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压下榴辉岩和玄武岩热扩散系数的测量
本文关键词:高温高压下榴辉岩和玄武岩热扩散系数的测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榴辉岩和玄武岩是大洋消减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导热性质有助于了解消减带的岩石圈热结构和消减带动力学。以瞬态平面热源法为基础开展高温高压实验,测量了榴辉岩和玄武岩在1.0和2.0GPa、278~973K的热扩散系数。结果表明,二者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278K、1.0GPa下,榴辉岩的热扩散系数比玄武岩高约30%,热导率比玄武岩高约50%。在消减板块的深度剖面上,上部玄武岩的导热能力弱,阻碍俯冲板块与周围热的地幔之间的能量交流,使俯冲板块保持冷的、坚硬和脆性,这种特性使应变积累并最终导致破裂和地震的发生;俯冲板块的下半部分,玄武岩-榴辉岩的相变使俯冲板块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减小,有利于当地的动力学稳定。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榴辉岩 玄武岩 热扩散系数 高温高压 瞬态平面热源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41504072) 中国科学院“135”项目
【分类号】:P585
【正文快照】: 1引言表征材料导热性能的参数包括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热导率定义为单位截面、长度的材料在单位温差下和单位时间内直接传导的热量,热扩散系数反映温度变化在材料中传递的快慢程度,定义为D=kρcp(1)式中:D为热扩散系数(mm2/s),k为热导率(W/(m·K)),ρ为样品密度(g/cm3),cp为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宁洁;彭中华;李曙光;;榴辉岩的成分分类[J];岩石学报;1992年01期
2 朱茂旭,谢鸿森,赵志丹,郭捷,白武明;大别超高压榴辉岩高温高压下电导率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1年01期
3 李亚芹;榴辉岩制片方法介绍[J];山东地质;2001年06期
4 陈振宇;余金杰;徐珏;周剑雄;;榴辉岩中金红石的微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S1期
5 谢常才;王成良;陈小荣;;大别碧溪岭地区两类榴辉岩的对比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S1期
6 石永红;康涛;李秋立;林伟;;北大别北东地区榴辉岩温度条件分析[J];岩石学报;2011年10期
7 郭倩;赵文霞;陈建林;王保弟;;西藏松多榴辉岩矿物出溶体研究[J];岩石学报;2012年05期
8 从柏林,张雯华;榴辉岩的石榴子石[J];科学通报;1977年09期
9 胥怀济 ,王文瑚 ,郭金弟;莒南、日照地区的深源榴辉岩类[J];地震地质;1979年02期
10 В.А.Пугин ,张维根;地幔榴辉岩[J];地质地球化学;198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意;叶凯;;榴辉岩中常用温压计的应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桑隆康;储玲林;张超;严溶;;大别榴辉岩:造山带内深成基性岩浆作用的证据[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于胜尧;张建新;孟繁聪;戚学祥;;北祁连俯冲-增生杂岩带中低温榴辉岩的原岩特征——来自地球化学的证据[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金振民;章军锋;高山;金淑燕;刘惠芳;;榴辉岩部分熔融与拆沉和陆壳增生关系[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吴维平;徐树桐;江来利;张文兰;;大别山碧溪岭榴辉岩金红石的赋存状态和微量元素特征[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王浩;吴元保;;北秦岭榴辉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篇标志性论文——《NATURE》论文简介[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8 曲晶;刘祥文;;超高压榴辉岩中金红石调制结构的透射电镜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梁凤华;苏尚国;游振东;张泽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0-2000m榴辉岩的退变质过程[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刘强;金振民;;大别山超高压多硅白云母榴辉岩脱水熔融实验研究[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柯学;拉萨地体首次发现榴辉岩带[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特约记者 曹菲 记者 于莘明;西藏拉萨地体发现榴辉岩带[N];科技日报;2006年
3 记者陈敬农通讯员汪杰;大别山北部发现超高压变质榴辉岩[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薇;大别—苏鲁榴辉岩中名义上无水矿物的结构水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2 李拴成;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岩体的分类及地球化学特征[D];西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高温高压下榴辉岩和玄武岩热扩散系数的测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4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74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