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S波分裂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
发布时间:2024-04-14 04:02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区域,其岩石圈变形特征对于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变形机制及其扩展范围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地震波各向异性能很好地反映上地幔的变形特征。因此,本文对布设在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的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进行S波分裂研究,获得了研究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以及该区岩石圈地幔的变形特征信息。S波分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震波各向异性来自于上地幔,区内不同构造单元上地幔各向异性方向不尽相同。快波方向分布显示,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西缘以及贺兰构造带北段的快波方向主要表现为NW-SE向,与前人在银川地堑和贺兰构造带中、北部得到的NW-SE向的上地幔各向异性方向一致,显示这些地区岩石圈地幔变形一致,是由印度-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后向北持续挤压造成的。因而,该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影响范围可能已到达贺兰构造带北段。阿拉善地块内部快波方向显示为NE-SW向,与阿拉善地块北部存在的北东向展布的晚古生代岩浆岩方向一致,表明该NE-SW向的快波方向可能代表地是“化石”各向异性,是晚古生代阿拉善地块受到古亚洲洋闭合作用的结果。此外,鄂尔多斯地块...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与研究现状
2.1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基本地质背景
2.2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构造演化
2.3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地球物理研究成果
2.3.1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
2.3.2 研究区岩石圈及其软流圈各向异性特征
2.4 科学问题 第三章 剪切波分裂的原理和方法
3.1 地震波各向异性
3.1.1 地震波各向异性的成因
3.1.2 不同深度地震波各向异性的形成机制
3.2 剪切波分裂的原理
3.3 剪切波分裂方法
3.3.1 旋转相关法(RC法)
3.3.2 最小能量法(SC法)
3.3.3 特征值法(EV法)
3.3.4 剪切波分裂方法的选取 第四章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剪切波分裂研究
4.1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构造及流动台站分布
4.2 地震波形数据处理与分析
4.2.1 地震波形数据的预处理
4.2.2 地震波形的S波分裂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剪切波分裂计算结果
4.3.2 各向异性层深度
4.3.3 南北构造带北段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及其意义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954084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与研究现状
2.1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基本地质背景
2.2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构造演化
2.3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地球物理研究成果
2.3.1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
2.3.2 研究区岩石圈及其软流圈各向异性特征
2.4 科学问题 第三章 剪切波分裂的原理和方法
3.1 地震波各向异性
3.1.1 地震波各向异性的成因
3.1.2 不同深度地震波各向异性的形成机制
3.2 剪切波分裂的原理
3.3 剪切波分裂方法
3.3.1 旋转相关法(RC法)
3.3.2 最小能量法(SC法)
3.3.3 特征值法(EV法)
3.3.4 剪切波分裂方法的选取 第四章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剪切波分裂研究
4.1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构造及流动台站分布
4.2 地震波形数据处理与分析
4.2.1 地震波形数据的预处理
4.2.2 地震波形的S波分裂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剪切波分裂计算结果
4.3.2 各向异性层深度
4.3.3 南北构造带北段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及其意义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954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3954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