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北大兴安岭地区全新世植被演替及气候响应

发布时间:2017-07-01 16:04

  本文关键词:北大兴安岭地区全新世植被演替及气候响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对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霍拉盆地泥炭剖面和表土样品的花粉分析,重建9100cal a BP以来植被演化历史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结果显示研究区植被经历了从早-中全新世暖温、寒温混合型植被向晚全新世寒温型植被的演变过程.全新世温暖期(9100~6000cal a BP),北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区气候较现在更为温暖湿润,发育鹅耳枥属、榛属、松属和云杉属为主的暖温型针阔叶混交林,与寒温型落叶松和桦共同组成了特有的混交林地,其植被多样性增加.约6000~5000和3500~2500cal a BP的两次显著的降温事件,导致鹅耳枥属、榛属等喜暖植物类型减少,落叶松属和桦属为主的耐寒植被扩张.2500cal a BP之后,形成落叶松和桦为主的寒温型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景观.全新世温暖期温度增加可能导致东亚夏季风对中国北大兴安岭地区的影响增强,有利于暖温型森林植被发育并增加植物载荷.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中国东北 寒温带针叶林 全新世 植被重建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编号:XDA010203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7217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5CB953803)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编号:201311137)资助
【分类号】:Q914;P532
【正文快照】: 1引言在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一系列核心问题中,准确评价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丁仲礼等,2009;IPCC,2013).全新世是与现代接轨的最新地质时段,其气候变化经历了早期升温变暖、中期温暖湿润、后期降温变凉三个主要阶段(An等,2000;Wang等,2005),是未来气候变化研究的理想“相似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开发;东海全新世的下限[J];台湾海峡;1985年02期

2 汪世兰 ,徐齐治;马Uc山地区全新世孢粉组合特征及古植被的演变规律[J];兰州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3 许清海,陈淑英,孔昭宸,杜乃秋;白洋淀地区全新世以来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初探[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8年02期

4 吴学忠;;平潭岛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5 陆麟黄;中国南沙海区全新世小孔亚目(苔藓虫唇口目)的古生态研究[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1年04期

6 毕福志,袁又申;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规律[J];大自然探索;1993年04期

7 李平日,崔海亭,谭惠忠,戴君虎,沈承德,孙彦敏;广东全新世埋藏树木研究[J];热带地理;2001年03期

8 马燕,郑长苏;太湖全新世海相硅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1991年21期

9 韩辉友,李升峰,张立新,周曙,张建新,吴胜光,王富葆;江苏句容宝华山全新世中晚期的花粉与环境[J];古生物学报;2000年02期

10 张玉光;胡松梅;邵晶;李志恒;刘迪;杨亚长;;陕西省蓝田县新街遗址全新世鸟类分类学记述[J];地质论评;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友桂;郑绵平;;西藏阿里地区全新世早期介形虫及其古环境[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3)——地层·古生物——青藏高原地质科学讨论会论文集(二)[C];1979年

2 范淑贤;童国榜;;福建马尾地区全新世古植被古气候演化特征[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史威;;太湖地区早全新世罕见人类活动的古地理分析[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吉学平;Nina G.Jablonski;刘宏;Lawrence J.Flynn;李正;李枝彩;刘建辉;;云南腾冲江东山小水井全新世大熊猫的发现及其意义[A];第十一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宝玉;朱祥根;蔡华伟;林留根;田名利;;江苏宜兴骆驼墩、西溪遗址全新世软体动物[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黄宝玉;朱祥根;蔡华伟;林留根;田名利;;江苏宜兴骆驼墩、西溪遗址全新世软体动物[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伟铭;舒军武;陈炜;丁金龙;;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植被变化与人地系统的演化——以太湖地区为例[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舒军武;蒋乐平;;浙江萧山跨湖桥距今8200年来的植被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冯伟民;蓝;潘华章;蔡华伟;;南海永暑礁晚全新世软体动物记录及其对短时间尺度气候变异的反映[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柴海亮;中国人的“脸”在变小[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姜雅娟;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泊江海子全新世植被和气候变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2 韩美琴;黄河源晚全新世以来植被与气候演变[D];青海大学;2015年

3 韩宇平;周厚岐山全新世植被与生态环境演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孙静会;新疆阿勒泰地区泥炭地植物残体记录的全新世环境变化[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北大兴安岭地区全新世植被演替及气候响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6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06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a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