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北川震后重建居民点的地质灾害灾情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14 00:09

  本文关键词:北川震后重建居民点的地质灾害灾情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北川羌族自治县是2008年“5.12”地震的极重灾区之一,其境内的各居民点遭到了地震的严重破坏,经过3年多的灾后重建,该县受灾的居民点已得到快速的重建。由于自然环境尚未稳定,再加上近几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一些潜在的威胁逐渐暴露出来,在震后重建的居民点周围发生了大量的灾害性事件,特别是2013年的“7.9”洪灾之后,北川境内的地质灾害事件全面爆发,给重建居民点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以2013年“7.9”洪灾之后的灾情普查数据、北川的土地利用图、地震构造分布图及北川DEM为基础数据,利用GIS技术,使用近邻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评价了北川境内居民点的地质灾害特征及灾情情况,为地方政府制定出科学的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基本依据。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的研究成果;(1)通过北川羌族自治县重建居民点周围的地质灾害的特征分析,发现该县地质灾害具有数量大、类型多、分布集聚、密度大、规模小、危害大等特点。在县域中东部集中分布,即坝底乡、墩上乡、小坝乡、陈家坝乡、曲山镇等乡镇。泥石流灾害易发生在海拔较低、坡度较缓的区域,而高程在1000-2000m之间且坡度在25°-35°的陡坡区域则是崩滑类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其中81%的灾害点位于河流1km缓冲区之内,且57%的灾害点距河流的距离小于0.5km。42%的地质灾害点都位于断层5km缓冲区之内,且离断层越近,灾害点分布越多。(2)使用近邻分析法提取出研究区受到地质灾害点威胁的居民点,其斑块共1016个,占居民点斑块总数的5.702%,主要分布在县域的中部及东部地区。受威胁的居民点的分布和整个居民点的分布情况正相关,受高程、坡度等地形因素的影响较小,但受断层的影响较大。(3)根据各居民点斑块的灾情指数值的大小将其划分为灾情轻微、较重、严重和极严重四个等级。评价的结果表明,受威胁的居民点中地质灾害灾情严重的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县域东边的陈家坝乡,并沿西南方向延伸的曲山镇、擂鼓镇以及县域中的片口乡、开坪乡、坝底乡和禹里镇。灾情极重的居民点有45个、灾情严重的居民点有64个、灾情较重的居民点有775个、灾情较轻的居民点有132个。(4)根据灾情评价的结果,对北川羌族自治县重建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防预及治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1.对于灾情极重的居民点,政府可直接实施避让搬迁的政策。2.对于地质灾害灾情严重的居民点,若地质灾害点有被完全治理的可能性,则实施工程治理,若没有被完全治理的可能性,则组织群众避让搬迁。3.对地质灾害灾情一般及较轻的居民点,可实施适当的工程治理措施来保障居民点的安全。4.加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系统建设,在政府指导下,发动群众,群测群防,不断提高灾害的预警水平,确保居民点的安全。
【关键词】:重建居民点 地质灾害 灾情评价 北川羌族自治县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9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1章 绪论13-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6-17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17-19
  • 1.3.1 研究目标17-18
  • 1.3.2 研究内容18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8-19
  • 1.4 技术路线19-20
  • 1.5 课题创新性20-21
  • 1.6 本章小结21-22
  • 第2章 研究区及数据22-28
  • 2.1 研究区概况22-24
  • 2.1.1 地理位置22-23
  • 2.1.2 自然环境23
  • 2.1.3 社会经济23-24
  •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24-28
  • 2.2.1 数据来源24
  • 2.2.2 土地利用因子及断层因子的提取24-25
  • 2.2.3 地形因子提取及分级25-27
  • 2.2.4 地质灾害数据处理27-28
  • 第3章 地质灾害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28-36
  • 3.1 地质灾害数量及类型28-29
  • 3.2 地质灾害规模与险情特征29
  • 3.3 不同地质灾害种类的特征29-31
  • 3.3.1 滑坡29-30
  • 3.3.2 泥石流30
  • 3.3.3 崩塌30
  • 3.3.4 不稳定斜坡、危岩、地面沉降30-31
  • 3.4 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31-35
  • 3.4.1 地质灾害密度特征31
  • 3.4.2 各乡镇地质灾害分布特征31-33
  • 3.4.3 地质灾害的地形因子特征33-34
  • 3.4.4 地质灾害与水系关系特征34-35
  • 3.4.5 地质灾害与断层关系特征35
  • 3.5 本章小结35-36
  • 第4章 受地质灾害威胁居民点的提取及其特征36-43
  • 4.1 重建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36-39
  • 4.1.1 居民点的分布模式36
  • 4.1.2 地形因素影响下的居民点分布特征36-37
  • 4.1.3 居民点沿道路及水系的分布特征37-39
  • 4.1.4 居民点分布与耕地关系39
  • 4.2 受威胁居民点的提取方法39-40
  • 4.3 受威胁居民点的分布特征40-41
  • 4.4 受威胁居民点的地形因子特征41-42
  • 4.5 受威胁居民点与断层关系42
  • 4.6 本章小结42-43
  • 第5章 重建居民点的地质灾害灾情评价43-50
  • 5.1 评价方法43-45
  • 5.1.1 主成分分析法模型43-44
  • 5.1.2 主成分分析法步骤44-45
  • 5.2 评价单元及评价指标的确定45-46
  • 5.2.1 评价单元45
  • 5.2.2 评价指标45-46
  • 5.3 评价步骤46-48
  • 5.3.1 指标标准化处理46
  • 5.3.2 KMO和Bartlett的检验46
  • 5.3.3 方差贡献率和确定主成分46-47
  • 5.3.4 因子载荷矩阵47
  • 5.3.5 主成分得分系数及综合指标47-48
  • 5.4 评价结果48-49
  • 5.5 本章小结49-50
  • 结论与建议50-54
  • 结论50-52
  • 建议52-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村人民公社居民点的规模及其配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8年02期

