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增生杂岩色拉岩组的构造样式及时代探讨
本文关键词: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增生杂岩色拉岩组的构造样式及时代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研究主体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出露的洛林岩群和色拉岩组的地质特征。洛林岩群是一套多期强烈变形、绿片岩相变质的无序复理石地层,为典型俯冲增生楔建造。洛林岩群下分四个岩组由北向南依次为:桑东岩组(T_3s.)、普姆岩组(T_3p.)、江惹岩组(T_3j.)、帮浪岩组(T_3b.)。其岩石组合可分两大类:一类是蛇绿构造混杂岩,另一类是构造-岩石地层。色拉岩组(C_s)以细碎屑岩为主,夹大量基性岩块体,各岩性间均为强糜棱岩带,早期变质作用达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晚期发生了普遍的低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局部有早期变质作用残留。色拉岩组(C_s)构造侵位于洛林岩群之中,东西向位于洛林岩群江惹岩组和邦浪岩组之间,是区域主期构造期(碰撞期)过程中被挤出的深变质地体。色拉岩组有一组单一且稳定的新生面理S_2。北侧边界断层向南缓倾,倾角30°左右。另外色拉岩组对与其相邻的岩组有构造影响:1、色拉岩组南侧与帮浪岩组的边界断层两侧处的地层中几乎每个露头上均可见同时表现逆冲和下滑的两种构造现象;2、色拉岩组对北侧的江惹岩组有明显的向上牵引变形。本文通过同位素测年对色拉岩组的年龄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年龄在360Ma左右,暂定为石炭纪。本文对色拉岩组及洛林岩群的构造意义进行了讨论,得出色拉岩组是区域早期构造阶段(俯冲期)被带入到深层地下,经过深层变质作用在后期(碰撞期)阶段被挤出的一套深变质岩。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结合带 色拉岩组 洛林岩群 构造侵位 同位素测年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83;P588.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选题依据9
- 1.2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9-10
- 1.3 研究现状10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0-11
- 1.4.1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研究10-11
- 1.4.2 区域构造与色拉岩组构造关系研究11
- 1.5 完成工作量及创新点11-13
- 1.5.1 完成工作量11
- 1.5.2 论文的创新成果11-13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13-28
- 2.1 区域地理位置13-14
- 2.2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14-15
- 2.3 区域地层区划15-16
- 2.4 区域地层单位划分16-24
- 2.4.1 拉萨-曲沃地层分区18-20
- 2.4.2 喜马拉雅地层区康马-隆子地层分区地层20-21
- 2.4.3 印度河-雅鲁藏布江地层区地层21-23
- 2.4.4 第四系23-24
- 2.5 区域构造24-25
- 2.6 区域侵入岩25-28
- 2.6.1 冈底斯地块侵入岩体25-26
- 2.6.2 雅江结合带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床)脉26-27
- 2.6.3 喜马拉雅地块中的基性、酸性岩床27-28
- 第三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28-35
- 3.1 研究区地层28-33
- 3.1.1 洛林岩群28-32
- 3.1.2 石炭纪色拉岩组32-33
- 3.2 研究区构造33-34
- 3.3 额阿桑蛇绿岩34-35
- 第四章 色拉岩组的构造变形特征35-47
- 4.1 色拉岩组构造样式35-37
- 4.2 构造阶段37-47
- 4.2.1 俯冲期构造39-42
- 4.2.2 碰撞期构造42-47
- 第五章 色拉岩组同位素年代分析47-54
- 5.1 色拉岩组锆石LA-ICP-MS测年47-54
- 第六章 构造意义54-55
- 第七章 结论55-56
- 致谢56-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振辉;矾山磷矿岩体工程地质岩组研究[J];化工地质;1993年03期
2 姜光熹;刘兆霞;;一种制作岩组图的新方法[J];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1982年03期
3 G.W.Morrison ,于学元;橄榄安粗岩组合的特征和构造位置[J];地质地球化学;1981年01期
4 丁见广;张保平;申开洪;;河南商城石门冲岩组的归属[J];世界地质;2009年04期
5 姚华舟,盛贤才;对地层学中“岩组”含义的商榷[J];华南地质与矿产;1998年04期
6 何照波;宁蒗任家湾岩组及其周边伸展滑覆构造的发现[J];云南地质;2002年02期
7 苏春乾,李勇,刘继庆,王瑶培,崔建军,张忠义;甘肃文县秧田坝岩组的重新厘定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05年05期
8 张梧荫;万家寨引黄工程岩头寺贾堡地层岩组划分[J];山西水利;2004年04期
9 晏同珍;滑坡预测预报的基础及我国主要滑坡岩组特征的确定[J];地球科学;1985年01期
10 俞维贤,安晓文,胡耀雄,孟雁;云南丽江地区断裂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J];地震研究;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光熹;刘兆霞;;一种制作岩组图的新方法[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3)[C];1982年
2 姜光熹;刘兆霞;;一种制作岩组图的新方法[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3 许兵;李毓瑞;;论岩体结构的物质基础——工程地质岩组研究[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4 杜远生;;广西北海涠洲岛第四纪湖光岩组与火山活动有关的震积岩[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祝传兵;王伶俐;;云南怒江流域河谷岸坡结构特征及稳定性评价[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钱诚;“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N];贵州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鑫;西藏仲巴地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放射虫生物地层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于海平;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增生杂岩色拉岩组的构造样式及时代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徐兴全;西藏荣玛乡擦蒙岩组变质砂岩物源分析及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孙喜辉;西藏亚丹地区原“展金岩组”时代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关键词: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增生杂岩色拉岩组的构造样式及时代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4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54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