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北部地区下三叠统和龙山组沉积环境及其对生物复苏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安徽巢湖北部地区下三叠统和龙山组沉积环境及其对生物复苏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沉积环境 生物复苏 和龙山组 早三叠世 巢北地区
【摘要】:早三叠世是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古生代生态系向中生代生态系转变的重要时期。因此,研究早三叠世的环境及其变化对于探讨大灭绝之后的生物复苏具有重要意义。安徽巢湖北部马家山北坡的早三叠世和龙山组层序发育齐全,保存完整,出露清晰,厚21.34m。是国内外研究早三叠世地层及其沉积环境的重要地区。该区的和龙山组主要由瘤状灰岩、钙质泥岩和泥质灰岩组成,含丰富的菊石、双壳、腹足、牙形石、介形虫和大量的钙球等化石。岩层中黄铁矿的分布较为普遍。根据沉积和古生物等特征推断该组沉积于局限的陆表海低能环境。通过对和龙山组各段岩层中钙球的观察、统计与分析表明,在和龙山组沉积期,以钙球为代表的藻类逐渐走向繁盛,进而为双壳、腹足、介形虫及其它底栖动物的复苏提供了基本条件。这也表明,在该沉积期,海洋环境逐渐改善,生物复苏已在缓慢进行。根据对和龙山组岩层中黄铁矿的观察和分析表明,巢北地区和龙山组沉积于水动力条件较弱的缺氧环境。在此环境中,生物复苏缓慢。尤其在和龙山组沉积晚期出现数量较多的草莓状黄铁矿沉积,表明此时海水中曾发生过一次缺氧富硫事件,导致生物复苏受挫,进而延缓了生物复苏的进程。和龙山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也表明:在巢北地区和龙山组沉积的早、中期,海洋环境逐渐改善,到了晚期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出现气候干燥、海水温度升高、缺氧等恶劣条件,这些变化可能阻碍了生物复苏的进程。
【关键词】:沉积环境 生物复苏 和龙山组 早三叠世 巢北地区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11;P534.51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1章 前言15-21
- 1.1 国内外早三叠世生物复苏研究现状15-17
- 1.2 研究区早三叠世研究概况17-18
- 1.3 存在问题18
-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18
- 1.5 研究方案及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8-19
- 1.6 主要成果19-21
- 第2章 地质背景与和下三叠统龙山组发育特征21-33
- 2.1 研究区地质背景21-24
- 2.2 实测剖面24-27
- 2.3 和龙山组岩性划分27-30
- 2.4 小结30-33
- 第3章 和龙山组主要沉积岩石类型与形成环境分析33-41
- 3.1 钙质泥岩的沉积环境分析33-37
- 3.2 泥质灰岩的沉积环境分析37
- 3.3 瘤状灰岩的沉积环境分析37-39
- 3.4 研究区和龙山组沉积环境分析39
- 3.5 小结39-41
- 第4章 和龙山组钙球和黄铁矿沉积及其环境意义41-51
- 4.1 钙球41-44
- 4.1.1 钙球及其成因41
- 4.1.2 研究区钙球特征41-44
- 4.1.3 钙球发展与生物复苏44
- 4.2 黄铁矿44-50
- 4.2.1 黄铁矿产出特征44-47
- 4.2.2 草莓状黄铁矿47-48
- 4.2.3 黄铁矿成因及其环境意义48-49
- 4.2.4 黄铁矿含量变化及环境响应49-50
- 4.3 小结50-51
- 第5章 和龙山组地球化学特征51-59
- 5.1 地球化学测试结果51
- 5.2 主量元素含量特征及意义51-53
- 5.3 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及意义53-54
- 5.4 碳氧同位素含量变化特征及意义54-56
- 5.4.1 碳氧同位素含量变化特征55-56
- 5.4.2 碳氧同位素组成与海平面变化56
- 5.5 小结56-59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59-61
- 6.1 主要结论59
- 6.2 展望59-61
- 参考文献61-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太镇,李钟乐,张敏,,李均,薛双贵;和龙麦饭石在反刍动物上的试验研究[J];延边农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法权;打造诚信文明效率和龙[N];延边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董乐平 于莉;和龙林业局全民创业正升级[N];延边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新丽;和龙山野菜成新经济增长点[N];长春日报;2010年
4 李忠良 记者 鞠允国;吉林省首个爱民固边模范市在和龙创建[N];边防警察报;2010年
5 记者 张雪楠;和龙军地携手共育“文明花”[N];图们江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董乐平 王春荣 徐菲菲;百年巨变看和龙[N];延边日报(汉);2011年
7 周伯功 魏静 记者 王立新;和龙林业局发展家庭经济 职工闲暇创产值[N];吉林日报;2004年
8 记者 傅裕;和龙在全州率先实行党代表提案提议制[N];延边日报(汉);2013年
9 本报记者 黄静波;和龙打造“大民生”发展格局[N];延边日报(汉);2013年
10 本报记者 王欣;生态和龙彰显独特魅力[N];延边日报(汉);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孟娇;安徽巢湖北部地区下三叠统和龙山组沉积环境及其对生物复苏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刘立明;和龙生态经济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3 武鹏飞;延边和龙地区侏罗纪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16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516323.html