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渤中21-2构造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本文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渤中21-2构造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渤海油田新生界的油气勘探取得了较多成果,但其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的勘探程度却较低。通过分析渤海湾盆地渤中21-2构造钻探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获得较好发现的渤中21-2-A井的岩心、岩屑、钻井、测井及测试等资料,结合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实验数据,确定研究区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灰岩、云灰岩、灰云岩和泥岩等,其中白云岩的储集物性普遍好于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孔隙、溶洞和裂缝3种;储层类型整体以溶洞型储层为主,纵向上大致分为3段;其中,古生界上段和下段主要发育溶洞型储层,中段以溶洞—裂缝型储层为主,且储层发育程度主要受沉积相类型、岩溶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渤中21-2构造发育台内滩、滩等有利沉积相带;其主体区整体处于岩溶高地及岩溶斜坡的有利古地貌背景,且未被中生界覆盖,有利于岩溶作用,应为古岩溶储层的有利发育区。
【作者单位】: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层特征 岩溶作用 控制因素 渤中-构造 渤海海域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X05023-006-002)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渤海湾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是中国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的重要组成部分[1-2],在渤海湾盆地济阳 坳陷已发现义和庄、广饶和富台等潜山油田或含油气构造,揭示渤海湾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范小军等针对碳酸盐岩潜山的储层已进行大量的研究[3-4],但对于渤海油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惠;;塔里木油田成功破解碳酸盐岩“肠梗阻”[J];石油钻采工艺;2011年01期
2 王炳章;国外碳酸盐岩地区工作方法[J];石油物探;1980年03期
3 曹慧缇 ,熊寿生;立足长期 总体规划——记南方碳酸盐岩含油气评价学术报告会[J];石油实验地质;1981年01期
4 谭顺道;沉积碳酸盐岩及其研究对金属矿床的价值[J];地质与勘探;1981年08期
5 L.C.Silva ,项光;佛得角群岛圣地亚哥的一个大洋型碳酸盐岩火山[J];地质地球化学;1982年11期
6 傅家谟;刘德汉;;碳酸盐岩有机质演化特征与油气评价[J];石油学报;1982年01期
7 方得源;碳酸盐岩物理性质—介电性实验研究[J];中国岩溶;1984年01期
8 陈焕疆;华南区域地质和碳酸盐岩油气普查勘探的几个问题(下)[J];地质科技情报;1986年04期
9 D. Deng ,Q. Ou;中国南方下扬子海上碳酸盐岩地区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J];石油物探译丛;1996年05期
10 张道清;;激光微取样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分析技术研制成功[J];天然气工业;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阳兵;王世杰;罗光杰;;碳酸盐岩成土作用及其上覆土层成因的讨论[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卢耀如;张凤娥;;硫酸盐岩与碳酸盐岩复合岩溶发育机理与工程效应研究[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3 吕修祥;金之钧;;碳酸盐岩油气田分布规律[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4 刘宝明;金庆焕;夏斌;;南中国海中新世碳酸盐岩的含油气意义[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5 夏宗清;颜丙宏;;碳酸盐岩漏层受控压力堵漏工艺的研究与实践[A];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郭宏伟;张研;宋建勇;李劲松;贾志坤;;基于有限元法的碳酸盐岩强散射介质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黄捍东;罗群;林娟华;刘洪昌;万云强;;碳酸盐岩岩性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以建南地区龙驹坝构造为例[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撼霆;吴时国;;东沙海区深水碳酸盐岩的发育与地震识别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佟宏鹏;陈多福;;日喀则弧前盆地冷泉碳酸盐岩的沉积组构及碳同位素特征——我国古代甲烷冷泉的发现[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广旭;吴时国;;南海北部碳酸盐岩地球物理特征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向东 通讯员 秦丽娟 唐铭;科技“慧眼”洞悉碳酸盐岩[N];中国石油报;2012年
2 吴莉;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原油产量逾千万吨[N];中国能源报;2014年
3 记者 马永;碳酸盐岩物探技术走进塔里木[N];中国石油报;2010年
4 魏艳;技术创新破解世界级难题[N];中国矿业报;2011年
5 杜治利;我国西部碳酸盐岩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丰硕[N];中国能源报;2014年
6 姚秋明 邓道静;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获新成果[N];中国石化报;2010年
7 江其勤 王金艳;碳酸盐岩烃源岩研究有望获进展[N];中国石化报;2011年
8 易蓉蓉;马永生:碳酸盐岩油气的探索者[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9 孙希利 蒋琳琳;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这样获得的[N];科技日报;2011年
10 彭冬梅;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军;碳酸盐岩锶同位素选择性测定技术[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2 李石朋;碳酸盐岩风化机制的淋溶模拟及对铀钍富集作用的指示[D];南华大学;2014年
3 胡军;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古甲烷事件的地球生物学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4 李现根;延庆—怀来地区中元古代沉积地层及微亮晶碳酸盐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贾志鑫;湖北宜昌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微相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韩霄;邵家洼陷沙四段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郄莹;碳酸盐岩内断裂带结构及与油气成藏[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8 李杨;碳酸盐岩岩石物理与油气储层识别[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彭鑫;碳酸盐岩岩石物理研究及其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宋立才;沾车地区沙四上亚段湖相碳酸盐岩测井二次解释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渤中21-2构造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6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0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