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烈度评定与断层破裂长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仪器烈度评定与断层破裂长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总结和分析了美国、日本、中国(含大陆与台湾地区)地震仪器烈度的估算方法,针对记录峰值异常偏高的情况,采用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联合估算的仪器烈度通常会出现偏高的问题,本文采用有效峰值加速度(EPA)、有效峰值速度(EPV)计算仪器烈度。采用本文方法计算了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的仪器烈度分布,与实际烈度分布基本一致。本文重点比较分析了上述两类方法对集集地震烈度计算结果,发现EPV单独确定的烈度圈在高烈度区(Ⅶ~Ⅹ度区)要小于PGV确定的烈度范围;低烈度区(Ⅳ~Ⅵ度区)的范围则与PGV确定的相应区域大致相等;EPA、EPV联合计算的仪器烈度值等于或比PGA、PGV联合计算的仪器烈度值小一度,这说明在某些峰值特殊情况下使用本文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烈度估值偏高的倾向。本文还通过汶川地震的部分强震记录计算仪器烈度,补充验证上述结果。在缺少强震观测台站地区,需要利用震源处破裂长度估计烈度的分布。本文搜集和整理了中国132个地震震级与破裂长度的参数,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震级与破裂长度之间的经验公式,可在今后参考使用。同时发现对地表破裂长度,面波震级的相关性要高于矩震级;对余震确定的震源破裂长度,矩震级要比面波震级有更高的相关性。
【关键词】:烈度速报 仪器烈度 有效峰值加速度 有效峰值速度
【学位授予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15.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引言9-11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2 章节安排及其研究内容10-11
- 第二章 国内外仪器烈度研究现状11-23
- 2.1 国内外仪器烈度的计算方法11-19
- 2.2 有效峰值加速度与有效峰值速度19-20
- 2.3 小结20-23
- 第三章 震级与破裂长度关系研究23-37
- 3.1 资料与分析23-26
- 3.2 数据的回归分析26-35
- 3.3 小结35-37
- 第四章 仪器烈度计算方法应用及研究37-59
- 4.1 仪器烈度计算方法及验证37-42
- 4.2 台湾集集地震强震资料的搜集及处理42-54
- 4.3 汶川地震强震资料的搜集及处理54-57
- 4.4 小结57-59
- 第五章 结论59-61
- 5.1 总结59-60
- 5.2 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7
- 致谢67-68
- 附录68-95
- 作者介绍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龙锋;闻学泽;徐锡伟;;华北地区地震活断层的震级-破裂长度、破裂面积的经验关系[J];地震地质;2006年04期
2 沈建文,邱瑛,赵志贺;震级—破裂长度关系与断层破裂模型[J];地球物理学报;1990年02期
3 S.Lambotte;L.Rivera;J.Hinderer;万永革;;由地球极慢自由振荡相位得到的2004年亚齐-苏门答腊地震的破裂长度和持续时间[J];世界地震译丛;2007年04期
4 温春生;山西地震衰减近似关系[J];山西地震;1987年03期
5 宋龙伯,江铁鹰;断层破裂长度与震级关系的讨论[J];地震研究;1987年01期
6 卓钰如;破裂长度、地震矩及地震应力降与震级关系的讨论[J];地球物理学报;1984年03期
7 张国民;刘蒲雄;叶洪;;土耳其埃尔津詹6.8级地震概况[J];国际地震动态;1992年11期
8 D.L.Wells;K.J.Coppersmith;曾正文;;震级与断层破裂参数和地表位移之间的新经验关系[J];地震地质译丛;1995年04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富胜;张海莹;;确定破裂长度的倒谱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忠华;苏有锦;蔡明军;张俊伟;刘祖荫;;云南地区震源破裂长度与震级的经验关系[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3 ;前言[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杨猛;我专家20分钟预测海啸[N];北京科技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银涛;仪器烈度评定与断层破裂长度研究[D];防灾科技学院;2016年
本文关键词:仪器烈度评定与断层破裂长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9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59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