
第五章 草莓状黄铁矿方法恢复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原理、方法和实例
5.1 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分布指示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原理
5.1.1 草莓状黄铁矿的形成机理
5.1.2 草莓状黄铁矿粒径指示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原理及分析方法
5.1.3 草莓状黄铁矿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
5.2 草莓状黄铁矿样品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5.2.1 样品制备
5.2.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及能谱分析
5.3 后期氧化作用对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大小的影响评价
5.3.1 草莓状黄铁矿的氧化特征
5.3.2 氧化作用对草莓状黄铁矿粒径的影响评价
5.4 应用草莓状黄铁矿方法恢复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个例研究
5.4.1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
5.4.2 印度克什米尔Guryul Ravine剖面
5.4.3 印度克什米尔Barus Spur剖面
5.5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两幕式的海洋缺氧事件及生物的响应
5.5.1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变化的全球对比
5.5.2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洋两幕式缺氧事件及生物的响应
第六章 华南斜坡相地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演变历史.
6.1 研究剖面介绍
6.1.1 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和马家山南坡剖面
6.1.4 贵州贵阳青岩剖面
6.2 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变化与海洋氧化还原状态解释
6.2.2 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
6.2.3 安徽巢湖马家山南坡剖面
6.2.4 贵州贵阳青岩剖面
6.3 华南斜坡相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演变历史
6.3.1 长兴期末到Smithian亚期末
6.3.2 中-晚Spathian亚期
6.3.3 早-中安尼期
6.4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海洋不同沉积相区氧化-还原状态对比研究
第七章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的环境影响机制
7.1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及环境响应
7.2 早-中三叠世生物的复苏及环境响应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本文编号:3932968
【文章页数】:2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作者简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全球二叠纪中期至三叠纪重大气候、环境事件及海洋、陆地生态系统演化综述
1.2 古生物群落动态模拟研究现状
1.3 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研究现状
1.4 目前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1.4.1 古群落稳定性与生物大灭绝和复苏过程
1.4.2 二叠纪-三叠纪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幕式变化
1.5 选题目的和研究内容
1.6 完成工作量统计
第二章 古生物群落数学模拟原理、方法与过程
2.1 古生物数据库的建立
2.1.1 分类学数据
2.1.2 形态学、古生态学数据
2.2 古食物网重建的可靠性分析
2.3 种一级的古食物网重建
2.4 古群落动态的数学模拟—Cascading Extinction on Graphs (CEG)模型介绍
第三章 新疆北部中二叠世-早侏罗世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3.1 研究区古地理背景
3.2 新疆北部中二叠世-早侏罗世陆地生态系统古食物网重建
3.2.1 新疆北部中二叠世-早侏罗世化石数据库
3.2.2 化石记录完整性的检验
3.2.3 新疆北部中二叠世-早侏罗世古食物网特征
3.3 中二叠世-早侏罗世古群落组成与对比分析
3.3.1 分析方法
3.3.2 分析结果
3.4 CEG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
3.4.1 分析方法
3.4.2 分析结果
3.5 陆地古生态系统稳定性在中显生宙三次生物大灭绝前、后的变化
3.5.1 瓜德鲁普世末生物大灭绝
3.5.2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和复苏
3.5.3 三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3.5.4 与非洲南部古群落动态的对比
第四章 华南地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4.1 研究区的古地理背景
4.2 华南地区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重建
4.2.1 华南地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化石数据库
4.2.2 华南地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古食物网特征
4.3 古群落结构对比分析
4.4 CEG模拟结果及对比分析
4.5 二叠纪至三叠纪海洋古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特征
4.5.1 华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古群落稳定性的变化
4.5.2 青岩地区早中三叠世海洋无脊椎动物古群落稳定性的变化
4.5.3 华南地区早中三叠世海洋脊椎动物古群落稳定性的变化
第五章 草莓状黄铁矿方法恢复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原理、方法和实例
5.1 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分布指示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原理
5.1.1 草莓状黄铁矿的形成机理
5.1.2 草莓状黄铁矿粒径指示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原理及分析方法
5.1.3 草莓状黄铁矿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
5.2 草莓状黄铁矿样品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
5.2.1 样品制备
5.2.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及能谱分析
5.3 后期氧化作用对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大小的影响评价
5.3.1 草莓状黄铁矿的氧化特征
5.3.2 氧化作用对草莓状黄铁矿粒径的影响评价
5.4 应用草莓状黄铁矿方法恢复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个例研究
5.4.1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
5.4.2 印度克什米尔Guryul Ravine剖面
5.4.3 印度克什米尔Barus Spur剖面
5.5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两幕式的海洋缺氧事件及生物的响应
5.5.1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变化的全球对比
5.5.2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海洋两幕式缺氧事件及生物的响应
第六章 华南斜坡相地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演变历史.
6.1 研究剖面介绍
6.1.1 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和马家山南坡剖面
6.1.4 贵州贵阳青岩剖面
6.2 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变化与海洋氧化还原状态解释
6.2.2 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
6.2.3 安徽巢湖马家山南坡剖面
6.2.4 贵州贵阳青岩剖面
6.3 华南斜坡相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演变历史
6.3.1 长兴期末到Smithian亚期末
6.3.2 中-晚Spathian亚期
6.3.3 早-中安尼期
6.4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海洋不同沉积相区氧化-还原状态对比研究
第七章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的环境影响机制
7.1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及环境响应
7.2 早-中三叠世生物的复苏及环境响应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本文编号:3932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93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