2 吴军;;县域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研究——以山东邹城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3期

3 潘娟;邱道持;尹娟;;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居民点用地选址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9期

4 王筱明;郑新奇;;县域城乡居民点用地整治布局优化研究——以山东省济阳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5 周婧;杨庆媛;信桂新;冯应斌;戴佩淇;;贫困山区农户兼业行为及其居民点用地形态——基于重庆市云阳县568户农户调查[J];地理研究;2010年10期

6 王君兰,汪建敏;宁夏干旱区新建绿洲村镇居民点与基础设施布局初探[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7年02期

7 张凤荣,安萍莉;未来10年我国不同生态区居民点建设占用耕地预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2期

8 李玉恒;;内蒙古厅:废弃地复垦列为“一号工程”[J];西部资源;2013年01期

9 王成,武红,徐化成,郑均宝,周怀军;太行山区河谷内居民点的特征及其分布格局的研究——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2期

10 覃瑜;师学义;;利用Voronoi图的城乡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J];测绘科学;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江文亚;郑新奇;郭珍洁;刘敬玉;;条件限制下的居民点潜力测算——以成都市葛仙山镇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2 林范农;;莆田市新农村建设居民点用地规划管理研究[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庆媛;;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分析——基于对重庆市云阳县564户农户的调查[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金超;李荣书;;过渡安置点——灾后重建不容回避的问题[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记者 景后寅;把保护耕地作为头等大事抓[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2 河北省国土资源利用规划院 余宝林;合理利用土地 推进城镇建设[N];河北科技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童行倩;俄罗斯:五大亮点吸引外资[N];中国化工报;2006年

4 韩城市市长 张建中;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走节约集约之路[N];陕西日报;2014年

5 通讯员 相子瑞;盘活“沉淀土地” 集约利用资源[N];大众科技报;2009年

6 本报通讯员 相子瑞;盘活“沉淀土地” 集约利用资源[N];德州日报;2009年

7 相子瑞;盘活“沉淀土地”集约利用资源[N];农民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殷湖北;景区农民居民点规划与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雅茜;北川震后重建居民点的地质灾害灾情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何芝颖;普格县居民点信息提取及空间布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3 杜蕾;黑龙江省垦区与农区居民点体系对比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4 孟凡浩;富锦市城乡居民点体系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5 柏玲玲;山地传统村落居民点空间分析与布局优化[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6 贺跃汉;城乡统筹背景下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城乡居民点体系重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凤娟;连队居民点整治效益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8 肖绪培;农牧交错带村域居民点演化机制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9 万宁;哈尔滨市新农村建设中居民点用地需求与整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10 杨欣瑜;铜川中心城市城乡居民点统筹布局模式及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北川震后重建居民点的地质灾害灾情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7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47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d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