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南段韧性变形与流变特征
发布时间:2017-06-20 02:07
本文关键词: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南段韧性变形与流变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南段张家堡地区出露两套花岗质岩石:太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含有黑云斜长片麻岩包体,以及晚期侵位钾长花岗片麻岩与花岗岩脉。详细宏微观构造分析发现,花岗质岩石遭受了两期变形事件:晚侏罗世高温韧性剪切和早白垩世低温韧性剪切变形。早期韧性变形温度约550~600℃,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此次韧性变形以单剪作用为主,岩石为L=S和LS构造岩,具有右行剪切特征。晚期韧性变形温度约400~450℃,绿片岩相,变形以纯剪切为主的一般剪切,岩石以L=S构造岩为主,具有左行剪切特征。利用动态重结晶及亚颗粒粒径估算岩石流变学参数,结果表明高温剪切带具有较低差异应力,较高应变速率,低温剪切带恰好相反。早期晚侏罗世韧性伸展变形与伊泽那崎板块和法拉隆板块NNW向俯冲共同作用于欧亚大陆东缘相关,进入早白垩世伊泽纳崎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深部板块后撤(Roll-back),导致华北岩石圈发生大规模减薄,医巫闾山地区发生晚期低温韧性伸展变形。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大学东北亚矿产资源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山东莱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 韧性变形 应变分析 EBSD 流变学参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412302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70,41602211)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国家留学基金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06170025)联合资助
【分类号】:P542;P588.3
【正文快照】: 1 引言 华北克拉通自中生代以来发生的大规模岩石圈减薄与破坏,已成为研究古老岩石圈地壳演化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通过对华北克拉通东部广泛出露的变质核杂岩、大规模岩浆活动以及伸展盆地的研究,为探讨克拉通岩石圈破坏的过程、减薄的时空范围以及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载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必龙;朱光;谢成龙;柳小明;陈印;;辽西医巫闾山晚侏罗世伸展事件的时限:来自同构造岩脉的年代学证据[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4期
2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刚;辽西医巫闾山地区中、晚侏罗世地壳伸展作用的特征[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南段韧性变形与流变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4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6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