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对地震数据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4 19:19
本文关键词: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对地震数据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地震数据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空间分析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在空间数据的处理上有着很大的优势。空间分析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在地震领域应用较少。本文尝试使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地震数据的空间分布,利用空间分析模型解决地震相关问题。但是传统的空间方法在地震数据的处理上还有不尽全面之处,如空间尺度的选择问题,或是传统程式化的空间模型不足以解决复杂的地震问题。本文对空间统计分布中的Anselin Local Moran's I算法进行研究,指出其在空间检索距离上存在的问题,尝试使用Ripley's K函数来确定该算法的空间检索距离。另外,除了传统模型之外,本文尝试结合空间模型与地震数据,建立地震学科专有的应用模型。本文完成了以下工作:1.在中国大陆1991年来五级以上地震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分布参数和Global Moran’s I指数,研究数据的分布与聚集程度,以Anselin Local Moran's I算法为工具,将中国大陆近年来地震数据分为三个类型,探索类型的集群特征;收集1991年来中国大陆的地震烈度分布图,根据烈度区的位置及形状选择相应的地图投影进行数字化,绘制地震综合等震线图。2.将1900年以来中国周边海域的地震数据划分为南海,东海,黄、渤海三个数据集,分析每个数据集的分布与聚集程度,寻找数据在震级上的聚类与异常值;在1900年以来中国周边海域的五级以上地震数据的基础上,应用缓冲模型,通过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得到地震的烈度分布图,最后应用叠置模型,得到中国周边海域地震综合等震线图。3.结合空间模型与影响烈度,基于1900年以来的地震数据,根据地震数据的数量与分布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钓鱼岛、黄岩岛作为目标点,建立起历史地震影响烈度模型。根据模型的结果,推测未来50年内目标点可能遭受到的影响烈度。
【关键词】:空间分布 Anselin Local Moran's I分析 Ripley's K函数 综合等震线图 空间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15.6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2 研究历史及现状11-13
- 1.2.1 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12-13
- 1.3 本文研究的章节安排及主要思路13-14
- 第二章 空间分析方法体系14-24
- 2.1 空间数据14-15
- 2.2 空间位置15-16
- 2.3 空间分布16-22
- 2.3.1 空间分布参数16-18
- 2.3.2 Moran's I分析18-22
- 2.4 空间模型22-23
- 2.5 小结23-24
- 第三章 中国大陆近年地震数据的研究24-38
- 3.1 地震数据及位置25-27
- 3.2 空间分布统计27-31
- 3.2.1 大陆地震的空间分布参数28-29
- 3.2.2 大陆地震的Moran's I分析29-31
- 3.3 中国大陆地震综合等震线的绘制31-36
- 3.4 小结36-38
- 第四章 中国周边海域地震数据的研究38-56
- 4.1 地震数据及位置38-39
- 4.2 中国周边海域地震的空间分布39-51
- 4.2.1 南海区域地震分布特征40-44
- 4.2.2 东海区域地震分布特征44-48
- 4.2.3 黄海及渤海区域地震分布特征48-51
- 4.3 中国周边海域综合等震线的编制51-54
- 4.4 小结54-56
- 第五章 历史地震影响烈度模型分析56-64
- 5.1 模型准备58-60
- 5.1.1 问题分解58-59
- 5.1.2 模型编辑59-60
- 5.2 模型应用60-63
- 5.3 小结63-6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4-66
- 6.1 全文总结64-65
- 6.2 研究展望65-66
- 附录1 本文所使用到地震烈度图目录66-74
- 附录2 钓鱼岛周边历史地震影响烈度目录74-80
- 附录3 黄岩岛周边历史地震影响烈度目录80-82
- 参考文献82-86
- 致谢86-88
- 作者简介88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88
本文关键词: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对地震数据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9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479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