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江西武功山岩浆核杂岩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17-06-22 15:21

  本文关键词:江西武功山岩浆核杂岩基本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江西武功山地区发育的穹窿状地质体,其组成结构和成因机制与经典的变质核杂岩似乎有相似之处,也由内核和外壳组成,并具三层式结构特征,但其内核主要为花岗岩,核内和核外的地层几乎同时代,并无"古老变质核",它的形成机制主要是岩浆底辟强力侵位引起地壳局部隆升和伸展滑覆。所以,将其改称为"武功山岩浆核杂岩"更为贴切。文章主要从武功山穹窿状地质的组成和形成时代及成因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它的基本特征,论证了将其改称为"岩浆核杂岩"的理由,并探讨了滑覆构造的找矿意义。
【作者单位】: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关键词】岩浆核杂岩 穹窿状地质体 伸展构造 江西武功山
【基金】: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江西省瑞昌市宝山-夫山铜多金属矿调查评价(编号20090208-2)”资助的成果
【分类号】:P588;P611
【正文快照】: 江西省中西部武功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其独特的地质构造格架,长期受到地学界的关注,尤其是该区穹窿状地质体的命名归属问题更是争议不休。前人先后提出了:混合岩(1:20万宜春幅1964)、混合岩田穹窿(江西省地质矿产局,1984),片麻状花岗岩(Liu JiayUan,2003)、变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强;;一鸣惊人武功山[J];大自然;2001年06期

2 范春金;;江西武功山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J];管理观察;2009年05期

3 王海燕;毛端谦;文瑚霞;;武功山国内客源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J];热带地理;2006年04期

4 王家磊;;武功山体育旅游资源特色及其开发[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5期

5 江春发;武功草甸美如画[J];植物杂志;2002年06期

6 廖铅生;林燕春;张波;廖菲菲;;萍乡武功山樟科植物资源及其利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7 ;武功山国家地质公园[J];国土资源情报;2012年06期

8 喻晓林,周德中,彭益萍,梁艳萍,刘江华;萍乡武功山林区的药用植物资源[J];江西林业科技;2002年03期

9 何华春,石军南;基于GIS系统的旅游区研究——以武功山风景旅游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3年06期

10 刘细元,衷存堤;关于赣西武功山地区构造问题的讨论[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强;一鸣惊人武功山[N];光明日报;2001年

2 江春发邋工作于江西萍乡武功山管委会;武功山:旅游业蓄势待飞[N];华东旅游报;2007年

3 崔梦瑶;生态胜境:江西武功山[N];中华新闻报;2007年

4 江春发;萍乡武功山旅游开发渐入佳境[N];中国旅游报;2005年

5 刘丽强 刘之沛;武功山晋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N];江西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龚波华;武功山景美路殇[N];江西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钟秋兰;武功山顶“牛皮癣”何时休[N];江西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王辉;安福高起点开发武功山旅游[N];江西日报;2010年

9 跃林 立华 李莉;武功山:致力打造“户外运动天堂”[N];中国旅游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徐黎明 通讯员 郁文生;武功山,如何开发与保护是一个问题[N];江西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辉海;武功山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邹丽华;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开发及容量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3 黄尚书;武功山退化草甸生态系统磷素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4 唐剑波;武功山退化草甸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及其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5 何华春;基于GIS的江西武功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D];中南林学院;2002年


  本文关键词:江西武功山岩浆核杂岩基本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2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72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f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